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三次南迁之路
姜建华
引子
世事无常,风霜凄苦,颠沛流离,不说东坡肉,东坡饼,东坡肘子,东坡羊脊骨,东坡玉糁羹,也不说水光潋滟晴方好的人间天堂,从天府之国走来的惊世奇才,只淡然地记得黄州,惠州,儋州,一个比一个苦,一个比一个远,虽说朝廷命官,过着囚徒一般的生活,锄禾日当午的农夫哪有这般的窘迫。
泛舟赤壁,抑或独自登上险峻的岩石,长啸一声,唯有高山与他共鸣,一种莫名的悲哀,一种隐约的恐惧,赤壁之游乐乎?孤鸿逍遥而来,惊了旧梦,蜉蝣天地,沧海一粟,吾生须臾,谁记得曹孟德困周郎的传说,谁记得谈笑间的乱石穿空,灰飞烟灭。
(一)风华正茂少年郎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人的命运如同起伏的波涛,既有辉煌的巅峰,也有低谷的沉沦。苏东坡便是这样一位人物。他的才华横溢,诗词文俱全,却在官场上屡遭坎坷,一次次被贬,一次比一次惨,一次比一次远。然而,正是这些磨难,锻造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着乐观与豁达。本文将带领读者走进苏东坡的南迁之路,感受他在这条路上的凄风冷雨,以及他在阴霾和晦暗中的歌唱。
苏东坡出生于四川眉山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苏洵是当时的知名学者,母亲程氏亦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苏东坡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聪慧过人,少年时便已展现出非凡的才华。每当他吟诵诗词,家中长辈无不赞叹不已。苏东坡的童年,充满了书香与欢乐,他心中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那些年,他夜以继日地读书,常常挑灯夜战,直到东方泛白。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望着窗外的星空,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渴望和不安。他深知,前方的路不会一帆风顺,但他依然坚定地向前走去。
(二)苏堤春晓是故乡
经过多年的努力,苏东坡终于在嘉祐二年(1057年)考中进士,一举成名。他的人生仿佛迎来了春天,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进入仕途后,苏东坡凭借着出色的才华和正直的品格,很快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凤翔府签判。初入官场的他,满怀激情,希望能够施展抱负,为国家做出贡献。
然而,官场的复杂远超他的想象。他很快发现,权力的游戏充满了尔虞我诈,许多官员为了个人利益不惜损害他人。苏东坡的正直和坦率,让他在官场上显得格格不入。他不愿同流合污,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这使得他在官场上屡屡受挫。尽管如此,他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依然坚守着心中的正义。
苏东坡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但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逐渐在官场上站稳了脚跟。他先后担任多个地方的最高长官,其中以杭州的任期最长,政绩也最为卓著。杭州,这座美丽的城市,给予了苏东坡精神的浸润和慰藉,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
在杭州期间,苏东坡不仅治理了西湖,还修建了苏堤,为后世的水利治理树立了一个标杆。他将工程治理与景观美学相结合,为杭州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西湖的美景,成为了苏东坡诗歌中的重要题材,他用优美的诗句描绘了西湖的四季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当苏东坡在杭州志得意满之时,命运再次向他发起了挑战。他被卷入了“乌台诗案”,一夜之间,从高官变成了囚犯。这场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他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态的炎凉。在狱中,回想往日的生活,内心充满了苦楚和无奈。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官场,是否应该继续追求功名利禄。
(三)东坡名字的由来
庙堂之高,一百三十天的天空,离死亡最近的天空,你犹如一只井底的瓜娃子,只看到那小小的灰暗阴霾的天,锁链十字架锁住了你的身体没锁住你的魂灵,你闭上嘴巴,扛起锄头铁锨,来到这东边的坡地——你灵魂的乐土,所有的事物都充满灵性,这暮春时节,贫瘠的土地,长满了大片的作物,还有偶尔落下的雨,天边时有时无的月,你寄去的信,昔日的情谊杳无音信。
