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梅映秋的头像

梅映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3/23
分享

乡行散记

一、人口

村里的人口越来越少了,最近几年,老人故去,青年迁徙,儿童随迁,有些孩子就出生在城市里,村庄里人口比几年前明显减少。

2022年一年,我所在的村民小组故去四人,其中女性一人,男性三人。中年人一人,老年人三人。其中最年轻的52岁。他们葬在村庄南侧的河边,落木萧萧,墓园凄凄。

村民小组几十户人家,很多人家在城市购买商品房定居。他们选择的购房的城市有苏州、上海、无锡、扬州、南京……也有极个别在镇上买房的,镇上的商品房便宜,最便宜的100平米左右,10万元。孩子们与父母一起,生活在城市里,他们从小接受普通话教育,我堂弟生活在扬州广陵区,堂弟的孩子,甚至不会说东台方言。他们的户口,迁到了扬州。一个户口不在东台,不会说东台方言的东台小孩,算东台人吗?

寒冬腊月,走在村里的水泥路上,路边是农舍。偶尔会遇到几个乡亲,大家用方言相互问候,家来啦?放几天假啊?还在某某城市吗?

我小时候,村里不仅仅腊月、正月里热闹非凡,就是平日里,也是人口众多,颇具烟火气。邻居之间相互串门,有好吃的,会盛一碗送给左邻右舍。如今,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却渐渐少了。村民有少数生二胎的,鲜见三胎。

外来迁徙至本地的人口极少,我们村民小组有一户是重庆来的,购买了本地人的房子定居。迁出的人口倒是不少,因为在外地购房,因为与外地人通婚等原因迁出。我们这个城市原本114万人口,现在户籍人口只剩下88万,实际居住的人口可能更少。村庄里,人口绝对值大为减少,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维持村庄存续发展的基础,不知道我们的村庄何时才能人口繁盛?

二、小镇

我们的小镇距离黄海15公里,在东台市、县并存的时代,曾经是东台的县城。今日的小镇,已经建成三横三纵六条大街,三条横向街道是裕华路、新仓路、人民路,三条纵向街道是黄海路、建设路、西环路。镇上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最高建筑为11层。城市常见的学校、超市、商场、农贸市场、影院、酒店、KTV、商品房小区……应有尽有。

小镇的春节期间的繁荣让人惊讶,街上的人摩肩接踵,挂着全国各地车牌的私家车到处乱停,镇上的交警队不得不安排人员临时疏导。这些人穿着淡绿色的马甲,马甲的后背上印着“铁骑”两个字。他们在指引车辆停放,劝阻商户不要占道经营。

每家店里都是人,以前春节人们在家里请客,谓之“家宴”,如今,人们喜欢在镇上的饭店请客。镇上的“大乾门”、“镇乾饭店”、“长坂坡”等等饭店,需要提前预订,否则只能等待。

镇上的超市里,购物的人们拥挤着抢购,似乎钱都是大风刮来的一样。有些商品的价格,比城市还要高,韭菜黄21.00元一斤,羊肉70元一斤。超市购物结账,需要排队等待40分钟左右,支付宝、微信支付的方便快捷,和苏南大城市的超市一样方便。

小镇合兴路,是餐饮小吃一条街。腊月底,人们在蒸馒头、蒸年糕、蒸包子。以前蒸馒头什么的,都是自家买面粉或者小麦加工面粉,自家的老面发酵面粉蒸馒头,如今,都是直接带上包子馅到包子店里加工,面粉是店里提供,店家帮忙包上馅儿,蒸熟。包子加工费0.8元一只,折算包子约1.6元一只。很多人家在春节期间会包春卷,春卷皮机器制作的7元一斤,人工制作的9元一斤。购买春卷皮需要排队。

小镇的人们生活初步富裕起来,疫情三年,初步放开,人们需要过一个快乐祥和的春节。

三、产业

根据全市各镇发展定位,我们镇被定位为农业镇。我们镇面积区域总面积157.26平方千米。户籍人口为65284人,人口密度为415人/平方千米,低于全省人口密度的794人/平方千米。人少地多,适合发展农业。

