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巨才的头像

孙巨才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01/25
分享

董永庙里的破铁锅

据说,董永墓在全国各地有几百处。为什么有这么多?到底哪一个是真的?董永的后人究竟到哪里去了?所有这些疑问都能从小董村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一首古话中得到满意的答案,这首古话就是“董永庙里锅,光看不能摸”,这首古话到底是啥意思,且听我慢慢道来。

据说,董永家庙里珍存有两口铁锅,一口小的,由七个破锅片“锢漏”(用铁水缝补)而成。另一口是大的,由一百多块破锅片“锢漏”而成。董永后人对这两口破铁锅顶礼膜拜,视为族宝。说起来,这两口锅里还真盛满故事哩。

咱先说那口小破铁锅的来历。原来东汉末年,黄巾军起,天下大乱,当时中原地带是战争漩涡,闹得民不聊生。董永后代经几百年繁衍,人丁兴旺,已有近千人口,此时为避战乱,族中有六支人准备外迁,老族长叫人齐集董永家庙,将一口小铁锅分成七片,然后将一个大片留下,把六个小片分给准备外迁的六支人的领头人,约定太平年月,外迁人一定要派人持锅片回故土祭祖。据传,外迁人有的往东,有的往北,有的往南,有的往西,四散逃生。一直等到三国归晋,天下太平,外迁的六支人才陆续派人持锅片回故土小董祭祖,看祠人将到齐的铁锅破片“锢漏”成了一口小铁锅,珍藏在了董永家庙里。

按中原民俗,后代人扎新坟要立祖宗空堂。据传这六支外迁人都按故土规矩尊董永为祖宗,都立有董永的空堂(空墓的意思)。

接着,咱再说说那口大铁锅,这故事发生在元末明初。据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生性好杀,疑心极大,为了维护他的皇帝宝座,连追随他南征北战、东挡西杀、忠心耿耿、不惜生死的开国功臣们也不放过,不惜火焚庆功楼,对他们斩尽杀绝。至于他对所疑心的平民百姓,更是“宁肯错杀万千,决不放过半个。”朱元璋坐上皇位后,生怕别人瞧不起他的出身,为了说明自己的皇位是神权天授,就到处宣扬自己和马皇后原本是天上玉皇大帝身后打着日月两扇的金童玉女。玉帝为了平息天下大乱,问众神谁能自报奋勇,众神皆争相退避,低头不语。金童玉女见了这种场景,禁不住对视挤了一下眼,捂不住嘴笑出声来。玉帝正是心头烦恼,回头一看,更是大怒,遂严令金童玉女下界平乱,日月两字合成了明字,于是才出现了建立了大明王朝的朱皇帝和马皇后。

当朱元璋听到全国不少地方流传说,河南武陟县有个汉孝子董永,娶的是天上玉皇大帝的七女儿。张七姐下凡配董永,董永孝名甲天下,董永的后人们也深得民心时,朱元璋不觉忧心忡忡。心想自己不过自称是玉皇大帝身后的奴仆,而董永后人们倒成了玉皇大帝的至亲外孙,悬殊太大,这还了得!很可能是前朝余孽和各地被灭的仇敌余部搞的鬼,此言不灭,皇位难保。于是一咬牙决定对董永后人灭族掘坟,挖断龙脉,就派大将常遇春领兵十万,前去血洗,因此发生了三洗怀庆府的血腥故事。

第一次血洗,朱元璋下令要灭董永后人全族,并将董氏墓地挖深九尺,铲断董氏的龙脉;

第二次血洗,朱元璋恐怕董永后人藏匿附近各村,下令将血洗范围扩大到武陟全县;

第三次血洗,朱元璋害怕武陟百姓逃到附近各县,于是下令将血洗范围扩大到怀庆八县,直杀得血流成河,荒芜人烟,朱元璋还嫌杀得不干净,又派刘伯温前去验收,还准备再次血洗。

刘伯温装扮个云游道士,前来武陟县察看,只见到天连草,草连天,鸟飞绝,无人烟,幸存者寥寥无几,不觉动了恻隐之心,偷偷对没逃跑的幸存者说,放在各个路口的金银元宝千万不敢拾,这样以后就不会再被血洗了,幸存者感激涕零,互相转告,藏匿得更加隐蔽。

