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与余师傅的认识纯属偶然。这就是人生的缘分吧。
家和是大学毕业分配来公司的,从事计算机网络安装调整管理维护工作。
他所学所用,工作起来轻车熟路。
家和每天上班围着公司计算机网络转,下班和宿舍伙伴们一起玩,工作生活比较轻松愉快:没有那么多琐事,也没有太大的工作压力。
一天下班后,家和到公司门前公路边的小饭馆吃晚饭,里面人不多,他就在挨窗户的座位坐下,点了饭菜后,一边看手机一边等着上。
忽然,家和听到有人和自己打招呼。
抬头看时,看见一位中年男子和他打招呼,可家和与此人并不熟悉,只好朝那人搭讪着点点头。
那中年人似乎看出家和的心思,盯着家和的眼睛问:“你不认识我了?我是老余,在公司仓库工作。你!给我们修过计算机,想起来了吗?”
家和也盯着他看,努力的去回想。
他们每天都有维修任务,去的单位也多,和人打交道也多。可眼前这个人,他还是没想起来是谁。
家和看着想着面前站着的人,忽然想起来了,他就是前不久,家和到公司仓库修计算机时认识的那个人,就是他热情的接待了他们。
“啊哦,我想起来了!你就是仓库的余师傅呀。不好意思了。”家和站起身来,一边说一边和老余师傅热情的握手。
“对对,就是我。没事的,你们工作打交道人多面广,难免贵人好忘事吗。呵呵。”家和的表情显出些尴尬来。
老余似乎没有觉察到,接着说他的:“我经常下班到这儿吃晚饭,这的饭菜便宜、味道还不错的。”
余师傅坐在家和对面的座位上。
“是的、是的,我也吃过几回,是不错。”家和附和着说。
听家和说已点了饭菜,余师傅就和家和商量是不是喝点酒。
家和婉言推辞。
余师傅追问家和,是不是吃了饭,还有什么事要去处理呢。
家和说也没什么事,就是小哥几个下班回宿舍凑人打打扑克,放松放松。
余师傅说:“那不算事儿,不缺你一个。今个听我安排,咱哥俩喝酒聊天。”
家和也没就没有再拒绝了。
余师傅和家和商量好,要了两个凉菜:煮花生、拌肚丝,要了两个热菜:炒肝尖儿、清蒸桂鱼,主食是两盘鸡蛋韭菜、猪肉茴香的饺子。余师傅说,你别管啊,今个我请客。
家和想婉言谢绝,可又盛情难却,只好说:“我还要了饭菜呢,你少要些吧。”余师傅和服务员商量,把家和要的饭菜退了。
家和是一个从农村考上大学,学习毕业后分配来工厂的,余师傅的真诚和热情打动了家和,他让家和感觉到,余师傅就好像是他久违的亲人和朋友似的。
在他们东拉西扯的闲聊中,服务员把酒、菜、饺子上齐了,还冒着热气,香味扑鼻。
余师傅给家和满上酒,他有些受宠若惊的样子,赶紧立起身、双手端杯去接,到满了,他放在余师傅面前,又赶紧把酒瓶抢过来给自己满了杯酒。
他俩酒过三巡,家和不再感觉拘谨了,主动了解打问余师傅的情况。
家和这才知道,余师傅都五十多岁了,是仓库的领导,每天住宿舍,一周回家一次。他爱人退休了照顾家,儿子在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工作,做装修设计,去年已经结婚了。
家和赞扬余师傅身体好,不像快六十的人,看上去和四十多岁的人差不多。余师傅听了笑着摇摇头。
按真实年龄算,余师傅大家和一辈儿,该叫余师傅叔叔呢,不该哥弟相称了,呵呵。
余师傅笑了,喝一口酒说,这就是忘年交吧。他补充说,在单位还是叫师傅好,不分大小。
聊着聊着,一个共同的话题把他们的情感连接的更加紧密了。他们都爱好文学。
这人有了共同的爱好,就有的可说了,而且说起来滔滔不绝。
家和把上中学爱好的古代现代的诗歌、散文、小说回忆起来,和余师傅聊;他还回想起参加作文比赛获奖的事;还讲了在大学学习期间,写论文,参加校刊编辑的事,他一股脑的都讲给余师傅听。
余师傅认真听家和说,不时的插言打问不明白的地方。
听家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他也高兴的附和着朗诵几句。
家和听得出来,他也会背这首诗,而且具有朗诵功底。
听家和说作文获奖的事,余师傅也讲他上学期间爱好写作文的事,还讲他参加作文征文获奖的事。余师傅记忆惊人,几十年前上学写的东西,他居然能背出来,还充满了情感。
“好的作品烂熟于心啊。”家和想“可以记一辈子”。
听家和说,他曾经做过大学校刊编辑工作,余师傅肃然起敬,说他也曾经做过企业报的编辑记者工作呢。
这就是共鸣吧,共同的爱好和类似的经历把他们的思想感情连接到一起,聊的津津有味,其乐融融。
