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巨才的头像

孙巨才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01/08
分享

及时行孝心无愧

    孔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是做人之根,百善之本。子女孝顺父母,是本分,是义务,是良知,是每时每刻都要牢记在心头的头等大事。孝,源远流长,世代相传。
为人子女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身体力行的义务。孝就是知恩感恩,就是报答父母的生养之恩、社会的扶助之恩、国家的培育之恩,孝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没有孝敬之心,那就很难想象他会真心实意地去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热爱祖国。
行孝其实是很简单易行的事,但有些人却以种种理由不去践行它。常见有人推诿说竞争激烈,工作太忙,行孝没有时间;收入低,负担重,尽孝没有能力;谋生他乡,远离父母,孝心难以表达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借口。“孝为百行首,心为孝之源。”你真要有孝顺之心,行孝是人人都能很容易做到的。因为行孝常常在于细节,而不在于家庭贫富和财物多少与贵贱。人无孝心,虽掷下千金,也不如对父母发自真心的一声问候;虽置有绫罗绸缎,名牌服装,也不如洁净可体的粗布衣衫,虽有山珍海味,也不如让老人吃碗可口的米面菜蔬顺心饭。一些最琐碎、最简单、最容易做到的小事儿,更能够让父母感到实实在在的满足,陶醉在儿女的孝敬之中。比如,几句体贴的问候,一份细微的关心,一封书信,一个电话,一个微笑,陪父母聊聊天,话话家常,帮助父母穿脱衣服,扶着父母上下台阶,嗔怪他不爱惜身体等等。就是这样一些举手之劳的小事,不用花多少钱,也不费多大的力,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能让父母得到极大的安慰和快乐。
你如果有功夫,有心计,也不妨制造一些孝行。你可以让父母伏在你的背上行走,让父母贴在儿女厚厚的臂膀上,搂着儿女壮实的脖子,听着儿女那一步步前进时粗粗的呼吸,感受着儿女咚咚的心跳,零距离地亲近儿女、体会儿女。让父母伏在儿女背上,真切感受到自己曾经年轻过的生命仍然在延续,让父母感受到难以言说的幸福。父母伏在儿女的背上,银丝缕缕飘在你的脸上,刺刺的,痒痒的。呼气吹在你的颈上,暖暖的,甜甜的。背上有个老人,那个幸福的感觉,你是否曾经体会过?
你也可以制造一个“小过错”“小失误”,借以听听父母的埋怨,受受父母的轻捶,体会体会父母那“恨铁不成钢”的埋怨声,这是父母感到最得意、最幸福的时刻,因为父母是在热爱她的儿女,是在收获着几十年来辛勤培育的果实。儿女的身体肌肤源于父母,长大成人前也全靠父母,因此,对他(她)们无论花多少金钱,多大力气,多少时间,我们做儿女的都是永远报答不完的。
在行孝方面,许多伟人也给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
毛泽东在1919年10月,当接到了母亲病危的特急家信时,他立即带着在长沙读书的小弟毛泽覃,昼夜兼程,直奔韶山。没想到母亲已在他到家之前就咽了气。毛泽东抚棺痛哭,悲痛中他挥笔写下了一篇《祭母文》,后来又作《泣母灵联》两副寄托哀思。他当了国家领袖后,毛泽东只要一回到韶山,总会到父母亲的坟前久跪不起,默哀悼念。
陈毅元帅62岁时为了伺候卧病在床的母亲,总是亲手抓屎倒尿、洗床单、洗尿裤,脏活累活儿他总是乐呵呵地去干,拒绝爱人张茜和其他医护人员的帮忙。他说:“你们能代替我干活儿,但却不能代替我尽孝,请你们成全我一下,让我亲自尽尽这份孝心吧!”
