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成栋的头像

孙成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1/12
分享

抚摩赤诚

孙成栋


抚摩,也许是世间最暖最柔的动作之一。

母亲对婴孩的抚摩,健儿对金牌的抚摩,游子对故土的抚摩,将士对征衣的抚摩,春风对大地的抚摩,雨露对绿叶的抚摩……那看得见、看不见的指间,都流淌着淙淙的爱意。

而我,却将那次苍松翠柏间的抚摩,永远地刻在了心扉。

那是不久前的一个周末,我随盐城市公安局“红色印记公安情”采风团赴东台,追寻一路迤逦的红色足迹。同行者绝大多数是公安战线上的业余“名笔”,其中的“中国好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江苏省公安作家协会会员刘婵,更是令人印象深刻,那一腔浓烈似火、清冽如水的红色情怀,堪称采风中的一道别样风景。

作为本次采风的首站,东台市三仓镇是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粟裕战斗过的地方。位列开国十大将军之首的粟裕,有着“战神”的美誉,也是三仓人民心目中的常胜将军。在黄海之滨的这片红色热土上,在这方多难又多姿的沃野上,粟裕领导军民们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创造了“七战七捷”等令人荡气回肠的战绩。

戎马一生的粟裕将军,对三仓怀有无比深厚的情感,晚年时还时常念叨三仓。粟裕将军去世后,夫人楚青遵其所嘱,偕子女将其部分骨灰安葬于三仓烈士陵园,并在墓穴周围栽植七株松柏,象征“七战七捷”这一新四军抗战史上彪炳千秋的壮烈战事,也将一种信念、一腔赤诚、一份执着,栽植于三仓子弟心头,在岁月的风雨里永远葱茏。

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和煦的薰风,青葱的沃原,芬馥的花朵,潺潺的河流……一幅饱含诗情画意的景象,愈发让人思怀革命先驱的艰辛与伟大。刘婵代表采风团队,向粟裕将军的英灵敬献花束,只见她在镌刻着“粟裕同志骨灰安放处”几个金色大字的石碑前缓缓蹲下,将花束轻柔、郑重、庄严地摆放在碑前,宛若摆上一颗凝结着万千平安卫士敬仰之情的心。

随后,刘婵又一只手扶着石碑,另一只手在碑上徐徐、细细、柔柔地抚摩起来。

相比于日常见到的巍峨耸立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这座石碑并不高大,仿佛丘陵之于高原,却又因一种超乎寻常的浩气,而格外地伟岸挺拔,犹如立于历史案台上的一只印章,无需蘸上印泥,就已在华夏儿女心头留下永不磨灭的印痕。光滑的灰褐色碑身,有着卷轶的质地、泥土的色彩,上面虽只有寥寥几字,却似浓缩着千言万语、奔腾着千军万马、承载着千山万水。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一遍遍轻抚,一寸寸游走,一点点覆盖,指尖在微微颤抖,掌心在融融叩触,泪珠在眼眶打转,白发在风中飘飞……那倾尽全力又轻柔备至的抚摩,似是女儿深情抚摩父亲脸上的皱纹,战士痛心抚摩牺牲战友的伤痕,又若清风为大地拭去岁月的尘埃,阳光为故园拂去屋瓦上的霜雪。

现场一片静肃,听得见林中叶片落地的声音,风儿走过水面的天籁,甚至心脉澎湃的节律。一个轻得几乎无声无息的动作,一个平常得没有任何优美造型的动作,却让一干七尺男儿泪湿眼眶,只因那碑下埋藏着一位戎马一生、满腔赤诚、高风亮节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忠骨,那化作齑粉、回归大地的每一丝每一毫骨质,都凝聚着永不消逝的忠魂,都长留着那双手上的温度。

这双手,曾在黄河故道边的盐碱地里磨出早生的茧,曾与困难学子的手一路相牵至大学毕业,曾捧起留守儿童冻得通红的脸颊,曾为孤寡老人包上热气腾腾的水饺,曾为烈士的母亲送来年礼、挂起灯笼、理齐白发、揩去泪水,曾向“抗疫白衣天使”写下数封感人肺腑的加油信,曾在“中国好人”颁奖仪式上与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手相握……