我们镇上的农民是我看到过的全国最辛勤、最能吃苦的农民,我去过很多省市,也和很多人聊过他们的家乡人是否能吃苦。我们镇上的农民,夜里戴着头灯下地干活,大年初一就有开始干活的,作为盐民灶丁的后代,我们镇上的农民吃苦耐劳程度全国少见。

我们的小镇号称“无粮镇”,种植粮食作物很少,基本上以种植大棚蔬菜为主。我们这个县级市,也是全省“设施农业第一县”。

农业的繁荣,带来对农产品流通的需求,带来对农业技术、农资服务的需求,带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需求 ,带来对过上美好生活的需求。镇上,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以商超、物流为主的服务业,红红火火。镇上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的商超超过150余家。以收寄快递为主要服务项目的物流网点60余家,以农产品购销为主要服务项目的农民经纪人超过1000人,11家瓜果专业合作社,其中王青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一家,就每年有近20个蔬菜品种、5.5万吨的收购量,农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浙江等10余个省(市),年销售额6500多万元,辐射规模达11000多亩。

小镇的工业则乏善可陈,在上世纪80、90年代,镇上出现了很多能人,他们因地制宜,利用家乡的优势原料,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设立了很多的企业,有些还组成企业集团。比如大诚集团、仙可集团、翔峰集团……,如今,这些乡镇企业基本上消失了,能人经济时代退场。镇上的企业数量虽然有所增加,但是规模普遍较小,以私营民营企业为主,以前的集体企业、地方国营企业基本上偃旗息鼓。镇上也正在抓招商引资,但鲜有大企业入驻。

农民不满足生活在乡村,镇上的商品房开发建设应运而生。目前,镇上已经有大地和苑、四季花园、嘉城花园、嘉城新苑、金水湾、天润城等十多个商品房小区,小镇常住人口近4万人。

夜晚,华灯初上,走在小镇的街上,听路边商家推销商品的大喇叭声,看霓虹闪烁的城镇夜色,人们疑心身在一座城市中。

四、土地

叔叔这几天很是不愤。他对父亲说,今天小东家要提高田地租金,从以前300元一亩提高到800元一亩,我不租了,随便他租给别人吧。

小东也是我们村的村民,就是他把房子卖给重庆人的。他现在住在镇上的小区里,开大货车为业,在农村,他还是有承包地的。他不从事农业生产,他把土地承包给我叔叔。今年,他要提高租金了。

对于小东要提高土地租金,我很理解。毕竟我们镇其他人土地转租的租金,也都是800元一亩了。小东并没有赚黑心钱。

农民对于土地,有感情。我父亲常说,我的太爷爷那辈,是没有一点点土地的,一个在镇上老街开“六陈行”的小老板,哪里有什么土地呢?因为兵乱,太爷爷逃难到乡下,租别人的房子、租别人的地勉强度日, 解放后,太爷爷才分到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虽然农村的土地属于村集体所有,但是农民有使用权、收益权。土地可以流转出租,收取租金。一些人虽然在城市生活,也不会放弃农村户籍,一旦放弃了农村户口,就怕失去土地承包权,失去了退路。

农民对于土地,也许并没有感情。我们这里以前流行一句话,“修三世,才能修到城角落”,就是说,城市生活很好,很难获得。跳出农门,是很多农民的梦想。以前,读大学、参军、被城市企业招工等渠道是跳出农门的途径。如今,只要在城市买房,就能过上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在城市生活,不从事农业生产,但户籍依然是“农村”的人越来越多了。

大力发展小城镇,让企业直接到小城镇生产,让农民离土不离乡,也许是一条新型城镇化之路。

五、年味

我们这里的习俗,一定要到除夕当天,祭祖后,才能贴春联、喜钱。除夕祭祖,供桌上不能少了四样菜-------沱粉、豆腐、猪肉、百页,供桌桌面中间还要放一大碗白米饭,白米饭压紧呈馒首状,白米饭上插起筷子,祭奠几位先祖就插几双筷子。祭祖时,要洗手后点香烛,然后烧纸钱、元宝,家庭全体成员在供桌前跪拜先祖。从家庭最年长的男性成员开始磕头,按照“神三鬼四”的规矩,头要在地面上磕四次,然后站起来双手合十再拜一拜。