他们聊着、喝着、吃着,有聊不完的话题,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时间过得很快,眼看着天黑了。
余师傅提出明天还要上班,今天不能太晚,来日方长吧。
他说什么也不让家和结账,家和只好作罢,心想下回自己回请余师傅就是了。
他们一起回公司宿舍楼,双方留了手机电话号码,各自回宿舍休息睡觉了。
家和一直惦记请余师傅客的事,一是来而不往非礼也,一是愿意和他聊天,长见识、增学问、挺快乐。特别是聊文学,那感觉太美妙了。
好久了,家和都没有触碰文学了,是和余师傅的偶然相遇,让他重新喜欢上文学了,又复燃起他心中的梦想之火。他要当个作家。
家和盘算,什么时间请合适,在什么地方吃,聊些什么话题呢?时间就定周三晚上,吃公司对面路边饭馆有特色的饭菜。
家和忽然想起来了,余师傅说他爱吃烤串儿,对,就吃那家新开的新疆饭馆了。
家和还把上学时的作文,上大学的论文,上大学时发表他作品的几期校刊,从箱子里翻出来,预备聚会给光师傅看。这些东西是他的宝贝,从来没有离开过他身边。
周一上午,家和就给余师傅打手机说了约会的事,余师傅愉快的答应了。家和好高兴啊,期待着他们的见面。
周三一下班,家和想,请人家就先一步到饭馆看菜谱准备点菜。
看好后,他看手机快到时间了,家和到门口去迎接余师傅。
他如约到了,余师傅在家和的陪同下,高兴的走进了饭馆,边喝茶水边聊天边等烤串上桌。
家和恨不能把心里要和余师傅说的话、讲的事情一股脑都倒出来。
家和还把上学的作文、上大学的论文、发表他文章的校刊都从挎包里掏出来给余师傅看。余师傅都一一仔细的看,连上了烤串都没有注意到,一直看家和给他的东西。
家和不知道如何是好了,看他看的如此认真,又不好意思打扰了;可又怕上的菜凉了。家和自己吃串也不合适,只好不住的看着余师傅,不住的喝茶水了。“凉了让服务员再热呗。”家和想,沉下心来等余师傅看完。
余师傅终于都看完了抬起头,朝家和不好意思的笑笑。
家和趁机收了材料,赶快给余师傅倒酒,这酒还是上回参加单位同事婚礼时,家和给人家帮忙送他的、至今还没舍得喝的精品二锅头呢。
余师傅说,不要太破费了。家和连声说:“不破费,喝好,撸串,聊天,高兴就好。”
酒过三巡。他们聊些双方工作的事情。其实,家和特想听听余师傅对他的材料的评价。
余师傅明白家和的意图。话题转到家和的作品上来。
余师傅说:“你上学就喜欢写作文,还获奖,不简单啊。这个天赋和爱好可不能丢啊,丢了可惜了。”
余师傅哑了一口酒,继续说:“你的论文写的不错。论文有立论和驳论,论证要摆事实讲道理。论文最讲究辩证法了,任何事请都是一分为二的,论点对了,立住了;论点错了就到了。论文要求掌握的知识更广更深,研究的更系统更深入,语言组织的逻辑性更严密,要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回答论题。这是不容易做到的,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强啊。”
余师傅一边喝酒吃串一边说:“看了你在校刊文学园地发表的几首诗歌和散文,《失恋》诗歌写的有真情实感,看得出来,你有这方面的经历。《家乡的果园》这篇散文有生活,表达了你对家乡浓浓的热爱之情。”家和都听入神了。他认可余师傅的评论,真是一语破的,还有深度啊,涨知识了。
家和忽然想起来了,余师傅光看他的东西了,还没有好好喝酒撸串呢,于是,赶快招呼服务员去热已经放凉的肉串。
很快,服务员上齐了家和点的各式各样的烧烤串,摆满一桌子。
家和赶快举杯敬余师傅,他们喝了一大口酒,然后就撸起串来。余师傅战斗力极强,犹如风扫残云一般。
家和有些沾沾自喜了,他的苦心没有白费,余师傅确实爱吃串且吃得快,不大功夫十几串吃下去了。
家和赶快叫服务员增添了肉串,对服务员说:赶快烤好送上来。
新烤的好肉串“吱吱”的还冒着热气呢,上桌了,余师傅又吃了十几串儿。
他看家和光看他吃了,就拿过餐巾纸擦嘴,然后笑着对家和说:“用时髦的词说我,真是个吃货对吧,哈哈哈。”
家和附和着笑,回答说:“不光能吃还能干呢。呵呵呵。”
“这叫甘美食啊!”他们一起开心的笑起来。
余师傅端着酒杯说:“上次聚会后,我也考虑了你的事情。”
“我的事情?”家和不解的问。
“是啊。就是你的生活工作文学爱好等等的事情。你父母不在身边,我是你的长辈,我们有缘结识,我不能不操这个心啊?”余师傅说。家和用感激的眼神看着余师傅。
