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巨才的头像

孙巨才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2/08
分享

有关董永和七仙女的地名传说

如今河南省武陟县的小董村和周围的许多村子的名称都与董永和七仙女有关。两千多年来,这些地名使董永和七仙女在这里留下了一串串的传奇脚印,像活化石,是真历史,到处都印证了董永和七仙女在这里土生土长的原生态故事。

先说说小董村的村名,从明朝以前一直追溯到西汉王朝,一直都叫大董。起因是村子很大,村民大都姓董,因而得名大董村,后来董永被汉光武帝刘秀封为天下孝子之楷模,又赐村名为大董镇。董永当时还是远近闻名的民间医生,大董因董永而扬名,因医药而兴盛,百业齐集,店铺林立,人口猛增,骤然成镇。各地民众前来瞻仰董永孝行的,前来找董永和七仙女求医问药的,人山人海,络绎不绝,大董镇因此日益繁荣。

大董镇经朱元璋三次血洗以后,虽有山西洪洞移民来此,但村中人口很少,因而改名为小董村。

大清朝建立后,朝廷以孝治天下,官府曾一度将“小董”更名为“孝董”,寓意为汉孝子董永居住的地方,以示永久纪念和倡导孝道。后来人们写来写去嫌写着麻烦,就简写为小董或小东了。

小董村往东走十二里,是大凡村,村东有大槐树,传说是董永和七仙女相会成亲的地方,“凡”是凡间、人间之意,“大凡”就是“广大人间”的意思,这村名很有讲究。大凡村向东北十里是下凡村,传说是七仙女从天宫下凡到人间的地方,村东有大沙丘称为落仙台。据说落仙台是七仙女人物原型张七姐出生的地方,原为土墙茅舍,是张七姐父母的家,后来沁水决口,冲积为大沙丘。后人神化张七姐,说她不是凡人,是天上仙女下凡降生在这个村子的,因而此村叫成了下凡村。后来,明代洪洞县移民将此村改称下封村,大概也有“七仙女下凡封神”的含义。

大凡村往东走三里,就是傅村,傅村南面就是沁河,绕个大弯向东流去,因此村名原叫傅家湾,后来人们感到三个字不如两个字简便,久而久之,就简叫成傅村了。传说西汉末年傅村有个傅财主,后人称他傅员外,董永和七仙女就是在傅村给傅财主打工顶债的。

小董村向南二十多里,有个村子叫驾部,原先写作“嫁布”村。村名原来叫李家庄,传说七仙女的人物原型张七姐的干爹干娘就是这个村子的人。张七姐嫁给董永,其干爹干娘陪送给张七姐出嫁布匹,据说以后怀县的出嫁闺女陪送“嫁布”的风俗就是由此而起。这个村子被后人称为“嫁布”村,张七姐也不断去看望干爹干娘。张七姐被神化后,她大驾光临的村子被后人尊称为驾部村,因“驾部”比“嫁布”写出来高雅,后人就大多把此村写作驾部了。董永可算是驾部村的姑爷哩,直到今天,小董人一见驾部人,就让其喊老姑父,对方还不敢恼。两村人感情密切,互相照应,成为“社亲”,两千年来,此风不改。

小董村南面就是沁河,隔河相望,沁河南岸分布着陶村、西陶、北东陶、中东陶、南东陶等村子,传说是刘秀被王莽撵得东逃西逃的地方,后人为了美化刘秀,将“逃”字雅改为“陶”字。小董村向南隔河二三里,就是陶村的护国寺,传说是汉光武帝刘秀藏在神像背后躲过王莽追兵,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的地方。刘秀坐朝后,一方面重塑金身大修护国寺,一方面把家住护国寺北二三里的董永封为天下孝子的典型大加表彰。他这样做是为了多出孝子,多出忠臣来护他的国,保护他的汉室天下江山永固。刘秀以孝治天下,一是封董永,二是下令天下人“上至哼哼,下至能能”都得背诵《孝经》,三是施行举孝廉制度,规定是孝子者才有当官的资格,他这个治国法儿也很有效,果然实现了汉室中兴。

以上有关董永和七仙女的地名传说是武陟人民的历史瑰宝,是武陟人民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弘扬孝道文化和爱情文化以及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现实意义,武陟县政府对这些地名的标牌进行了严格的保护与规范。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