黄州,这个偏远的小城,成为了苏东坡人生中的第一个贬谪之地。初到黄州时,苏东坡的心情异常沉重。他远离了繁华的京城,失去了显赫的地位,只能在城东的一片坡地上开荒自足。他给自己取了个新的名字——“东坡居士”,以此来表达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在黄州的日子里,苏东坡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他每天都要亲自耕作,以维持生计。尽管如此,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继续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赤壁赋》和《黄州寒食帖》等著名作品,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苏东坡卓越的文学才华,更体现了他在逆境中的坚强与豁达。
然而,内心的苦楚依然难以排解。每当夜深人静时,苏东坡总会想起过去的辉煌岁月,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他时常自问:“我为何会落到这般田地?”“我的未来在哪里?”这些问题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割裂着他的心。但他没有放弃,他相信,只要心中有光,就能驱散黑暗。
在黄州的日子里,苏东坡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他不仅要应对物质上的匮乏,还要面对心灵上的孤独和寂寞。每当夜幕降临,他常常独自一人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月色,思绪万千。他想到了远方的家人,想到了昔日的同僚,更想到了自己曾经的理想和抱负。他内心深处的挣扎和矛盾,让他几度想要放弃。然而,每当这个时候,他总会想起古人的教诲:“士为知己者死,为天下苍生谋。”这句话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他告诉自己,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都不能向世俗的恶势力低头,要保持自己的人格高洁,为社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暮春时分,苏子瞻在东面的坡地耕种,落花漠漠,望一望翳翳初生的叶,他喜欢这曾布满荆棘的山坡,喜欢这寂静的春的夜色,呼朋唤友,几杯觥筹交错,一天的劳累猜酒令里消失殆尽,你喜欢这寂静的狂野,笑声温暖着这夜色的苍茫,走出乌台,人生的一世芳华仿佛消失,天高地远,望天边孤鸿,你聆听到天籁的声音,寂寞沙洲,你栖息在这东边的坡地,吃得饱睡得香,往来皆白丁。
(四)日啖荔枝三百颗
你在乌鸦鸣叫的地方,接近死亡,在这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接近绝望,还好,身边有他的爱妻,爱子,还好,还有一口气,还有这东面的坡地,还好,还有远方的弟弟来看你,哥哥呀,那曾经的你,少年意气,才高十六斗的才华只好暂时隐蔽,弟弟跋山涉水的探望,给他带来一些生活的光芒,此后,兄弟天远地远的日子,只有明月千里,此刻,领悟到有恨无人省,寂寞的沙洲,只有人间的冷。
黄州之后,苏东坡再次被贬至惠州。惠州的生活条件更为艰苦,但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继续他的文学创作和生活。惠州的气候炎热,环境恶劣,但苏东坡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他与当地的百姓打成一片,用自己的学识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在惠州的日子里,苏东坡的生活依然充满了艰辛。他常常独自一人,面对着无尽的孤独和寂寞。每当夜幕降临,他会坐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山峦,心中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他时常想起远方的家人,不知道他们是否安好。这些思念像一根根无形的绳索,紧紧缠绕在他的心头,让他难以释怀。
然而,苏东坡没有被这些困难所打败。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用诗歌和散文表达自己的情感。他在《惠州一绝》中写道:“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对惠州的热爱,更体现了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的精神。
在惠州的日子里,苏东坡不仅面临着生活的困苦,还要应对内心的煎熬。每当夜深人静时,他常常陷入深深的思考。他反思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他意识到,无论身处何地,无论遭遇何种困境,都不能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坚信,只要心中有爱,就有力量战胜一切困难。他告诉自己,即使是在最艰苦的环境中,也要保持一颗乐观的心,阴霾弥漫的时刻,不言放弃向光而行,即便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也要独善其身。他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乐观的态度,让他在苦难的日子里,也充满了生活苦涩而厚重的爱。
