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巨才的头像

孙巨才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5/30
分享

看照片,说巨变——热烈庆祝建国七十周年

        孙巨才

我和共和国同龄,现在喜欢回忆,喜欢看珍存的照片。这些照片把变化凝注于一瞬,将记忆定格于无声,是我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每张老照片我都如数家珍,对里面蕴藏的故事都能娓娓道来。一滴水珠能见太阳,一个小事能看全面,我的这些个人微观的照片,就是社会宏观变化的典型事件。七十年来,一张张照片记录着一个个难忘的故事,铭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丰功伟绩,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

在庆祝建国七十周年之际,我翻开珍藏的照片集,一张张老照片就像揭开了封条的集装箱一样,一下子全部涌出。照片就是一条线,线的另一端牵着记忆。我在线的这一端轻轻一扯,所有的记忆就列队而出,跳跃不息,一幅幅照片跳入了我的眼帘,一股股暖流涌上了我的心间,激活了我脑海中储存芯片的强大功能,过往岁月的一幕幕情景就像电影一样重现在我的眼前。

第一张最珍贵的照片是1951年春天我家的全家福。据现年86岁的姐姐回忆:从1950年冬季开始,一场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农村广泛展开。1951年的春天,我的姐姐18岁,哥哥12岁,我16个月,号称3虚岁。俺家的成份是贫农,5口人分到了12亩好地。我的母亲接过父亲领来的《土地证》,泪流满面地说:“咱家过去没有土地,受尽了地主的剥削,吃不饱,穿不暖;现在有了土地,以后就要过上幸福日子啦!”母亲拉着父亲朝着北京的方向跪在地上,磕头谢恩:“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

为了庆贺我家有了自己的土地,到了穿着单衣的夏天,父母亲决定要照一张全家福照片。当时全县只有县城才有一家照相馆,我们村离县城35里。我们全家半夜就起身,父母亲轮流背着我,姐姐拉着哥哥,沿着沁河北堤徒步行走,走走歇歇,一直走到早上8点钟才来到了武陟照相馆。要照相的人特别多,排队挂号等到下午2点半才轮到了照相。父亲坐在右面,母亲坐在左面,哥哥脚下垫了三砖高站在父亲的后面,姐姐站在母亲的后面,母亲抱着我骑在她的腿上,我胖嘟嘟的身上戴着一个红肚兜,不知害羞地将开裆裤叉得大开,用小手摸着不该露出的茶壶嘴,逗得旁边的人都露出了笑脸。

全家人照过相就赶紧往回返,又累又饿,走五里就歇一歇,一直走到晚上10点钟才回到家中。这张已经泛了黄的黑白照片是我人生的第一张照片,也是我父亲一辈子唯一的照片。父亲一辈子生活在农村中,从未照过一张个人相片。在那个时候,一个家庭能拍张黑白照片也算是天大的喜事了,特别是能留一张全家福,就更是难能可贵了。这张最珍贵的老照片是历史凝固的瞬间,是岁月遗留的请柬,是如烟往事的重现。看着我出生18个月时的照片,不由我心情激动,浮想联翩,倍感幼年时期是那样的美好,真值得我回忆与留恋。

第二张珍贵的照片是1963年8月我考上初中后照的全家福。我的父亲在三年灾害中去世了,母亲带着我在家里生活。我的姐姐、哥哥都远在陕西铜川市陈家河煤矿谋生,家里有了经济来源,也能够吃饱穿暖,照得起相片了。

我以特别优秀的成绩考上了武陟五中,全家人都很高兴,哥哥姐姐不远千里,都专程赶回河南老家来表示庆贺。姐姐提议要照一张全家福,我却趁机要挟起哥姐来。原因是村里有一个家里有钱的同伴浑身上下穿着机器轧(缝纫机制作的本地语)的天蓝制服,脚上穿着一双系带子的雪白篮球鞋,在小董完小身穿手工缝做粗布衣服的六百二十五个小学生中独一无二,特别神气。我日夜都盼望着能够成为第二个,因此就在家里发表了庄严的宣言:“我穿不上机器轧的天蓝制服和雪白篮球鞋,坚决不去照相!”

