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涂万作的头像

涂万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1/18
分享

洪江飘动着你的长发

                                               “北有上苑宋庄,南有荔波洪江”

                                           是艺界佳话,也是扶贫美谈。

                                                                                        ——题记

      

       你来了,是在2016年那个最美的季节来的。

你来的时候,被称为“极贫村”的洪江,还蜷缩在恻恻春寒里,山风悠悠,野花摇曳。

你站在村头的池塘边,目光越过零零星星的尖尖小荷,留在了疏疏落落、清冷寂寥的老式寨舍。你久久凝视,浅红色的围巾贴着长发优雅地摆动,使你看上去有一种别样的妩媚。

你带着“到基层去,到贫困村去,到扶贫攻坚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念而来。类似的口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青年人也曾有过:“到边疆去,到高原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时代不同,情怀一样。

两年过去,你完全融入到了洪江百姓生活之中。村干部们叫你“马书记”,小孩子们叫你“马老师”,阿公阿婆、阿叔阿婶则亲切地叫你“丽华”。忙忙碌碌的两年啊,也就一眨眼功夫。

“再过一个月,贵州省教育厅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马丽华就要离开洪江啦——”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孩子们哭了,阿婆阿婶们抹起了眼泪,就连阿公阿叔也叹气连连,舍不得你走的情绪,很快在洪江蔓延开来。

离开洪江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你和乡亲们的心也一天天紧了起来,你舍不得村民们,村民们更舍不得你。村里几个有文化的年轻人按捺不住了,一封,二封,三封,那排满密密麻麻签名、摁着红红点点手印的挽留书,送到了县里的、省里的扶贫工作队。

不久,你延长一年的好消息从省城转到荔波,再到洪江,你留下了,村民们笑了,你那颗悬着的心也落了下来。你知道,能留下来是村民联名挽留的结果。你把这些看作是一份情谊,一份肯定。你对采访你的媒体说:我还有好多好多的事情没有做完,好多好多的愿望没有实现呢!接着,你的思绪又回到了两年前——

你刚来洪江时,面对的是一个布依族、水族、苗族聚居的“空壳村”,你迷茫、焦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眼高手低”。临行前,领导关心的话语音犹在耳:“那里很艰苦,你又是队里唯一的女同志,如果实在适应不了,可以……”你当即表态,说自己能行。

你的迷茫和焦虑,很快被热情和信心取代。接下来,你一边召开支委会,调动村支两委委员和党员骨干的积极性;一边走村串户,调查摸底,建档立案。你每天脚不沾地,一走就是三四个月。你在走访过程中还总结了一套“马氏工作法”,即:见了女的,就谈织布;遇到男的,就聊收入;对待孩子,就问读书;接触到不会讲汉话的老人,就让孩子当翻译,唠唠健康、生活方面的贴心话。一来二去,你的和蔼可亲,你的真诚平易,很快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大家开始喜欢你,跟你交朋友,把你当作亲人。就连农家小狗见到你,也像见到自家主人一样地摇头摆尾。一位阿妈曾这样对你说:“平民的房屋,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但你丽华可以进。”这句话既让你感动,又让你意识到肩上的责任,你暗下决心,一定要让阿妈住上“国王能进而风雨不能进”好房子。

群众基础就这样建立了起来,你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尽快找到攻坚突破口。你是金融学硕士,在考入教育厅之前就参与过“中英西南基础项目”的日常事务。学经济的人,最擅长算账。你走到哪里就算到哪里,比如生猪养殖,比如金线莲栽培,再比如扩大有机蔬菜种植面积等等。你算投入账,算收成帐,但算得最多的还是如何从根本上让洪江脱贫的经济账、发展帐。

随着调研工作的深入,你渐渐意识到,必须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另辟蹊径。已经很多次了,你站在那些闲置的、破败的旧房子前冥思苦想。看着看着,忽然间茅塞顿开。你开始通过网络和当地文物部门,有针对性地查阅资料。当你得知这些底为木柱梁架,上为木墙黑瓦的老屋,属于古时候南方百越部落民居的栅居、巢居风格,是河姆渡干栏式建筑文化的延续时,你心动了,这可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瑰宝啊!

