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冯子豪的头像

冯子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1/14
分享

雨中石棚山

山的美,除了植被、怪石、文物、流水外,还有巧遇的细雨、薄雾、白云,它们交织着、变换着,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散发着无尽的喜悦。撇了忧愁,忘了烦恼,让自己完全融入自然,侣鱼虾而友麋鹿,才是真的美。

5月25日,细雨丝丝,东风阵阵,我在当地人李宝弟的引导下,来到了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城区,密谋第二天去爬石棚山。

李宝弟虽已年过花甲,但身板硬朗,精神攫取,说话非常幽默,给人亲切豁达的感觉。我在早上起床的时候,看到蒙蒙细雨,雾气弥漫,疑心会下大,所以提出了不想游山的想法。而李宝弟却说,雨中游山别有风趣,有时候想在雨中游山,还苦于无雨哪,怎么能放弃这样的登山机会呢。他鼓足了我的勇气,打消了我的顾虑,于是,我们踏着满地的潦水,来到了石棚山。

雨似乎比先前更大了些,有了“唰唰”响声,路旁的树叶笑的泪水满眶,麦儿兴奋的前仰后合,风仍是柔柔的。我们沿着青石小路,蛇行而上。两边碧水潺潺,篱笆上挂满了红白相间的蔷薇花,园里布满了桃、李、板栗,碧绿的叶子中间点缀着鹅黄般的笆斗杏,格外诱人,不由得让人舌根生津,想到了望梅止渴的故事。

山顶绿荫间,巨石片片,形状各异,一石如巨大鸟翼向东西南三面张开,翼上刻“高行清风”或者是“风清行高”四个字,翼下有一石桌,旁边四个石凳子。坐在石桌旁,顿感清风习习,惬意倍生,五腹六脏为之一空,仿佛诸葛亮的卧龙岗降在了海城。登石背远眺,远处雾气腾腾,山峰若有若无,渐近渐远,仿佛国画大师的水墨画,如海市蜃楼一般,让人浮想联翩,美不胜收,把酒临风,喜气洋洋。近处花儿含泪,草木戴霜,溪水潺潺,鸟儿盘旋,似乎在欢迎我这个远到的客人。

李宝弟说,这块石头像个大棚子,静静地躺在这里已有上亿年了,吸引了很多名人,像三国时的刘玄德、安汉将军糜竺,宋代的大诗人书法家苏东坡、石曼卿,当代的抗日名将孙立人等,都到这里来过。或打尖,或怀古,或看书作画,觊觎于山水之间,因此,人们把这里叫“石棚山”。距这里不远便是刘皇叔当年的试剑石,后山是糜竺的坟墓。

按照李宝弟所说,我见到一巨石的三分之一处,被齐刷刷地劈开,真如刀劈剑削一般。刘备孤穷无助,投袁绍,依刘表,无立足之地,斫石问天,一验吉凶,想来应该是真的。

自己安慰着,沐着细雨,踏着野花,一座圆形古墓映在眼前,墓前竖着两支高约3米的石柱,中间一块石碑,上刻“安汉将军糜竺之墓”,墓后一弧形墙上刻着汉代的浮雕,有些栩栩如生的味道。记得糜竺字子仲,东海朐县人,谦谦君子。载,麋竺从洛阳回半路见一美妇人,要搭车同行糜竺见妇人孤身一人,立在荒郊野外,着实可怜,就同意了。一路上,糜竺目不斜视,一身正气。大约行走二十多里,妇人道谢告辞,对麋竺说:“我是天帝的使者,要去烧东海麋竺家。感谢让我搭车,更佩服您是谦谦君子,所以告诉您。”麋竺立刻施大礼向她求情。妇人说:“不能不烧。但既然是家,可以赶快回去,我慢慢走。等到正午时一定起火。于是,麋竺急驰家,把财物都搬出来。果然到了正午,大火烧了起来。也有不同说法,传说糜竺为人厚道,仗义疏财,到了正午,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点起了灯笼火把,照耀着天空,天使一看,能够瞒过玉皇,所以就不放火了。后来,便留下了正月十五点花灯的习惯。

该下山了,雨一直未停,浓雾更加迷漫,雨声瑟瑟,风声琴琴,水流潺潺。我忽然想起了苏轼的名句来:“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雨中的石棚山,应该是浓妆淡抹总相宜了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