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同林的头像

孙同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14
分享

母亲的模样

看过一部评剧,内中扮演母亲一角的演员有一大段唱词,母亲怀胎十月辛苦,再唱培养孩子从婴儿长大成人艰难,十分感人“一岁两岁娘怀中抱,三岁四岁不出房门。五岁六岁大街去耍,娘在后边紧把儿跟。不下雨娘替儿拿着雨伞,不刮风娘替儿拿着风巾。儿吃饭娘先尝一口,还恐怕热饭烫了儿嘴唇。正月里就把儿单衣做好,六月天在柜里把儿棉衣存;为什么六月天就把棉衣做?娘恐怕变了天冻着儿身……”一段“悲调”唱进了听众心里,唱满场一片悲声唱段里,我听到是满满的母爱表情,我看到的是满眼母亲的模样。

评剧唱词勾起我对母亲的记忆。

农历的五月十九,是我母亲的忌日。这个日子对我而言,远比所谓母亲节来得深刻,无论时隔多久,也无法忘记。

屈指数来,母亲离开我已经整整年了,但是母亲的音容笑貌一直伴随着我。无论享受短暂的幸福快乐,还是承受一时的痛苦寂寞总是觉得母亲还在我的身边从来没有离开过。

母亲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时,贫穷的生环境,蕴育了母亲一生勤劳节俭、宽容让的秉性。我的外祖父早逝留下5个年幼的儿女和小脚的外婆,身为大姐的母亲从小学会坚强,用稚嫩的肩膀早早负起家庭的重担,也许这就给年轻的母亲埋下了病根。

我出生于上世纪十年代在我之前,母亲已经生下4个孩子,3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我生下来身体瘦弱,而且患有严重的气管炎,常常喘得上气不接下气,母亲没少为我操心。特别是在我5岁那年,我9岁的哥哥不幸溺水身亡,让母亲悲痛欲绝。

50年代末60年代初,生活十分困难。父亲每天天不亮下了地,晚上天黑很久了才回家母亲因身体有病,不能做重活却坚持在二等劳力组出工。一年忙到头,因为家里的孩子多,劳力少,年底拿不到工分钱,按工分计算的口粮也分不足。在连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哪里还有什么营养?母亲也许是可怜我的体弱或者是因为哥哥的早夭,因此对我溺爱,不忍心给我断奶,一直让我吃6岁。至今记得,每天上学我就搬一张小凳子,母亲找来,给母亲坐下,好让我吃奶。冬天,开母亲的衣服,还要先母亲的乳房上暖暖手,然后吃奶。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想象:那么艰苦的年代,拖着一副多病的身体,又有一群孩子要照顾的母亲,是如何能容忍我那么大了还吃奶,还夜夜缠得她得不到好好休息的?我可怜仁慈的母亲,做到那些需要多少爱心和耐心!

母亲不识字,持家除了勤劳,就是精打细算。一家人的吃饭穿衣,最能体现家庭主妇的持家本。在那个粮食短缺、物质匮乏的年代里,母亲总是拖着病体日夜操劳,吃苦受累,挨冻受饿,尽力让我们兄妹几个吃饱穿暖。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不太会做菜,但我不认为这是母亲的手艺差,而是因为当时的物质匮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母亲红薯稀饭和萝卜稀饭很好吃,尤其是每当我们之中谁过生日,母亲会为过生日的人煮一次米饭。那可是母亲的特殊本领,用一只纱布袋,装一点白米,粥锅里煮,煮熟后,纱布袋子里倒出来的就是米饭了。每年夏天,母亲还会用黄豆做一缸豆。黄豆酱是我们半年的下饭菜,有时母亲还要用黄豆酱送人,由此在邻里间留下好人缘。

母亲的省俭是出了名的。家里偶尔有了一点肉或鱼,母亲总是不舍得一下子吃完,她这些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她常说:一户人家怎能没有亲戚朋友来往呢?客人来了,总不能让他尽吃白菜萝卜吧!母亲有一句时常挂在嘴上话:“家里人吃了进屎缸,外人吃了传四方。”母亲的勤俭品德深深影响了我们,让我们都持有了这样的品质。

母亲病重,却从不轻易说出来,而是独自承受痛苦。多少个黄昏,当回家的时候,见她一个人坐在门口,我就知道她又犯病了见我们回来,母亲硬撑着,走进厨房去做晚饭。母亲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只要身体能动,肯歇下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永远不知疲倦地忙碌着。用手捂着胸口,佝偻着身子的母亲的背影,曾是她很长一段时间的固定的模样

一九七九农历的五十九姐姐家栽秧,我们去帮忙,母亲因心脏病发一个人留在家里。这是个下雨的日子,白天断断续续下了一天的雨,等晚上我们回到家中,发现母亲在门口用两张凳子拼着,躺在上面,母亲的脸色发,嘴唇发紫,正在呻吟之中。我们知道,母亲的病情一定很重了,因为再难受她从来不肯喊出声来。我高声喊叫母亲,她的神志已经模糊父亲便去人,准备用门板将母亲抬送医院抢救。偏偏这时候风狂雨疾。从我们家到镇卫生院有七八里路程,两个前来帮忙的人望着外面的大风暴雨无法举步,父亲只好将母亲安置在床上,准备待雨小一点再走。母亲一改往常的安宁,她极不配合,坚持不肯到房间里去。母亲最终还是被安放到床上,母亲始终在挣扎着,说要起来,要小便,要到外面去,我抱住母亲,告诉她,等雨小一点我们就走,就去医院。但是雨就是不肯小……大概到十点钟左右了,外面的雨终于小下来,而这时,我母亲身体也渐渐软了下来,母亲再也不挣扎了,我忽然明白母亲已经走了!我用手摸了一下母亲的鼻息,觉得她已经没有了呼吸,但我不愿意相信这是事实,立即俯下身子,将我的嘴对着母亲的嘴,向她的口中吹气,事实上,我一点也不懂如何做人工呼吸,只知道拼命地吹,吹一阵放下来高喊几声“妈妈”,不争气的眼泪哗哗地涌了出来……

这是我母亲离开我的情景,时隔四十年了,却每一个细节都记得一清二楚。

我对我的姐姐一直耿耿于怀,我一直认为,如果不是那天去她家栽秧,白天我们就将母亲送医院治,母亲或许不会有事的。

作为儿子,我常常为没有机会尽孝而感愧疚。母亲把我抚养成人,花在我身上的心血是太多了我对母亲的关心却少得可怜母亲的人生只有53年却患了近20年的病,最后因心脏病发突然离我而去,那样匆忙走前肯定有许多话想诉说未能如愿,就这样匆匆地走了,这成了我终生遗憾。

母亲普通,她和众多农家妇女一样,默默无闻,一生没有留壮举,也没有生下能荣宗耀祖但她却以自己质朴的人生,演示了世间的真善美。

我与母亲共同生活26个春秋,她离开的时候,我还没有婚,母亲的离开,我知道她一定有许多不舍,因为在我后面还有一对弟弟妹妹没有成家,这该是她多深的痛

我的邻居老太太,今年103岁,依然精神矍铄,每看到她,我就不由想起我的母亲,母亲如果还活着,今年也不过93岁,可是她已经离开人世40

诗经·小雅·蓼莪》中有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母亲在《诗经》里更加清晰起来,她不再是佝偻着的,而是青春亮丽的模样。诚然,这是每一位母亲都拥有和具备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