余师傅也从他的挎包里拿出了些材料给家和看。
“《文摘集》。”家和翻看着读着:“为学日增,为道日损。——老子。只有在崎岖小路上攀登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正确的和错误的,真善美和假丑恶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毛泽东”。
余师傅说:“我都奔六的人了。如果说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可以给你讲的话,那就是做人要学习。我说的学习就是读书,必须读好书,多看、多读、读懂。你年轻有为,住单身宿舍,怎么能下班光打扑克呢?啊哦,我不是说不能打扑克,我是说要有时有晌的。要上班全力以赴干活,下班多看书学习,没事多锻炼身体。”
余师傅撸串,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一支,就在喝一大口酒,接着说:“知识就是力量。理论指导实践啊。你曾经爱好作文,曾经看了许多书,曾经搞过文学创作,这个爱好要坚持,不能丢,要坚持下来啊。”
余师傅又把《思录集》和《创作集》递给了家和看。家和接了书看看着。他听着了余师傅的话带有批评他的含义,都不好意思抬头看余师傅了。
家和知道,余师傅的批评是为自己好,他用长辈人的眼光审视自己,关心他,爱护他,怕他耽误了大好的时光美好的前程,希望他闯出一片新天地。操心了,余叔叔!家和想。
“人生是一样的,也是不一样的,一样的是百年,不一样的是过程。”
余师傅像是在喃喃自语,可家和知道:余师傅是说给自己听的,而且,他还是第一次听人家这样议论人生的,他有些震撼,恨不能赶快去拿本书去读。
“我要特别强调的是‘三个精彩之处’: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络看到听到精彩之处要记;一切都是创作素材,看到精彩之处要记;工作生活学习想到精彩之处要记。”
余师傅看他要去挎包里找笔本记,就说:“你不用记了,我的《思路集》第一段话就是讲这个的。你不光要知道,关键是要做到,坚持到底。”家和用敬佩的目光看着余师傅,使劲的点点头。
他们聚会后,家和就把光师傅送给他的“三集”连夜看了一遍,受益匪浅,他看到了余师傅成长的历程了。
他把它们放在枕头下,打算一早一晚有时间时反复看看、读读、想想。
家和按照余师傅的话做,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家和买了大笔记本放在床头,随时写记。
家和还买了小笔记本随身携带,随时准备记录,好记性不如碎笔头,只要看到听到好的字句,有了好想法,有了创作的冲动,他都记下来了。
余师傅成了家和的榜样,成了家和无话不说的朋友,家和从他那里获取智慧和经验。
在余师傅的培养教育下,家和进步很快,考取了司机本,参加演讲获奖,在刊物上发表了散文《我的母亲》、论文《关于统计工作的几点认识》,还获得了高级工程师职称,光荣加入了党组织了,他还听余师傅的话,买了房有,有了自己的小家,还结婚生子了。
家和的婚礼还是余师傅主持的呢。
余师傅退休了,用他的话说是:平安着陆、功德圆满、安度晚年。
退休前,家和和师傅喝了一次酒,他告诉家和:道自然,德顺其自然。家和说:不懂。他告诉家和读读《道德经》就懂了。
这天,家和接到了余师傅给家和发来的快递。
打开看是本书《生活的感悟》——作者:光耀先。
这是余师傅的笔名。
家和打开看:第一篇:“劝学”:人生百年学为先,内外兼修身心健,天地人和真善美,精气神通道自然。第二篇:“做人”:与人为善通天性,办事认真成德行,以柔克刚辩证法,扶正祛邪有神功。第三篇:“健康”:心理平衡意气平,合理膳食营养懂,适当运动促代谢,充足睡眠精神丰。还有“退休”、“防病”、“治疗”等共十一篇,都是余师傅平时“三集”精华的汇编。
家和给光师傅打电话表示祝贺,要求买他100本书,送给他的老师、同学、亲人、朋友、同事们,让大家都来分享和受益。
余师傅快递的100本书家和很快收到了。
可家和通过手机支付的钱,余师傅没要,如数退了回来。
“人生的真谛是什么呢?我理解就是做好人好事,就是实现自己的梦想,就是开心健康平安。”家和似乎理解了余师傅的这话的含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