在家祭完祖后,要到先祖的坟头烧纸钱。我家一般是我和妻子一起去爷爷、奶奶的坟头烧纸钱。烧纸钱的时候,也要跪拜磕头。冬日的坟头,长满枯草,枯草也在烧纸钱的时候,一并化为灰烬。我跪在爷爷奶奶合葬的坟头,想起爷爷奶奶在世时候的一些依稀往事,不免唏嘘,每个人,在长辈在世的时候,都要尽可能尽孝道,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长辈故去,烧再多的纸钱,又有什么用呢?

从墓园回家,开始贴春联,贴喜钱。春节,门上贴上春联,红纸黑字,对联上写着祝福、祈望、恭贺的语句,表达了村民们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村里家家户户都贴春联贴于门上,村庄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氛。

春节的一大乐趣是放鞭炮。除夕的夜晚,大年初一的凌晨零点、大年初一当天、正月初五、正月十五,都是约定俗成放鞭炮的日子。村庄里,到处响着鞭炮、烟花的声音,空气总弥漫着硝烟的味道。孩子们躲在门后,看门外大人放鞭炮,有时候也想去放一只,却讨来大人的一顿骂。

年味无疑是淡了,好些年之前,过春节的时候,村里会来很多民间艺人。他们没有组织,一拨一拨的来。踩高跷的、耍猴的、舞龙灯的、唱道情的、打莲花的、送财神的……对于这些艺人,他们的报酬是每家给五毛钱或者一元钱,他们收到钱后,会很客气的说,恭喜主家新年大发财,谢谢了。然后离开再到另一家去展示才艺。今年的春节,没有一个艺人来……

春节期间,村民的娱乐活动就是睡懒觉、看电视、打“跑得快”,没有其他。平日里,我的父亲母亲一般都是六点多起床,春节期间,他们要到八点钟起床。今年春节期间,电视剧《狂飙》今年春节丰富了很多人的节日生活。打“跑得快”需要四个人,规则是想方设法地将自己手中的牌尽快打出去。谁先把手中的牌出完,谁为胜。邻居们在室外摆一张小桌子,四个人围座,大家边吃瓜子、糖果,边玩牌。冬日的阳光晒在身上,很暖和。

六、未来

时光如流,一转眼,我已经在苏州生活十八年,差不多和我在家乡生活的时间一样。我的内心里,从未认为自己是一个苏州人。对于苏州,我就是一个过客。我永远的家乡,是东台。

我热爱我的家乡。落叶归根,我还会回到我的家乡。

春节期间,在微博上看到了很多人写的“回乡见闻”。地域不同、民俗不同,民风不同,视角不同,每个人的家乡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我欣喜的看到故乡城镇建设的日新月异,看到了初步富裕起来的乡亲们开始享受与城市市民别无二致的生活,看到了虽然世事变化,但乡情依旧。

我期待土地承包制度更加稳定,让乡亲们对未来,有确定的期许。“农民”不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职业。

我期待更多的农业机械生产厂家关注农民需求,研发推广更多的小型农业机械,满足农业生产需求,解放劳动力。

我期待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更上层楼,留住乡愁,紧跟时代,让农村依旧是民风淳朴、民俗传承、民主管理的新农村。

我期待更多的制造业企业到农村、城镇开厂招工,给村民更多就业机会,增加村民收入,帮助乡村振兴,让村民不需要背井离乡打工,能与家人团聚。现在交通便捷,到小城镇、农村设厂,已经没有交通障碍。事实上,已经有中粮集团、华大海洋产业集团等落户东台沿海海滨,他们发展良好。

我期待未来的“回乡见闻”中不再有故乡衰败、农村发展停滞的描写,乡村、小城,成为游子永远的家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