刘伯温触景生情,在董永庙残壁上题诗一首:

水,天 带,

笳。江 沙。

豹,野 尽,

麻。时 花。

时值隆冬,刘伯温回南京向朱元璋禀报说董氏龙脉已断,不会再出朝廷了。怀庆府各个路口放的金银元宝也没有人拾了,看来怀庆府已被杀得干净了。朱元璋这才摆摆手叫收兵回朝,并下令从山西洪洞县向怀庆府大量移民。

天下姓氏出中原,董永祖上起源于黄河南岸的荥阳,一河之隔的黄河北岸就是武陟县,也是董氏的聚居地,董氏人丁兴旺,远在东汉末年,黄巾军起,天下大乱,董永后人为了躲避战乱,就开始远迁各地,这次朱元璋一下“灭族令”,董永后人就及早听到了风声,还没等兵马来到,就齐集董永祠堂,老族长摔碎了一口大铁锅,足有一百多片,叫各个丁壮各拿一片,约定改朝换代时再持破锅片相聚,叫他们立即四散逃生。按怀庆府民俗,后代人扎新坟地要立祖宗空堂,于是逃生到全国各地扎下根后的董永后人都立董永的空堂为祖宗,这样就出现了几百处董永墓,由此可见,唯有怀庆府武陟县小董村的董永墓是实墓,是老根,那几百处空堂也都是董永的后人立的,按封建社会的严格规矩,外姓旁人是绝对不可能去立董永墓的。

据传,三次血洗怀庆以前,大董村(即小董村的前身)当时有727户人家,三次血洗过后,幸存不过五家,还藏在荒田野地里不敢露头。

董氏丁壮四散远逃后,剩下的老弱病残也不甘心端坐等死,都想方设法到社亲处避难。何谓社亲呢?就是董永曾到傅村傅员外家扛长工,其两家后人多有来往,象亲戚一样经常走动。董永被大司徒蔡茂伙同县令董宣举荐为孝子后,董永后人对蔡茂后人心怀感激,以师礼待之,每逢过节、过年耍社火故事,小董董永后人的社火与傅村傅家和蔡庄、司徒村蔡家的社火交相玩耍庆贺,平时也互相照应,感情深厚 ,彼此称为社亲。

董永后人到社亲傅村逃生者改姓傅,到社亲蔡庄逃生者改姓蔡,后又怕连累蔡家,又想与姓蔡有个区别,就改姓蔡的谐音姓翟。后来姓蔡的与姓翟的开玩笑,戏呼姓翟的是“宰不净”,就含有血洗过后绝处逢生的意思。

等到山西洪洞县移民孙氏到小董落户后,一打听风头已过,有些故土难舍的董永后人又潜回小董居住,以董永之孙为姓改姓孙,与移民孙氏混居以瞒官府耳目,几百年来,董永后人的孙氏在村里辈份很高,但不入移民孙氏的祠堂,村北的董家坟照样添新墓主,古话“不见董家人,光见董家坟”就是指此种特殊现象。

大清朝建立后,大明皇帝朱元璋的圣旨才算失去了作用,董永后人千盼万盼,终于盼来了合族团圆的好日子。在清康熙年间,当年逃生到各地的董永后人们才开始派人持破锅片回小董寻祖归宗祭拜祖先董永,一直到清乾隆年间,当年的一百多块破锅片才算陆续到齐,被当时看护董永祠的老人“箍搂”(“补”的当地土话说法)成一口大铁锅,珍贵地保存在董永祠里供人瞻仰怀古。一口小铁锅和一口大铁锅,就因为这些原因被董永后人视为族宝,被珍存在董永家庙里,看祠人只许人看,不准人摸。这就是古话“董永庙里锅,光看不能摸”的由来。

以上故事是民国初年董永家庙的看护人董大金、董大银老弟兄俩不断向人讲述过的,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老一辈人对此故事也津津乐道,记忆犹新。

    朱元璋对董永后人“掘坟灭族”,却万万没有想到适得其反,造成了董永后人和董永墓在全国各地的广为分布,同时也促进了董永故事在全国各地的广泛流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