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同林的头像

孙同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2/22
分享

捏颈儿萝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育一方物。史书记载:“雉水以东农家多爱种萝卜”,雉水系古如皋旧称,我家在如皋东20多公里,当属“雉水以东”范围。

老家盛产萝卜,老家的萝卜品种很多,其中以“鸭蛋清”、“百日子”比较有名。由于几个品种的萝卜常种在一起,经过多年飞花杂交,又育出一个新品种——“捏颈儿”萝卜。 “捏颈儿”,顾名思义,就是脖子比较小。“捏颈儿”呈扁圆形,白色,个头大多在二三两一个,吃者对它给出的评价是:“皮薄、肉嫩、多汁,味甘不辣,嚼在嘴里不起渣。”因此有“冬天萝卜赛人参”之说。

种萝卜一般用农家肥,萝卜长在地下,当然不需用农药,属于绿色食品。但萝卜怕淹,对排水要求较高。因为人们喜欢捏颈儿萝卜,所以老家种这种萝卜的人很多。萝卜一般在农历八月份前后播种,秋冬季节采收,捏颈儿萝卜却要在农历的五月末播种,历时三个多月,也就是100天左右就可以起田了,其时正值初秋。

老人们都知道,沙土种萝卜比较好,用老家人的话说“沙土载萝卜”,而且,种萝卜的土壤里不能有硬杂物,特别是捏颈儿萝卜,可能是这种萝卜的肉质比较嫩软,所以,土壤层有了杂物或都泥土硬软不一,就会造成萝卜表面不光滑,或者萝卜上生叉,其样子稀奇古怪,白雪公主往往就变成了丑小鸭。

萝卜是药食同源的美味。捏颈儿萝卜被如皋人奉为长寿食品——“寿乡人参”。在老家袁庄民间也流传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郎中开药方”的养生谚语。读《本草纲目》发现,萝卜确实对多种疾病有疗效,萝卜可用于治疗呕血、吐血、咯血,萝卜汁利于复方药力的发挥,有润肺、清热化痰等功效。

秋日的清晨,我时常站在园子边上,看地里的各种菜蔬,看青菜白菜硕大叶片上的露珠在晨光中熠熠生辉;看萝卜缨子(老家人把萝卜叶称做萝卜缨子)在微风中摇曳生姿,有如向我撒娇一般。这时,我往往会想起宋代苏轼的《撷菜》:“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诗中的芦菔即是萝卜。在苏大学士眼里,作为新鲜蔬菜的萝卜,口味不比鸡肉猪肉逊色。

高邮人汪曾祺曾对萝卜有过很高评价:“萝卜所惠于中国人者亦大矣”。 生活在如皋的几位文学名家、美食达人李渔和袁枚等也对萝卜有颇多赞词。

捏颈儿萝卜就像一位普通农人,低调、适应性强,它是菜品中的百搭,用它做菜的最大优点是能吸味却不串味。比如做红烧羊肉,它可以吸去羊膻味,却不影响羊肉的本味;它更多的用于凉拌,单独凉拌萝卜丝,亦可以与海蜇相配,做成特色冷盘……还有一种最简易最接地气的传统做法:切成萝卜条晾晒后腌制成萝卜干。在长寿之乡的如皋农家,两碗金黄的玉米糁儿粥、一碟爽口萝卜干,组成了闻名遐迩的寿乡养生简餐。

捏颈儿萝卜,栽种地不局限于如皋,周边的如东、靖江、泰兴、海安农村都有栽种,不少远道慕名而来的食客们,在吃过寿乡的鱼肉海鲜、煎烤烹炸食物过后,都要以萝卜作为最后的一道菜,说是这样才爽口。

捏颈儿萝卜,一种很土的农产品,名声却响彻大江南北。据说,现在在万米高空的飞机上,乘客们也能品尝到嘎嘣脆、味儿美的捏颈儿萝卜产品——本味萝卜皮。

出于对捏颈儿萝卜的喜爱,作者曾填写过一首《西江月·捏颈儿萝卜》:

清丽清白清脆,

可果可蔬爽口,

药食同源赛人参,

巧夺天工真美。

土生土长土气,

亦生亦熟味和,

寿乡养生名气响,

天然标格一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