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祝田的头像

孙祝田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906/10
分享

评诗:须有三个层面的“三知”

诗歌的读与写和诗歌审美评论有直接的关系。

网络诗歌的交流,比网络前时代的诗歌交流更为直接,更为广泛,却也显得更为混乱。因为不止是读写需要素养,诗歌评论也显出了相对于文化多元时代的先天不足。

惯性思维无异于阻碍发展、独守一隅无异于抱残守缺。

梨花体、乌青体的出现不是别有用心就是对诗歌审美认识不足所致。

说白了诗歌的读与写,诗歌的评论指导都面临着一个对诗歌整体重新认识的问题,面临一个新的文化形势下诗歌整体审美的突破。

这个突破在于三个层面的“三知”:评价诗歌要有三知,知诗知人知背景;评论诗人要有三知,知时知世知诗学;评论诗界要有三知,知古今传承知中西暗合知全息审美。

1、评价诗歌要有三知,知诗知人知背景。知诗似乎总让人觉得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在网络的诗歌交流中,首先是见到了诗歌文本。好像是看了读了,甚至瞥了一眼就做到知诗了。这就是诸多评家所感叹的浮躁世界浅阅读状况。是的,读诗必须是深阅读,且反复深入才可能做到。知人更难做到了!许多人读诗评诗的时候甚至不问作者是做什么的,更不要说去了解作者的性情作为了。爱诗的人都知道诗主性情,也知道诗歌所主是作者的性情,却不去了解作者是怎样的人。知背景,往往被人误以为同一时代的人有共同背景不必问。其实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生活和思考。所以说,要想很好的阅读诗歌,特别是要想评价诗歌怎能三缺一呢?反过来说,三缺一怎么能对诗歌有深入的阅读呢?所以我一直倡导全息阅读。可以简单理解为在上述三知的基础上,在全息审美意识中进入深度阅读。

特别强调的一点是,不要以为汪国真的诗文本的直白浅显就可以一览无余。事实上读汪国真的诗,真的一点联想也没有的人,恐怕也不存在。许多人觉得汪国真的诗歌缺少含蓄魅力,说明此人对于诗歌的含蓄认知不全,至少是不懂得什么是诗外有诗。

2、评论诗人要有三知,知时知世知诗学。不少人以为知诗就可知人了,其实做到这点不是随意而来的事儿,多数人未必能因知诗就知人。要评价诗人,必须考虑时代因素,把诗人放到他的时代特色里,古人放到古代,今人放到作者的当时代。要评价诗人还要考虑诗人所在时代的世界文化状态趋向。对于评价诗人来讲,没有比知诗学更重要的了。某些人自己对诗歌没做多少学问,不读现代诗学,不懂古代文论,就凭自己校园课本中诗文学片段感受,或者只读过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特定方面的诗学,就拿着单色墨镜看整个世界,评价所有的诗人,怎么能没有偏执呢?

某些评者往往在无法说服别人的时候,就拿出古人或者外国名家或者当世名家作挡箭牌,声称“你能跟他们比吗?你比上他们我就服你。”不说每个名家成名之前都有个逐步被认可的过程,就说即使实力上与名家相当,甚至比名人还要强上许多,他这个人又怎么能够认识到呢?对于诗歌诗学知之甚少甚至什么都不懂得人,怎么可能判断出面对的是什么样的高人呢?所以我儿子说得话很有意思,他在一次经历后说“无知太可怕了,那人傲慢狂妄不知道自己冲着无知的方向大放蛮力!黑白颠倒是非不明狂妄的不可收拾!

3、评论诗界要有三知,知古今传承知中西暗合知全息审美。有人动不动就说当今诗歌界怎么怎么了。可喜的是,此人有立足制高点的意识,该注意的是需要对这个制高点充分认知。评论诗界第一要知古今传承,这点比较好理解,重要的是形成意识,不要成为歌中唱的“骄傲无知的现代人”。第二要知道中西暗合,这点是很多人意识不到的。比如许多人推崇的影响现代诗意象论的意象派,说它其实受中国诗歌的影响,我国诗歌才是意象论的鼻祖,能有多少人会认同呢?事实上,我国古代诗歌就很讲究诗歌的意象,也可以说诗歌讲究意境就必然要讲究意象。意象是什么?用中国式的说法就是具有表意功能的人事物景“象”。对于意象的运用,逃不出三种创作手法(可关注笔者全息审美创作手法三分论)。虽然不能说意境是意象的构成,但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核心因素之一。或者一些喜爱考究的人,通过一些所谓的资料证明,意象派并非直接受中国诗歌意象的影响。这种中西方都有的艺术追求,虽然发生在不同时期,但没有通过直接的学习就能出现惊人的相似性说明了中西方艺术求索的暗合。与意识思维有关,与审美疲劳后寻求新的审美刺激有关。所以大可不必过分强调当下诗歌是受外国诗歌艺术影响大还是接受传承多。两者都很重要,外来的有启示碰撞作用,传承的宜于增深底蕴。评论诗界,特别是在这个文化多元的崭新时代,文化繁荣又泛滥,这是有了提高认识论的需求。所以在新的哲学观宇宙全息统一律的启示下,在全息思维创新有为理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古文论,我们的全息审美观诞生了(欢迎关注关于全息审美观的系列文章)。可以这么说,没有全息审美观,就不能给涌现而来的所有艺术审美以科学的认知,就不能有效地减少不同流派不同审美追求之间毫无意义的相互攻击和打压。

由此,能评诗论诗人谈诗界,谓之全息知诗可以全息思维的评论诗歌完成诗歌全息审美的赏析。

全息知诗而后创作自然在创诗之境,读诗自然更能做到深度阅读,诸君则进入更佳的诗歌艺术审美境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