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巨才的头像

孙巨才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812/29
分享

故乡武陟县祝寿民俗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的故乡河南省武陟县民间把六十岁作为祝寿的起点。据说,这个民俗与秦始皇倡导尊敬老人有关。
根据老人们世代相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连年征战,粮食非常紧缺。秦始皇为了节省粮食,保证军粮供应,就下令凡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一律活埋。丞相尹考叔与父亲感情深厚,不忍心活埋父亲,就偷偷在家里挖了地洞,将父亲藏了起来。
有一天,西方的一个国家给秦始皇进贡,送来一只大如牛、状似鼠的怪物,声称如果秦国降不伏此物,以后就不再进贡了。秦始皇和文武百官从未见过如此怪异之物,都不知如何对付。尹考叔回家将此事告诉了父亲,父亲说:“西鼠大如牛,鼠再大,也怕猫。你上朝时,把咱家的好斗小狸猫藏到袍袖里,即可降伏西鼠。”第二天上朝,尹考叔声言自己可以降伏怪物,秦始皇听后十分高兴,传旨外国使臣放出怪物。尹考叔随即从袍袖里将狸猫放出。猫见怪物,向前猛一蹿,“喵”的一声,西鼠浑身发抖,狸猫猛扑上去,咬死了了西鼠。外国使臣吓得跪倒在地,保证年年向秦国进贡。秦始皇大喜,细问其故,尹考叔迫不得已,只好把私藏父亲之事如实禀告。秦始皇沉思之后说,还是老年人有经验,离开了老人还是不行啊。随即下令六十岁以上老人从此统统免死,并传旨把六十岁花甲改为大寿之年,晚辈都要给老人祝寿。自此以后,每逢老人六十岁大寿之日,子孙都要给老人庆寿,亲朋好友也都要来祝寿祝福,老人也都无忧无虑地尽享天伦之乐。后来,人们又把六十岁以后的每十年都称为“大寿”,每五年称为“小寿”,无论大寿和小寿,都要举行庆寿活动。
每当老人寿诞之日,早饭要让老人吃煮鸡蛋。将鸡蛋煮熟放凉后,让老人拿在手里,双手对揉,俗称“滚运气”。据说吃了滚运气的蛋,老人可以除百病、去晦气、交好运。农村有“短寿饺子长寿面,吃了疙瘩活一万”之说,所以有些地方,早上要让寿诞老人喝疙瘩汤,中午要吃长寿面。不管是什么祝寿方式,寿宴上都不许吃包子和饺子,意在害怕家里平日多生气,使老人成为“受气包”,给老人精神上造成不快。吃长寿面的历史很悠久,据说源于西汉年间。相传汉武帝刘彻有一年过生日,御厨绞尽脑汁做了一桌面条。汉武帝说:“我贵为天子,过生日怎么就光吃面条?”大臣东方朔灵机一动说:“万岁有所不知,上古时期的寿星彭祖之所以能活到八百零八岁,就是因为他的面(脸)长。万岁请看这碗里的面,又细又长,比彭祖的脸面不知要长多少倍。今日御厨以面条为万岁贺寿,其意就是祝福万岁万寿无疆!”汉武帝听后转怒为喜,渐渐地传至民间,将过生日吃面条称之为“长寿面”,这一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为老人庆寿,中午饭比较讲究,因亲朋好友、孙男嫡女要来团聚,所以美酒佳肴十分丰盛,但主食必以面条为主。庆寿食用的面条,一般要擀得很薄,因薄的含义为瘦,“瘦”与“寿”谐音,老人吃了取个吉祥长寿之意,故民间有“长寿面条拐弯多”的说法。意为老人活到长寿的年龄再拐过一个弯儿,如活到八十拐弯儿,是八十多;活到九十拐弯儿,是九十多;一百拐弯儿是一百多,这是家人祝愿老人长寿的说法。为老人庆寿的午餐被称为给老人“咬灾”,大家把老人的灾祸都咬走了,剩下的就只有老人平安幸福了。
为老人祝寿,亲戚朋友要送寿面(一般多为挂面)、寿蛋(鸡蛋)、寿糖(红糖)等礼品,而出嫁的姑娘则要给老人送寿糕、寿桃。城镇人多购买带有“寿”字和松鹤延年图案的生日蛋糕,而农村人大都是自己用小麦面粉内包红糖和红枣的桃形寿糕。寿桃在神话传说中,有这样的说法,当年西王母祝寿时,曾经在瑶池设蟠桃会招待群仙,因而,后世民间纷纷效仿,祝寿要用寿桃。我国古籍中也有“西王母给汉武帝吃仙桃”、“麻姑献寿桃”的记载。在许多古典文学作品中,也有老人寿诞之日,晚辈敬呈仙桃的描写。在民间年画里,老寿星的形象总是鹤发童颜,怀抱寿桃。所以寿桃带有长寿的美意。由于桃子有成熟期的限制,于是就可用手工制作的面桃代替。祝寿送寿桃,预祝老人健康长寿之礼俗,也有传说是从孙膑开始的。据说,孙膑十八岁时离开家乡,到千里之外的云梦山(今河南淇县)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十二年没有回过一次家。农历五月初五那天是其母亲的八十岁大寿,孙膑请假回家为母亲祝寿。母亲见全家人唯独少了孙膑,便流下泪来。正当一家人劝慰老人时,孙膑回来了。孙膑一见母亲的憔悴面容,赶忙从怀中捧出师傅送的桃子对母亲说:“今日告假回来给您祝寿,师傅送我一个仙桃孝敬您,愿你长寿百年。”孙膑母亲吃了这个仙桃以后,就变得身体健康了。于是,其他人纷纷效仿孙膑,在父母过生日的时候,送上寿桃,表示衷心祝福,此俗沿袭至今。
母亲六十六岁过生日时,出嫁闺女都要给母亲送去一块猪肉,称为“离娘肉”,取六六大顺之意,图个吉利,以此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离娘肉”一般都是一刀肉,就是一刀砍下来,有多少是多少,不添不去,不能计较斤两。此俗起源也有一则传说:汉代怀县有个孝顺的姑娘嫁到了一个很远的地方。她日夜思念母亲,由于路途遥远,一直没有机会回家探望。这一年,母亲已六十六岁了。她与丈夫及公婆商量回家探母,公婆答应了。夫妻二人割了一块猪肉,回到家那天,正是老娘的六十六岁生日。街坊邻居见她带肉给母亲祝寿,都夸她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慢慢地,这个风俗就流传了下来。老太太们常说:“吃到闺女一块肉,活到百岁庆大寿。”
古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据说孔子死于七十三岁,孟子死于八十四岁。老人们到了这个年龄,都认为是不祥之年,因此把这两个年龄作为忌年。父母忌年生日时,做儿女的都要买条活鲤鱼,让老人吃了。农村有“鲤鱼跳龙门”的传说,鲤鱼善“蹿”,这一蹿老人就算过了难关。有的儿女不买鲤鱼,为老人祝寿时做“面鱼”,也有这个含义。据说这样一办,老人就可以无忧无虑地安度晚年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