许世友1952年任山东军区司令员时,一次请假探亲,见了母亲,长跪不起,在众人百般的劝慰下才把他扶了起来。1959年,他为看地形又一次路过家门,见到74岁的老母亲还在打柴、喂猪,不禁泪流满面。母亲病危时,他因公务缠身,未能及时赶回去给老人送终,他把此引为终生憾事。当时,他就发下誓愿:“生前为国尽忠,死后为母尽孝,自己死后土葬为母亲守坟。”对许世友还乡土葬一事,邓小平特批“下不为例”,尽力成全了许世友的一片孝心。
许许多多伟人名士,对父母的孝心真切感人,彰显出我党我军领导干部的高大形象,真是我们后人学习的光辉榜样。
行孝要及时,是最不能等待的事。许多年轻人,孝敬父母的心愿是有的,但总想等条件好一点儿,挣钱多一点儿,孩子大一点儿,时间闲一点儿之后,再让老人好好地享享清福。但真的等到“条件、能力、时间”都有了,自己想为老人尽孝时,老人却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使子女们空留下了终身遗憾。的确,我们年幼时,理所当然地在享受着父母给我们的温暖,那时并不懂得什么是孝敬。20岁时,我们可能瞧不起平凡的父母,甚至把自己的不顺心事儿,全归罪于充满期望的双亲。30岁时,我们可能借口工作忙,没时间,让父母日日牵挂着一个忙于事业而不回家的人,总认为父母亲会永远健在,等待着自己功成名就。可一眨眼儿到了40岁、50岁时,父母却等不及了,先后离开了我们。这时,自己忽然间才发觉,原来世界上最疼爱自己的人已经不在人世了,此时呼天喊地地哭叫爹娘,可他们却再也不会答应了,自己顿时成了亲情的“孤儿”,待到明白应当尽孝时,父母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生前喝口冷水吃个糖,胜似父母灵前摆猪羊。”有首歌谣说的就是“行孝要及时”这个道理:
人生一日长一日,爹娘一年老一年。
劝人行孝当及时,莫许来日行孝愿。
等到父母去世后,想要尽孝难上难。
纵有猪羊灵前供,爹娘何曾到嘴边。
不如活着吃一口,粗茶淡饭也香甜。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说过:“我认为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就是行孝。”
一个刚刚失去母亲的亿万富翁曾经说:“我最大的幸福是每天回家后还能叫一声妈。妈妈在时,我和死亡之间还隔着个妈妈,如今妈妈不在了,我已在直接面对死亡。以后我叫妈妈已叫不应了,而这一切,我以前怎么就不明白呢?”
一个老人杂志曾对60岁以上的老人做过“你最后悔什么”的专题调查,在绝大多数的老人中,都后悔自己当年对自己的双亲尽孝不够。说等到自己需要子女的孝敬时,才真正开始认识到了自己当年对父母亲不够孝顺。
古话说:“百善孝为先,行孝当及时。”“养育之恩涌泉报,行孝及时莫等闲。”这些话可都是千真万确的至理名言。月盈月亏是自然法则,生老病死也无法改变。别借口工作忙,也别托言自己财力有限,常回家看看吧,喊声爹妈,陪着老人说说话,尽尽自己的孝心,也许老父老母不能再等待了。及时行孝吧,说不定很快就到了你想回去孝敬都没有机会的时候了,那时你会留下终生遗憾与惭愧的。
及时行孝,首先要做到不“啃老”。人们本来应该是“养儿防老”的,每位老人都希望在年老力衰的时候,由自己的儿女瞻养和照顾自己。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社会上仍存在有“啃老族”的现象,即:不但儿女不瞻养老人,反而以各种方式“啃”老人。岁月苍桑,老人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一辈子积攒下来的钱财有限,但有的儿女不考虑这些,生怕老人的这点“保命钱”弄不到自己的手里,就费尽心机,花样翻新去啃老。自己买房、买大件,孩子上学、结婚,都向老人要“赞助”,给少了还不行。他们不但不给老人买吃的,而且连老人厨柜、冰箱里的吃食也要经常地来扫荡。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都是从艰苦年代走过来的,那个时代物质匮乏,收入很低,加上子女多等原因,使家庭生活更是困难。这些老人辛苦了一辈子,赶上今天的幸福时光确实不易,作为子女和晚辈的,不应在经济上再去“刮涮”老人。不应再用各种方式去“啃老”,侵害老人的利益.(当然,老人主动积极,心甘情愿的给予不应包括在内),子女和晚辈应对老人给予更大的回报才对。
及时行孝,就是要多倾听老人诉说。老人们一听到《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就会感慨万千。是啊,他们多么盼望孩子们常回家看看,以消除他们的孤独与寂寞,求得一时半日的欢愉呀!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莫嫌老人说话罗嗦。”是呀,人老了,话多了,他(她)们多想给儿女们诉说一番呀,但有些年轻人却忽视了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嫌老人絮叨,总借口没时间,对父母敬而远之,这样做,岂不知会使父母感到多么伤心。儿女们除了在生活上给老人更多的关心外,在精神上也要给老人更多的安慰,特别是要不怕絮叨,要把它看成是对自己的一种特别的爱,多给老人一个倾诉的机会。年轻人,多抽出一点时间去看看父母,陪着老人说说话儿,听一听父母的倾诉,这也是在尽一种最基本的孝道。对于风烛残年、身体欠佳的父母,不单是给几百元钱,买身衣服,买袋营养品,便是对父母的最大孝敬;其实,最大的孝敬就是陪着父母说说话儿,高高兴兴地逗父母开开心。