这双手,代表着采风团每位团员的手,代表着千千万万双手。它抚摩的是石碑,绵延的是真情,萌生的是感恩,体悟的是大义,激发的是热血。它的指缝间,萦绕着缅怀,交织着思念,闪动着远方,穿越着四季,最终融汇成绵绵不绝的精神长河,引领着你我奔向那方浩瀚的蔚蓝。

这样的抚摩,随着采风团队的继续行进,而在指间延伸出更加绵长的感动、更为强烈的震撼。

穿过松柏掩映的园中路,大家来到苏中四分区抗日烈士英名墙前。在这面总长17.6米、高3米的大理石砌成的墙上,镌刻着苏中四分区各县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2259名烈士的英名。

在阳光、时光与眸光的交互映照下,墙体漫溢着柔柔的细辉,看上去分外明亮,如风平浪静、波光潋滟的湖面,隐约可以看见倒影的天宇和云朵,领略到一种别样的高远与寥阔。而墙上密密麻麻的名字,更让人的心灵感受到久违的震撼、撞击与疼痛。

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在血与火的熔炼中,凝固成大理石上一个个冰冷又滚热的名字。一张张温暖的笑脸,在爱与恨的搏击中,化为英烈册上一组组枯燥又鲜灵的数字。

伫立在英名墙前,我们陷入深深的哀痛和沉思之中。墙上留名者中只有少数几位是有一定知名度的革命烈士,更多的则如流星划过天际,隐没在历史深处,不为人所知。又如一块块城砖,默默地镶嵌于一大片清一色的墙体里,没人知道某一块的名字,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民族长城。

仿佛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牵引,刘婵一边喃喃地念着一个个金色的名字,一边用手悠悠地、绵绵地、静静地抚摩它们。那些名字普普通通、朴实无华,有的甚至“土得掉渣”,但每一个都浓缩着一段芳华灼灼的青春,都浸透着热血与悲悯、消逝与永生,都记载着一个令人落泪、使人扼腕的故事。

在刘婵的身后,大家自发排成一队,依次从英名墙的一端向另一端徐徐移步。走着,念着,抚摩着,感动着,震撼着,不知不觉中,每个人都情不自禁地轻抚起英烈的名字,宛若在抚摩一寸寸温热的肌肤,一抔抔故里的土地,一抹抹染血的红云,一个个不凋的故事。

从指间划过的每一个名字,都是一个家庭的惨痛记忆。这每一组数字,都是台城永远的丰碑。是英烈们以不胜不休的浴血革命,摧毁了罪恶的旧世界;是英烈们用披荆斩棘的艰辛跋涉,创造了安谧的人世间;是英烈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来这盛世的繁华。

长长的英名墙,潸潸的缅怀泪。当最后一位英烈的名字被抚过,几乎每个人的手指都微微发热。那是英烈血脉传递的温度,还是英烈铁骨蕴含的柔情,抑或英烈心灵播撒的阳光?没有人回答,也无法知晓,但那份热已悄然弥漫至身体的每一处血肉。

刘胡兰的事迹家喻户晓,而新四军里的“刘胡兰”——吴秀瑛却鲜为人知。这位年仅18岁的革命烈士,就长眠在三仓烈士陵园。

吴秀瑛,祖籍广东,曾在上海学医。1943年8月25日清晨,在东台县梁东乡龙王村的邓家坝(现为东台市头灶镇沈河村),吴秀瑛为全村百姓免遭屠杀,而惨死于日寇的屠刀下。当时,吴秀瑛的任务是护送伤员,她本可以和伤员一起安全隐藏,但为了抢救一位产妇,耽搁了转移的时间。站在村民中间的吴秀瑛,面对日寇的机枪和“把新四军交出来”的疯狂叫嚣,为了保护伤员、保护百姓,她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

掩映在萋萋芳草间的墓地里,一个个方盒型的烈士墓鳞次栉比、密密匝匝,让人看了心中压抑得几乎透不过气来。因为,谁都知道,每一座墓的诞生,都意味着一条风华正茂的生命消逝。

吴秀瑛烈士的墓位于墓地的入口处不远,与相伴的任何一座墓一样普普通通、低低矮矮,却又无比醒目和伟岸。水泥墓盖上,铭刻着“革命烈士吴秀瑛同志”几个金色大字,以及高度凝炼的烈士生平简介。简介虽只有几十个字,背后却藏着一个烂漫女孩的烽火岁月与浴血故事,藏着穿越枪林弹雨的无畏与不屈。

