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成栋
初夏的深夜,缕缕清风从窗棂间滑过,带着露水的润泽和月色的细腻,还有几许薄薄的沁凉。
一边在键盘上敲击着,一边不时扫一眼屏幕上的时间。不知不觉中,已到零时。我像条件反射一般,立即拿过手机打开微信,登陆“醉里挑灯”微信公众号。如我所愿,最新一期美文已经推送。虽在意料之中,却依然有几分欣喜掠过心头,犹如人在征途步履匆匆之际,有人递过一杯清茗,顿时所有的疲乏和焦渴都如潮水般退去,那份默默的友情全部融化在袅袅茶香里。此刻,品读着晨曦初露般的文字,先睹为快之余,我甚至有些庆幸,也许我还是版主之外的第一位读者呢。
享用过“醉里挑灯”带来的精神夜宵抑或早茶,我才带着惬意与满足走进卧室。这些年来,几乎每天都是过了子夜才就寝。原因可以说出很多,譬如“爬格子”成瘾、“夜猫子”习性等等,但最根本的一条是,读过“醉里挑灯”新推的篇章,采过“醉里挑灯”新绽的曦光,我似乎才能顺利抵达梦乡。那字字句句宛若葳蕤的牧草,那星星点点犹如纷飞的雪瓣,交相安放我渴望安详的灵魂。也可以这样说,在子夜时分守候、阅读“醉里挑灯”,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成为一种刻骨铭心的习惯。
当然,也不是每次均能心想事成。也正因此,这子夜的等待与守候,就多了一丝悬念与忐忑,仿佛在雨中赶赴一场心约,在月下等候一位归人。如果等到了,就会有无言的欣悦、淡淡的惊喜在心扉泛起。是的,是惊喜,是一种永远没有审美疲劳的惊喜,一种不会起皱、不会皴裂、不会褪色的惊喜,一种常看常惊、常看常喜的痴迷,一种为惊鸿一瞥而惊叹一生的执着;如果没有等到,则怅然若失,仿佛身临一次迷茫的航程、一次漫季的错过。上床了,明知当晚几乎不可能有奇迹发生,但临熄灯前还是不死心地最后看一下手机,然后在一声轻叹中把自己交给已央的夜。翌日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看“醉里美文”是否能成为我晨读的主角。
有时候,看醉里公众号没有像往常一样准时推出,还会关切地询问版主,发生什么情况啦?有时甚至连问多次,直到公众号成功推发才作罢,仿佛完成了一件必须完成的大事,顿有如释重负之感。于我,这是一种对挚友自然而然的挂怀,是发自肺腑的惦念与相惜,是没有任何势利的魂牵与梦萦。这个时候,“醉里挑灯”在我的眼眸间,早已不只是一个人的梦想载体、精神图腾、心灵归依,而是一大批对文字有着宗教般热爱的“文海信徒”的益友、诤友、契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呵护她就等于呵护自己的心灵绿苑。
说实在的,“醉里挑灯”公众号这片芳草地里,唱主角的绝大多数是普通文学爱好者,只是偶有重量级大家,那些文字也并非篇篇如珠玑、似琼瑶,可令我迷恋的种种“醉里特质”中,正包括那缕缕生生不息的烟火气息,那是专属于平凡人的芬芳,而这也与“醉里挑灯文学网”创办的初衷相吻合。那脉清芬,来自于芸芸众生脚下的泥土,来自于父老乡亲手上的硬茧,来自于游子背上的行囊,来自于力夫肩头的扁担,来自于小街夜半的灯火,来自于深巷栀子的气息,来自于摊贩耳畔的喧嚣,来自于电话那头的叮咛……而这,难道不是生活的真味吗?因此,与其说是读醉里文字,勿如说是读浮生百味、品尘世百相、看人间百态、理柔肠百结,真可谓别有一番唏嘘在心头。
让我对“醉里挑灯”高看一眼的,还有她纤尘不染的纯澈与淡定。红尘滚滚,欲海深深,追名逐利成为一些人人生的唯一动力。有些网站、公众号创办的时间屈指可数,却已急吼吼地登载广告,甚至直接在文章中插入、植入广告,功利之心昭然若揭。可“醉里挑灯”问世十四年来,始终守身如玉、冰清玉洁,坚决不接”广告业务”。印象之中,这在全国似乎是凤毛麟角,这也让她显得有些“另类”。可就是这样的“另类”,让我感受到一颗视文学为圣地的初心,领略到一肩为文友撑雨伞的使命,洞悉到一腔让文字不屈膝的赤诚,见识到一种令文坛起涟漪的风骨。可以想见,以“醉里挑灯”的知名度,只要稍一松口,各类广告必定会趋之若鹜、踏破门槛,那就能拥有一脉常年不断的“财源”,这该是一种多么大的诱惑?!可在她坚不可摧的素心和定力面前,一切诱惑均消遁于无形。相反,她还自掏腰包作为奖金,推出每月一个主题的“醉里飞花令”,已雷打不动地延续了好几年,为十数万会员、文友开辟了一片放牧文学梦、展示万里心的新草场。仅这一项,资金投入想必已远远过万元,更不谈《醉里挑灯》文学期刊、《“醉里飞花令”优秀作品集》等编辑出版及其他文学活动了,其古道热肠,其默默付出,其无怨无悔,足以感天动地。也难怪,曹文轩、范小青、赵本夫、王朔、庞余亮等多位文坛导师,对“醉里挑灯”这样一个曾名不见经传的草根文学平台给予特别关注,或热心题词、或亲临指导、或为集子撰文作序、或担当“专栏作家”、或赠送著作、或达成长期合作,莫不因其心忱忱、其情煦煦。也难怪,作为一位安居小城的平凡之人,能够获得那么多芳华晔晔的“光环”,能够走上那么引人瞩目的“高地”,莫不因其德可歌,其行可咏……