及时行孝,就是要平等地对待双方的父母。年轻人生养过了儿女后,才开始懂得父母亲养大自己也是如此不容易,“养儿方知父母恩”。这时才懂得了“家有二老,万事皆好。”有父母的感觉那可真叫好,有老家可以回,有爹妈可以叫,有娇可以撒,有小性可以“闹”,可以尽情地享受父母的嗔夸舐犊之爱,享受那春风化雨般的善意唠叨。那种既可享受老人庇护,又可报恩尽孝于膝下的幸福感,是任何笔墨或语言都难以形容出来的。但幸福归幸福,麻烦随着来,夫妻俩免不了在对双方父母的行孝上产生分歧,甚至产生不快。俗话说:“夫妻都有两层父母”,两层父母都应一样看待。作儿媳的,应该明白公公婆婆送给了你一个出色的丈夫,他们和你的亲生父母同样伟大,理应受到同样的对待。作丈夫的,应该明白自己父母对自己的功绩与岳父母对妻子的功绩一样,同样地应受到孝敬。丈夫和妻子各自孝敬各自的父母是不对的,理应换位孝顺,受到夫妻这个共同体的一致孝敬。
及时行孝,就要敬老如爱幼。就是说要象对待自己孩子一样来对待老人。这句话从表面上一听,似乎颠倒了长幼辈分,好像是犯了大不敬。但仔细想想却合乎生活道理。“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的父母疼爱子女,可谓是无微不至,对自己想不到的,对子女却都想到了,他们爱子女胜过爱自己。而子女对父母的关心可就差远了。人们都习惯往下疼,不往上疼,总怕自己的孩子冻着了,饿着了,累着了,吓着了,可谓是疼爱有加。而对父母的关心就很少了。如果真的能像关心自己的子女一样去孝敬老人,那你可真的是够孝顺了。年轻人让自己的孩子吃好、穿好、住好未尝不可,但一定要用同样的心态去孝敬老人,一定要用对待自己孩子的那种耐心、爱心、热心去关心照顾老人,在注意他们身体健康的同时,抽时间多陪陪老人说说话儿,聊聊天,多让老人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多带老人到外面走一走、转一转,看一看,尽可能使他们以幸福愉快的心情度过晚年。这样,做儿女的才不至于留下太多的遗憾。
有些老年人长期深居简出,思维越老越迟钝,越老越幼稚和固执,俗称“老糊涂”“老小孩”“老返小”。对于这类老人,子女们就要充分理解“万事孝为首,百孝顺为先”这个道理,尽可能顺着老人的想法去做,多体谅照顾,像哄小孩那样地让老人过得高高兴兴,生活得开开心心。
及时行孝,就要与时俱进。如今,不少子女对老人行孝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方式、方法上,往往从物质生活上考虑的多,从精神安慰和意外防护上考虑的少。我们应该在方式上、方法上有所创新,让行孝和社会发展同步,赋予行孝以新的理念,新的内涵。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让子女们经常守候在老人身边也不现实,但我们可以通过方式、方法的改变,使子女们能同样的及时行孝。如果条件许可的话,子女可以让老人住到老年公寓、养老院、托老所里边去,有老友相伴,有服务人员服侍,同样可以使老人摆脱孤单和寂寞。如果给老人安装上一个电话,子女实在忙不过来,不妨早晚给老人打个电话问候一下,用时不多,也可使老人感到踏实和安慰,有什么急事也可及时处理。星期天、节假日要带着爱人孩子来陪老人吃顿饭,和老人拉拉家常,帮老人捶捶背、揉揉肩,干些爬高上低的事和力气活儿。为预防不测,子女们也可给生活自理困难的老人安装个求助门铃,呼叫急救终端,配备现代的医疗救助通讯装置,这样做,即使子女不在身边,父母亲遇到危急事儿时也可以化险为夷,确保平安。
孝行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体现,孝敬父母是儿女们做人的起码道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孝亲敬老,历来就是最受世人敬重的事情。对于不孝者,敢问谁乐于与他为伍、为友?谁还敢与他打交道?他若对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怎么样,你若只是作为他的朋友,会对你怎么样吗?因此说,孝顺是世界上最基本的通行证。孝顺也是一种比金钱还要宝贵的储蓄卡,你现在对父母有多少孝顺,将来你的子女对你也会有同样的孝敬。正所谓:“房檐滴水点点照,一代更比一代孝。”孝,是一切人伦哲理道德之根本,是调节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法宝。哪个家庭孝亲敬老了,哪个家庭便充满和睦、温暖、兴旺。家庭本身就是社会的细胞,人人孝敬父母,家家敬重老人,整个社会就会人心纯正,民风淳朴,社会安定、祥和温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会绽放灿烂花朵,和谐社会就会结出累累硕果。朋友们,让我们都来及时行孝吧!只有这样做,才能无愧于心,无愧于世,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愧于自己来到人世间走了一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