搜索
张浩的头像

张浩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6/01
分享

艾草

   久坐书房,有些困倦,便出来阳台看看花草。阳台上的几盆报岁兰正吐芽抽叶,可惜现在不是开花的季节,唯有浓浓的绿可以养眼。正暗叹无花可赏,鼻子却嗅到了一袭清香,淡淡的,似草药味。哪里来的香味,溯源追踪,发现香味竟来自阳台角落里的一个袋子,打开袋子,香味更是浓烈。深深的吸上一口,刚才的困倦竟一扫而光,顿感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细细辨识袋中之物,竟是晒干的艾草。这是母亲从老家带来给爱人泡脚用的干艾草。

艾草,在我们客家地区一般只称为“艾”。乡下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无不能见它的身影。一丛丛的艾,郁郁葱葱,矮的约三四十厘米,高的有一米多,扁而椭圆形的叶片,或翠绿,或灰绿,或葱绿,叶片上还着一层淡淡的银白色如鹅绒一般。艾散发出特有的馨香,这种香犹如沉香之味,既能让人平心静气,又给人以清凉之感。

记忆中,艾从未远离过我的生活。小时就常跟在母亲后面,一起去摘艾草的嫩叶,采回来的嫩叶可以煮鸡蛋,煮艾粥。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小时候家里养猪,一到夏天,那猪舍里的蚊子竟如乌云般密布,又似战斗机般轰鸣,让人头皮发麻,而要想让猪睡个安稳觉,长的白白胖胖,一整个夏天就必须牺牲艾了。每天傍晚,就和大哥一起在猪舍门口点上一堆鲜艾草,烟雾伴着艾香,立马让蚊子逃之夭夭,退避三舍。而到了每年的清明和端午,艾又成了这两大节日的主角之一。清明做艾粄,端午挂艾草,都是母亲在乡下生活时的规定动作,至今没有中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如有家人偶感风寒,身体不适,就用艾草泡脚,泡上几次,必能痊愈。

艾是如此普通,只因它举手可得,它和我们的生活是如此密切,菜谱里有它,消灾祈福要它,中药方里更缺不了它。殊不知,这么平凡的艾草,却早已成为文学经典里寄托情思的意象。《诗经》里,它和兰草、蒹葭、荇菜一样让人迷恋不已,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青青艾草, 悠悠情思艾就是“爱”,我们的先人,早已把艾比喻为坚贞的“爱”。艾的朴素、艾的内敛、艾的柔韧,是矢志不渝的爱情不可或缺的基石,亦唯有如艾一般,才能爱的执着如一。“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苏轼《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一词中艾草的熏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词人笔下的艾此时又化身为一位心灵使者,它清香缕缕,不惹尘埃,给人以平和宁静,让人超脱于世俗名利之外。

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无意争颜呈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艾质朴无华,它是无名的,和人参、阿胶、鹿茸之名贵相比,艾不能望其项背;艾朴拙清雅,又是有名的,它植根于广大庶民心中,它心中有爱,它的全部都可以无私拿来为民服务。它是草,是药,是生活用品,是草根一族中真正的“英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