当年,吴秀瑛烈士牺牲时与我的女儿同龄,也与千千万万个女孩同龄。18岁,花一样的年龄,梦一样的年龄,诗一样的年龄。18岁的女孩,一朵尚未完全绽放的鲜花,却在一个原本宁静的夏日清晨,一个被阴霾倏然笼罩的清晨,在罪恶的刺刀下凋零。

冰心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而新中国这朵在饱经苦难中绽放的花儿,更是凝聚着千千万万烈士为之牺牲的血雨,他们中,就有吴秀瑛的身影,永远18岁的身影。我的女儿,你的女儿,华夏大地上所有青春可人的儿女,他们如今的烂漫年华,不正是在吴秀瑛们的血泊中发芽的吗?

作为采风队伍中年龄最大的“大姑”,作为一位鬓发渐霜的母亲,刘婵代表大家走进墓区,向吴秀瑛之墓献上一束鲜花,随即又蹲身抚摩起墓盖。同样是抚摩,这次却比以往两次更为悲恸、更为揪心。白发在风中轻曳,泪珠在眼里萦回,牙齿在怒潮紧咬,手指在墓上颤抖,就连胸前佩戴的勋章也微微抖动,仿佛在告诉烈士,心海上的波涛在多么激烈地澎湃。

其实,何止是刘婵,在场无论是警营巾帼还是七尺男儿,谁不是控制不住地湿了眼眶,谁不是在用一颗心抚摩80年前的那个惨痛往事,那个悲壮又决绝的挺身而出的身影,那双挑起一村父老乡亲生命的柔肩。这些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敢于迎刃而上的钢铁硬汉,这些在悬崖绝壁上也能一展英姿的铿锵玫瑰,此刻,却用泪水诠释了内心的柔软与温情。

这泪里,有痛,有惜,有憾,有愤,而更多的是敬,是爱。其时,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在极端危险的境地 护送好伤员,吴秀瑛已经充分履职,但她却为了村里一个新生命的安全降生,而不惜一切代价,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我坚信,那一刻,吴秀瑛是完全没有私心的,因为哪怕有一点私心,她都会作出不同的选择。而这样无怨无悔抉择的背后,是她对信仰、对劳苦大众的无限赤诚,是一腔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的纯粹大爱。

此刻,阳光正好,岁月静好,人间美好。此刻,指尖与墓石相接处,有舐犊深情在流淌,有心涛骇浪在涌动,有精神火种在飞溅,有沧桑岁月在踽行,有逶迤正道在回旋。此刻,那种看不见、摸不着却感得到、留得住的力量,浓缩成一柄穿过夜色的火炬,一簇簇燃烧着的期冀,如不尽的绿浪,翻滚在青春奔腾的大地。

环顾四周,在松柏蓁蓁的森林中,春风流连许久,含泪亲吻了一枚早落的叶子。

在广袤的土地上,那朵故乡的云踱来踱去,踌躇中脚步迈向了东方,迈向了一片连年生长的滩涂。

树的枝条不时挽着时光的手臂,走过一个又一个起起伏伏的颠簸,却从未停下寻梦的脚步。

望着这些绿色的生命,谁没有一种莫名的激动与感慨,她们都是你我的兄弟姐妹。

那支前赴后继的队伍,有一部分长成了神州的脊梁,一部分却成了哺育脊梁的落英。时间的绵密涛声簇拥着海岸,万般恩情在脉管驰骋,在骨腔浩荡。

一棵棵尚未长成的树,却把初心和使命,再次种进大地,种进历史的厚土、繁华和静默,种进后人永远的怀忆,种进一枚嫩芽对蓝天的仰望。

残阳如血,往事如烟,在这如莲花绽放般皎洁的台城记忆里,那久久不散的,是烈士墓前的庄严肃穆,是苍松翠柏的寂寥霜天,是战地黄花的馥郁依旧,是不老红船的湖水轻拍。

而大地母亲,一年四季,都在用生命的绽放,抚摩烈士的英魂,抚摩那份没有一丝杂质的赤诚。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