(五)最后的荒凉与辉煌
豪放,还是婉约,巫性,孤鸿……你从所有的明月与大江东去的涛声中浮现,这千年的明月,照彻灰暗的空间,大浪淘尽英雄和沉沙,那梦里的惊影孤鸿,激荡混沌的魂灵,你如同寂寞这个词,穿过空濛烟雨,温暖凄惶的大地,十年,生死两茫茫。
1097年,苏东坡被贬至儋州,这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被贬之地,也是最偏远的地方。儋州位于海南岛,当时的交通极为不便,生活环境极为艰苦。苏东坡带着小儿子苏过,踏上了前往儋州的漫长旅途。一路上,他们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但苏东坡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鼓励着儿子勇敢前行。
居儋三年,苏东坡说“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儋州也是寻迹东坡文化的必去之地,这里东坡遗风无处不在,以“东坡”命名的景、路、井、桥等不计其数,东坡文化已经融入儋州百姓的生活中。东坡书院里保存了大量的苏东坡诗词碑刻和文物,是了解他创作和生活的重要场所,这里可以了解这位伟大文人的历史遗迹,听人讲述他的故事,书院内东坡笠屐铜像重现了六旬苏东坡在儋州打井水、开坛讲学、传道授业的样子,让人感觉苏东坡当时的生活景象,依然历历在目,他乐观豁达的性格,在这里也便有了十分具象化的展现。
在儋州的日子里,苏东坡的身体状况日益恶化。他常常感到疲惫不堪,但依然坚持创作。他在《儋耳》中写道:“垂老投荒万里归,妻孥不见半生悲。孤臣霜鬓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枝。”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更体现了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的精神。
那段时期,苏东坡不仅面临着身体上的病痛,还要应对心灵上的折磨。每当夜深人静时,他常常独自一人坐在床边,回忆起自己的一生。他想起了年少时的豪情壮志,想起了在杭州的辉煌岁月,更想起了在黄州和惠州的艰难困苦。他意识到,自己的人生虽然充满了曲折和磨难,但正是这些经历,让他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他告诉自己,即使是在生命最艰难的时刻,也不能向命运低头,无论外界阴晴圆缺,都要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过去的日子在梦境里再现,只是再无昔日的欢闹,顽皮,相视一笑,才俊少年,而今尘土满面,双鬓斑白,他的妻子,小轩窗,正梳妆,还是当年的模样,两人相顾时,惟有泪千行,天涯何处无芳草,芳草而今又安在,年年肠断处,只那明月夜,照着千里之外短松冈的孤坟。
(六)人间生死两茫茫
寂静的春天,乌鹊掠过夜空,我看到,在东边的坡地悠哉悠哉耕种的苏轼,看到西北望射天狼的苏轼,看到和亡妇生死两茫茫的苏轼,看到而今和妻子在另一个世界相聚永不离的苏轼。
苏东坡的南迁之路,是一段充满坎坷的旅程。他用一锄一铲,开垦出希望的田野;用一词一句,点亮了文化的灯火;用一言一行,播撒了文明的种子。每一次跌倒,都让他更加坚韧;每一次磨难,都让他更加深邃。
他不仅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哲人,用文字和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风骨。在最黑暗的时刻,也能找到光明的方向;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也能绽放最美的花朵;在最孤独的夜晚,也能听到心灵的回响。
他的故事,如同一首永恒的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勇往直前;他的精神,如同一座不灭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在人生的海洋中破浪前行。苏东坡,一个永恒的名字,一个不朽的传奇,将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照亮每一个追寻梦想的心灵。
昨日星辰星辰已落,朦胧月色任在心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那自由徜徉的原野,那漫天璀璨的星光,那孤寂暗夜的彷徨,久久难忘……
在那远远的云端,有没有一种人生叫悠闲,泪无语滑轮,此刻,无人能体会诗人那来自暗夜深处的凄徨,无人能理解对那自由飘荡的风的渴望,此时,夕阳里漫天的迷人的霞光,能不能抚平心底那深深的伤。
苏东坡,这位伟大的诗人,生动地活跃在世界文学的神坛,也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人文风采,生活在世世代代人们或忧伤或欢欣的世界里。
2024.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5周年 记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