而我在敬仰之余,有幸为“醉里挑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诸如拍摄活动照片、撰写活动新闻稿等等,其实是举手之劳,“提灯女神”却一再表示感谢。我告诉她:在我心目中,“醉里挑灯”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都是一家人,完全不必客气。说实在的,在内心深处,我真的时时从“醉里挑灯”感受到一份家的温馨与和谐。
有人对我说:当今文学网站多如牛毛,可你的眼里只有“醉里挑灯”。你的大量文字都发表在”醉里挑灯”上,你人前人后总把“醉里挑灯”挂在嘴边,一谈到“醉里挑灯”你就眼睛发亮。为了参加“醉里挑灯”组织的活动,你脚下生风、嘴上起泡,不惜请下比“登天”还难请的假。你将“醉里挑灯”编辑的书刊置于书厨最醒目的位置,将参加醉里活动的照片备了数份……总而言之,你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醉里挑灯”的痕迹。我坦然相告,从“醉里挑灯”身上,我读到了一份命运涅槃后的精神“琥珀”,这以“提灯”为己任的“纯文学”信念,这以“吐丝”为使命的“纯文学”教义,这以拒染为操守的“纯文学”情怀,这以坚守为钙质的“纯文学”风骨,值得念念不忘。其实何止我,被醉里煦风吹绿的心田足以绵延成一片向无限远处扩展的平原。那些文字、那些声音、那些留言、那些守望、那些歌谣,也许静默、细碎而平常,如一地斑驳的月光,却以其柔柔的关切与悲悯,而温暖数座城,感染无数人。
日升月降,寒来暑往,“醉里挑灯”始终是文友们互赠心灵之柳的月台,栖息梦想之舟的港湾,接续远行之力的驿站,驰骋梦想之雁的碧空。从“十年风雨一盏灯”,到“同谱飞花令,醉里吐芳华",到“梦想易碎,信仰终成”;从怀揣“燃情书”的孙曙,到“杂乱有章”的原色土,到“带着钥匙去流浪”的宗崇茂…… “醉里挑灯”用她的热忱与执着,在心与心之间划起渡船,在梦与梦之间燃起篝火,在爱与爱之间扬起风帆,在痛与痛之间架起青藤。那缕真情,在岁月的苍穹里或许只是纤纤片羽,却幻化成世上最富生命力的种子,因了她的不息生长与蕴蓄,而得以让每一颗有爱的心上都葱茏起连绵的森林。纵然需要付出毕生的热情,需要为伊消得人憔悴,也值得带着一腔山河去相守。
还记得一起参加曹文轩教授新书《草鞋湾》首发式时,那值得永远回味的一幕幕。特别是“提灯女神”在诵读《青铜葵花》章节时的泪眼,深深打动了我。那也是我第一次从她的眼眸间,看见被心潮溅湿的云朵。几度潸然、几度哽咽、几度无声、几度失语之间,是汩汩真情在流淌,是层层悲怆在激荡,是萋萋共鸣在生长。在我看来,眼眶里没有感动的泪水,灵魂里就没有缤纷的彩虹。那自青青草塘里漫上来的泪水,是情感项链上的珍珠,是爱心月华下的夜露,是生活交响中的音符。它并非偶然之间的横空出世,而是根植于灵魂绿洲的一种自然萌发与吐露。它从那座高耸的心原启程,于春天的字里行间滴落,在真善美的山石间融汇、漫溢、流动,宛若一条款款向前的清溪,日夜追寻着生命的根须。
此刻,读罢最新一期“醉里美文”的最后一个字,意犹未尽之余,心头不由得浮现起第一次登录“醉里挑灯”网站时的忐忑,第一次注册成为会员时的惊喜,第一次与“提灯女神”互加微信时的激动,第一次参加醉里活动时的兴奋……有一种相识相知相融,在缘分的土地上发芽,一次携手即成永恒。窗外,愈来愈浓的夜色里,灯火也越发地迷离,而我的世界一片清澈,宛若朝着挚友的方向,走过梅雨潇潇的深巷,走过没有尽头的开始。
蓦然之际,楼道里响起小心翼翼的脚步声,我知道,那位送奶的女工又准时来到了小区。于是,赶忙关电脑、熄灯,轻轻合上这个忙碌的夜晚,也给纷乱的思绪打了个结。多年来,书房的灯光,俨然成为我夜耕的“标志色”,也成为送奶工夜忙的“信号灯”,虽然彼此并不熟识,更非刻意相约,却仿佛早已产生一种默契。射阳河畔的醉里人,你可否知道,有个人每天在子夜守候着那份约定,那份并未明示的心灵之约。殷殷守望之间,有一种坚定已深入骨髓,有一种热切已融进血液。
有人说,你第二天上午阅读“醉里挑灯”公众号内容就行了,何必熬夜等候呢?我说,那不一样,在第一时间读到的那些文字,最新鲜、最清新、最原味,犹如菜农凌晨时分采摘的第一筐蔬菜。听起来似乎有些“玄妙”,却是我最真切的感受,仿佛那些带着露水的文字,若不及时阅读就会被风干。所以,为了先睹为快,我宁愿与君相会在子夜。
有谁知,为了这子夜之花的绽放,多少醉里人在默默地付出辛劳,从早晨到深更,从艳阳到风雨。岁月,犹如一台绞纸机,绞碎了多少人的梦想,却永远绞不碎“醉里挑灯”不知疲倦的步履,也绞不碎我始终如一的牵念。
而这份牵念,也许会时刻伴着我们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