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苏德新的头像

苏德新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鲁迅文学院学员

散文
202007/14
分享

在《民族文学》改稿班的日子

2008年4月2日,中国作协《民族文学》杂志社组织的“全国民族文学改稿班”在京拉开序幕。出发之前,《民族文学》编辑部资深编辑、翻译家艾克拜尔•吾拉木老师给我发来参加这次改稿班的邀请函,并打来电话嘱咐我报到宾馆的乘车路线,他让我乘机场公交车在珍珠坟下车,换打的到西客站,于4月1日晚到达西客站宾馆报到。他还嘱咐我至少要带一部翻译作品参加改稿班。于是这次改稿班有近40位来自藏族、蒙古族、朝鲜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的少数民族文字翻译家和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作家,包括部分其他民族具有创作实力的青年作家,携带最新作品,齐聚北京,开始为期两周的改稿活动。

改稿班期间,多民族作家和翻译家通过学习交流,共同探讨了文学创作和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诸多问题,比如关于文学的民族特质、民族题材、作家身份、语言特色、形式探索、时代性和民族性、文学边缘化、少数民族文字创作的翻译难题,以及少数民族生存现状,等等。

我与已故塔吉克族作家莫尼·塔比力迪在北京参加了改稿班。我这次带去的翻译作品也是他的中篇小说《山谷里的坟茔》,这部小说讲述盛世才统治时期三个塔吉克族青年之间的纯洁、质朴的爱情故事。共七万余字,是塔吉克族当时篇幅最长、故事情节最完整的一部中篇小说。

“赫斯拉夫坐在一块石头上。他解下腰带,轻轻放在胸脯上,又接近脸庞轻轻吻了一下。他那沾满灰尘的脸庞,霎时兴奋起来。”

译着这样的文字,我对《山谷里的坟茔》顿时产生敬意,我也怕自己笨拙的译笔将这些天籁的文字弄巧成拙。虽然赫斯拉夫的兴奋是因为爱情,但他的灵魂在那一刻闪闪发光。

阿克塔什草原上的老牧人许库尔拉,骑马都舍不得拍打马屁股,他正直和慈悲仅禀性,仅这一句就表达的淋漓尽致。他有一颗鹰一样坚强的心和草原一样宽广的胸怀。

赫斯拉夫是老牧人的干儿子,孜拜德是老牧人的独生女儿,两人的爱情就像草原上洁白的云。有着信仰的赫斯拉夫在偷偷亲吻了孜拜德时,竟然悔恨的要孜拜德杀了他。读这些文字,仿佛作者把笔当做手术刀为赫斯拉夫解剖精神意识,如同残忍的杀一只即将做祭献的心爱的羔羊。

懂得信仰的人,敬畏神的人,才会超越肉体思想,让灵魂来监督肉体的行为。赫斯拉夫毕竟是个牧羊人,他不能立体的思考自己的行为,更不能理解自己在灵魂与肉体之间产生爱与恨的矛盾。

只有灵肉合一的爱,才能与天地的爱吻合。这种爱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交心的基础上的。

《山谷里的坟茔》中赫斯拉夫和孜拜德的爱情,最可贵的还是信任和理解。他们的爱情带着神性的光茫。

生活在阿克塔什草原上的赫斯拉夫和孜拜德及凯帕克巴伊,三位塔克族青年如果没有盛世才的统治,没有宗教信仰的约束,他们会得到各自的理想幸福。

人性的善恶在这部小说里如黑与白,强于弱的反差。当文明与野蛮交替呈现时,悲剧自然发生。爱亦如是,爱到极处,必是恨,恨生毒,毒引发战争。

赫斯拉夫和孜拜德,他们自身的爱超越了肉体,以致忽略了物质的肉体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忽略了阴阳太极的运行。他们的单纯与善良没有应用智慧,违背了天人合一的哲学。

凯帕克巴伊是另一个主要人物,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恶,通过特殊的战争,逃亡流放,岁月风雨的洗礼,转变成善的过程。但凯帕克巴伊仍旧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让温疫夺走了生命。善良的凯帕克巴伊肉体死亡之后,似乎脱离了人间苦海。

阿克塔什草原上的牛羊不会说话,可它们没有忘记动物本能,在特定的交配期快乐的释放情怀。赫斯拉夫和孜拜德的悲剧,正是他们忘了自己的肉体也有动物的本能。

他们由于信仰的过分虔诚,活生生的用灵魂的匕首杀了肉体的另一个我。宗教本身没有错,而是他们不能解悟宗教的深意和法无定法的道理。他们认识到灵魂的神圣与肉体的纯洁,并不惜抛弃家乡去逃亡流放为代价,最后的结果还是一场空梦。

悲剧的产生,就是他们无法认清灵魂的真现,执着于灵魂。直到三位青年死亡,他们的灵魂仍会在世间轮回。

《山谷里的坟茔》保存了人性的完美,但这种完美遮挡了人性的两面,即善恶并存的真实。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世界和平,永无战争,家庭和谐,幸福快乐!而快乐就是感悟生命,珍惜生命。

《山谷里的坟茔》共七万余字。翻译这部作品之前,我就考虑到《民族文学》是全国55个少数民族唯一一份国家级刊物,因篇幅所限,所发短篇小说要求六七千字左右,中篇小说两万五千字左右。我还尽量压缩成五万字。结果民族文学编辑老师们看了后,要求我最多压缩成三万字才能发表。因为塔吉克族是个十万人口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在《民族文学》杂志上很少发表中篇作品,为了保持他的原作风格,不能成段删除,只能在他原作的基础上,删除那些场景描写等可有可无的情节。缩写后,仍能保持作品整体的故事情节。因为原作者莫尼•塔比力迪先生也在现场,他听了也无可奈何,只好委托我帮他修改了。

就这样,我拿着原稿回来,下了很大的功夫,才算完成了这部作品的缩写修改。随后发表在《民族文学》2008年第8期(增刊)上,并入选《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作品选》(中篇小说选)的头条上。塔吉克族作家莫尼•塔比力迪先生也因此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成为了塔吉克族名作家。

此次改稿班的举办,是我国多民族文学相容共生的一件盛事,必将促进我国少数民族母语翻译作品的进一步繁荣,提升人口较少民族作家创作水平,为逐步建立一支成熟的少数民族文字翻译家和人口较少民族作家队伍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