“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这是你最喜欢的歌词。而眼前的老屋,恰似一支支古老而悠远的歌谣,使你沉醉。你多想让你的心愿随着歌谣一起飘荡,然后升华为如诗如画的新美啊!

洪江的夜晚是那样的寂静,偶尔一声犬吠或者牛哞,都能听得一清二楚。刚来那阵子,你会被这种声音惊吓。但现在你完全适应了,甚至渴望这样的声音,因为这样的声音越响亮,说明洪江的人气越高涨,而高涨的人气正是脱贫攻坚的希望所在。

在这寂静的夜里,你也会时不时想起八岁的儿子,想儿子的时候,心中会浮起一丝愧疚。可此刻,你无暇顾及心中的牵挂,你的心思已经徜徉在一片网络天地里,你由老房子想到了古民居,由古民居想到了传统文化,又由传统文化想到了艺术,想到摄影、绘画、文学,甚至是现代影像……

于是,你让自己变成了网络社群的“不速之客”,接连闯进艺术家们的大雅之堂,在声名赫赫的北京三大艺术区“上苑”、“宋庄”、“798”专属网页流连。你虽然没有可资交流的绘画作品,但你带去了洪江的蓝天白云,洪江的青山绿水,洪江的田园风光,洪江的生态美食,洪江的民族服饰,以及那一幢幢散发着悠悠古韵的洪江民居…… 这些看似不经意的上传,很快吸引了艺术大师们的眼球,渐渐地从关注到欣赏,直至陶醉。

不久,奇迹发生了!你成了“大雅之堂”上的网红,后来洪江也成了“网红村”,再后来,画家、诗人、雕塑家、摄影家、电影艺术家们接踵而至。你忙得不亦乐乎,还当起了“认养”红娘。紧接着,那些东倒西歪、摇摇欲坠的废旧民居,一幢接一幢地被各路艺术家们以十几万或二十几万不等的价格“认养”。这是一个双赢的交换,拥有旧房的村民,不花一分钱维修费就可得到一笔不菲的租金,二十年后,返还回来的又是一幢完好的房屋。对于艺术家们更是物有所值,他们在保留古民居原有风貌的基础上翻新改造,将旧屋变身“文创房”。在天然氧吧、幽美宁静的洪江,呼吸新鲜空气,汲取生活源泉,放飞艺术灵感,挥洒创作激情,可谓一举多得。

随着北京、重庆、河北、广州、成都、杭州、深圳、香港等地艺术家落脚洪江,美国、西班牙、日本、瑞士等国的大师学者也相继造访。国内外的艺术家们在洪江摆开架势,先后办起了个人画展、国际动漫走进洪江艺术展、“亮相洪江”入驻艺术家文献展,甚至奔驰汽车与乡村邂逅的汽车艺术展也现身洪江。随着各路媒体的争相报道,一个“北有上苑宋庄,南有荔波洪江”的艺界佳话,迅速传播,洪江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艺术村落”。

“认养”既是创意,又是契机。作为这一创意的设计者和推动者,你又乘势而上,借力打力,多点开花,迅速将洪江的扶贫攻坚推向了发展的快车道。

两年过去,洪江实现了诗画蝶变:一排排老屋脱胎为溢满艺术气息的文化街,一幢幢民居换上了清新亮丽的衣裙,当“衣裙”上的卡通人物、水墨山水、风情漫画,与绿树青山、阡陌田野相互映衬时,便立刻呈现出一幅多维立体、色彩斑斓的新农村画卷!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你来了,你从“画卷”中走来,还那样长发飘飘,脚步匆匆。初夏的荷塘,芙蓉初露,嫩香四溢,你在洪江的时光,依然如此唯美。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