当时农村交通全靠走路。哥哥在武陟县买不到雪白篮球鞋,就又赶快跑到了四十五里之外的焦作市百货楼,才算达到了目的。

当时全公社20个行政村3万多人口只有公社综合厂缝纫社才有两台脚踏缝纫机。姐姐买了天蓝洋布,排了三天队,给工人师傅说尽了好话,工人师傅格外加班加点,才算把我的制服赶做了出来。

我终于穿上了洋布蓝制服和雪白篮球鞋,趾高气扬,心花怒放,就和全家人一起到全公社唯一的照相馆去大展风采。

照相馆里照相用的布景是一幅彩色山水画,母亲坐在中间,姐姐、哥哥站在母亲的后面,我站在母亲的左边,紧靠在母亲的右手臂上。我清楚记得负责拍照的是个老师傅,推过来一人高的非常笨重的木制大座机,外面罩着厚厚的大黑布。只见老师傅手里沉甸甸拿个方方的、镶铁边的玻璃夹子,“咔嗒”一声装进机器,把头伸进外黑内红的布帘,摆弄了好一会才钻了出来,笑容可掬地招呼着:“小朋友,把胸挺起来,头再往右偏一点。好!别动,笑!笑一笑,别眨眼,大家都往这看,哎,看我的手!”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老师傅把手里的橡皮球用力一捏,“咔嚓!”我们家的又一张全家福照片就这样诞生了!

转眼过去了五十六年,虽然母亲和哥哥离开了我,但她们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一辈子都不会忘怀。一张已经泛黄的黑白老照片,一个亲情温暖的家,我至爱的母亲和姐姐哥哥,她们的爱伴随着我走到了幸福的现在。

第三张珍贵的照片是1966年冬天我在北京天安门前的留影照。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生汇聚北京,照相成了最好的纪念方式。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前留个影》反映了那个时候“革命留影”红极一时的热烈情景。那时能在天安门前设置照相点的主要是国营大北照相馆派出的人员,据说摄影师用的是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很高级。要求照相的青年学生太多太多,我排了两个小时的队,交了四角钱,才轮到我照相。我胸前戴着毛主席像章,手拿《毛主席语录》红宝书,眉开眼笑,神采飞扬,在天安门前留下了我的英俊形象。每当我看到这张珍贵的照片,不由我热血沸腾,心潮激荡,更加热爱我的社会主义祖国,浑身就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第四张珍贵的照片是1969年春天我在山东省长岛县南长山岛照相馆的留影照。1969年2月23日我接到征集令从河南省武陟县参军入伍,3月7日凌晨1点到达部队驻地山东省长岛县北长山岛。

3月11日上午10点钟,北长山守备营首长代表毛主席、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给我们新兵颁发红帽徽、红领章、毛选四卷和为人民服务徽章,我代表新兵在大会上发言宣誓,从那时起,我就是正式的解放军战士了。我赶紧把红帽徽用管针管好,把红领章用针线缀上,穿戴整齐,迫不及待地想到照相馆里去照相。

3月14日是星期天,天气晴朗,我上午请假从北长山岛通过连接大堤走到了南长山岛。观海岛,高峰入云,海浪滔天,连队处处,营房点点,如此多娇,气象万千。我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岛照相馆,排着长队等待照相。照相馆里的布景是一幅逼真的海岛风光,远处海浪滔天,近处是军舰甲板。轮到我照相时,我威武雄壮地挺立在军舰的甲板上,手握冲锋枪,气宇轩昂地照了一张四寸横幅像。对于这张照片,我很自豪。于是,我就把这张底片加洗了很多张照片,寄给了我的亲朋好友,自己留下了唯一的一张,一直陪伴在我的身边整整五十年。

1975年3月14日、农历二月二龙抬头,我转业到了地方,带回了两个大相册,一个是装有我三十多张照片的影集,一个是全连几十位战友们的照片,这些照片都是黑白的,有1寸的、2寸的,也有4寸的。最大的合影照扑克牌大小,还裁着花边,上端写着某年某月某一天某某留念之类的字,我把这些合影照装进了相框,挂上了厅堂。 

