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冯子豪的头像

冯子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1/10
分享

路的记忆

听老年人说,刚解放那会儿,我们村最珍贵的是路,最难走的是路。四周环山,中间荒草湖泊羊肠小道,弯弯曲曲地连着每家每户没有车辆行走,主要运输是肩挑手拎,有的人一辈子没走出村庄,甚至不知东西南北。这里传着这样一个笑话: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从来没见过火车,恢复高考后,他的孙子考上了大学。高兴之余,硬要送孙子到火车站。见火车来了,速度特别快,他对家人说:“这家伙爬都这么快,要是站起来跑,不更快吗?”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中间有了路是一条坑洼不平的路,宽不过三米,长不过千米,歪歪扭扭横贯整个村庄。这就是村里人所谓的“大路”

春末夏初,季节比较干旱,经过严冬洗礼的路,松松软软的,脚踏上去,土可以陷到脚面。路边长满了野草,路上布满了蝉洞,蚂蚁排成了长队,不时的有屎壳郎在推着粪蛋子……

雨季来临后,经太平车、马车、东方红拖拉机的碾压路上掀起了沟沟坎坎,坑坑洼洼。人走在上,稀泥没到了腿肚,要想迈步,必须努力先稳住前腿,然后将后腿从泥中用力拔出,瞅准前面可以插脚的地方,慢慢地扎下去,再迈第二步。每步至少要用十几秒钟。路中央成了养鱼池,经常淹死一些鸡、鸭、鹅之类的家禽,有时甚至淹死牛犊、马驹、羊羔之类的牲蓄。如果阴雨天时间长了,村里的油、盐、火柴也要短缺。

最可怕的是村里有了病人,人们只好套上拖车,着两头老牛拉着,车上捧着软床,病人躺在软床上,蜗牛一样往前行。记得有一次,村西头的王世财得了阑尾炎,痛的他满头汗水,顺地打滚。家里人便用拖车往城里拉,拖车行在泥窝里,一小时行不到里地。家里人不忍心看王世财受苦,只好使劲地用鞭子抽拉车的两头老牛。一鞭子下去,牛身上形成一道沟,有时带着血。老牛在泥水中拼搏,王世财在疼痛中拼搏,村民们在牛身上拼搏,经过五个小时的努力,他们终于赶到了县城。结果,两头老牛累死了一头,王世财也因时间耽搁而送命。

雨季过后,经过三伏太阳蒸烤,路干了,路上的沟沟垄垄、坑坑洼洼,刀削斧劈一般,砍不动,平不了,车辆绝难行走。村里的西瓜、山查、黄梨、板栗等,运不出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烂掉,实在令人心痛。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现实中的村子,这一切都成了历史。

山被劈开了,形成了平坦大道;村与村之间修成了笔直的水泥路,路的两边上了树木、花草;村中央的路更讲究了,笔直宽广,两旁镶着沿石,沿石两边植着方块杨,讲究的还布置了花坛……

山里的产品成了宝,远销国内外,外面的商人进来了,还不时地来了大鼻子;绕村有了宽敞的国道,盘踞如蟒的高铁、高速,村头有了汽车站,半小时既有一辆开往县城的班车;新鲜的水果在一小时可达县城,小时可达省城,活鱼小时可运到北京、上海,野板栗一天可运到日本、西亚、东南亚、俄罗斯……

老人们不再说火车站起来跑得快,而是在议论普京特朗普、金三胖子......年轻人买来了货车跑运输,买来了小轿车接新娘,老支书填起了词:

卜算子高铁

经略贯神州,

起伏如虹舞。

仰似青龙上九天,

狮醒东方怒。

挥手荡东风,

指向光明路。

架起天桥达美欧,

改尽贫和苦。

王世财的儿子说:“如果搁到现如今,俺大决不会死的!”

王世财的孙子说:“如果是现在,爷爷得了阑尾炎,我开车半个小时就可把他送到县医院!”

乡亲们说:“这都是党的政策好,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福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