这些老照片虽然逐渐陈旧,但使我深思,使我回味,很有纪念意义。它使我想到,我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部队,勾起了我对绿色军营的美好回忆,也牵动了魂牵梦萦在我心中的部队生活的缕缕情思,我的思绪又重新回到了那千里之外锤炼了我的部队大学校。我随着年龄的增长,怀旧的心情越来越浓,不管岁月流逝和环境变迁,丝毫没有影响我对人民军队的无限热爱。青春年华是人生的最美好时光,回忆它总是让我激动万分。军营承载有我的青春、我的记忆,有我一生中抹不去的情感。她磨练了我的意志,铸造了我的灵魂,使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都能坚定我争取胜利的决心,永远激励着我前进的勇气!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不断被单位指派出差,顺便也到了全国各地去游山玩水。那时总要照个相,为“到此一游”留下纪念。我回来后七八天光景,邮递员就会送来一封信,捏一捏,硬硬的,对着太阳照照,花边都映出来了,哎呀呀,相片来了,我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但也有不少时候白白花了钱,却再也等不到相片寄来。我在恼怒之际,就赌气在1991年的春天,自己花了600多块钱买了部被称为“傻瓜相机”的胶卷相机,因为胶卷很贵,所以每拍一张都要选好角度,把握好时机,然后才按下快门,一个姿势就拍一张,拍完了一个胶卷,又要拿到照相馆花钱去冲洗与加印。我从此爱上了摄影,就拍下了很多彩照,张张照片都记录了祖国各地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我把十几个大相册都装满了,还有一摞摞的照片装在了大大小小的盒子中,放进了柜子里或者是抽屉里。我把这些彩色照片经常翻出来看看,不禁见景生情,格外地陶醉与留恋。我抚摸着照片,努力地呼唤着记忆的影子。那些与此相关的山与水、人和事,一点一滴,仿佛很遥远,又仿佛就在昨天。我穿越了时空隧道,在自己曾经走过的路上,兴奋地观赏与徘徊。

转眼进入了新的世纪,人们照相也进入了数码相机的时代,胶卷过时了,相机从佳能到尼康再到索尼,人们都在玩数码单反相机,张口闭口谈论像素和分辨率。数码相机简洁明快,按下快门就能够看到刚拍的照片。

时光的脚步飞快,但科技进步的速度更快,也就近两三年时间吧,智能手机的照相功能越来越强大,似乎每个用智能手机的人都成为摄影的人了。我突然惊奇地发现,农村里只要有智能手机的人,也和城里的人们一样,随时随地都在用手机拍照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手机照相录影易如反掌,大人小孩,想照就照,他拍自拍,随心所欲。如今都是手机拍照了,照片保存在手机或电脑里就可以了,照相机很少用了,洗照片也不多见了。我曾看到一个报道,现在我国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已达13亿人次,中国成了世界第一智能手机消费大国。照相,这只“旧时王谢堂前燕”,也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已进入了一个全民摄影的崭新时代。

我家有十二口人,除了两岁半的重孙子还没有固定的手机,只是每天玩耍奶奶与爸妈的手机观看动画片之外,我、老伴、大儿子、大儿媳、二儿子、二儿媳、大孙子、大孙媳、大孙女、二孙女、二孙子每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机,每个人都拍了很多的照片。

在最近的一次家宴之后,我利用自拍杆给我们全家十二口人拍了一张全家福。我和老伴坐在中间,老伴抱着重孙子,众儿孙紧紧地围绕在俺俩的身边。我即兴赋诗一首,写在了照片的下方——

三代儿孙围身旁,老翁捋胡笑声朗。

四世同堂全家福,喜逢盛世感谢党。

建国七十我七旬,我与祖国同成长。

春天走进新时代,人间正道是沧桑。

我将这张全家福照片置放在了我最新的大相册首页,还放大成一张大幅合影照,加上了相框,挂在了厅堂,忍不住眉开眼笑,经常迷恋地观赏。

我的许多影集中的照片数不胜数,每张照片,都蕴含着令我难忘的故事,凝聚着我深深的情感,永远留存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升华成为了无价的宝藏。这些无价的宝藏在我心里是铭刻的过往,是幸福的回味,是不可重复的人生缩影,都见证了祖国从一穷二白走向繁荣富强的沧桑巨变。

我翻看过去的老照片,让心灵与历史对话,不仅有深情的回忆,更感叹祖国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我手捧着珍贵的相册细细端详,今昔对比,品尝着黑白与彩色碰撞出的独特韵味,沉浸在对往事的深深回忆,更加向往着美好的未来。我喜看祖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上奋勇前进,正在阔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