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维宝的头像

王维宝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8/10
分享

邻家早市


我们小区的东临是绣江商业城。商业城里有早市。

按常规思维,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早市的概念与商业城不可“同日而语”。起码,商业城的内涵、名声、地位要比早市大得多!可在我们小区,甚至周边地域居民心目中,这个早市的分量比商业城重多了!

绣江商业城始建于20世纪末。在我的记忆中,刚落成那阵儿城内各家卖铺还算红火。可好景不长,也就一两年吧,明水城区的商业大厦、供销大厦及华联商厦,后脚踩前脚,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硬是把这儿的顾客拉走了一大半。

过了不几年,西麻湾又建了个“小义乌”批发市场,集全国各地的日用百货,应有尽有,琳琅满目。这还了得,什么神力,章丘仅有的消费者潮水般涌去了。可怜的商业城啊,轻松落色,草木萧疏。各家商店内更是四壁萧然,无人问津。那几家位于商城“核心”部位的店铺,一天到两头也没个顾客光临。寂冷的光景就连诸葛亮也坐不住哇!

记得那次我去商业城卖家具的二楼看床垫,偌大的展厅仅有2位顾客——我和我的夫人。老板异常的亲切,极力向我推广这床厚达15厘米。精编透气的棕藤床垫,只要了100元。要在繁华地段的家居店,这款床垫500元也拿不下来。

我们小区坐落在山泉路的北侧,路南稍往西不远处有一南向丁字路口。顺着“丁”的“腿”形胡同深入进去一百多米,便是桃花山小区。

这是进来小区的第一个十字路口。

2000年后某年春的某天早晨六点来钟,进来了几个蔬菜挑子。小区人围上来,看了菜,问过价。这些菜与超市相比既新鲜又便宜,不过一个时辰,菜农的筐子空了,腰包鼓了,乐悠悠的走了。

第二天又来了,不仅菜的品种多,挑子也多了。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菜摊子以十字路口为原点,不断地向四方扩展开来。

奥,东、南和西的方向受到了中医院、幼儿园等方面的制约,不让延伸了。向北无人过问,而且还可以延伸到一条宽阔的东西马路——山泉路,买菜人更多了。再后来,卖菜的一不做二不休,又把摊子摆在了马路的北侧。这个北侧就是咱进修学校大门的两侧。

卖摊在马路两侧如几何级数量增,有卖菜人觉得摆放的太靠上了影响买卖,便从人行道挪到车行道上了。四车道的大道被压缩,连两辆相向而行的汽车都无法对开。上班祖不停地摁喇叭,买菜人依然不急不忙。

情况投诉到了城管、工商等部门。制服们来了,城管的警车每天大老早都在这里东来西去,警车大喇叭不住地反复播放维护交通秩序的条条框框。

这种管理方法不知持续了多长时间,效果管用,也不管用。城管与商贩之间,如同猫捉老鼠,撵来撤去,可就是没能彻底解决问题。

接近2010年的某年某天,市领导忽然决定:将早市就近北移商业城内部。领导们以为这样做不仅填充了多年以来一直空着的商业城,而且可以解决山泉路拥堵的问题。

本来,南北向的商业主街是很长的,五百米只多不少,能摆好多摊点。可摊主们就是不领情,有的宁可过“猫逮老鼠”的日子,也不去街内指定摊位。为此,不知多少次的早晨演出了“协警”与菜农之间“《不该发生的故事》”。

固然,苦口婆心、不厌其烦与残酷代价的综合效应还是有成效的。不知从那天开始,山泉路边的摊点基本看不见了,城内的这条南北主街差不多摆满了。

既然早市就在小区的门前或周遭,肯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积极影响是明摆着的:家眷们几乎一年四季都能吃上应时果蔬,鸡鱼肉蛋。特别是那些“山珍”、野菜类,诸如苦菜、荠荠菜、玉谷菜、扫帚菜;榆钱子、榆叶,槐花,薄荷,地瓜叶;蝎子、蝉虫等,都是鲜活鲜活的,绝无污染,无公害。

消极影响也比比皆是。自打这个早市出现在学校门前以来,交通问题一直没消停过。尤其当年,摊点摆在东西马路时,每天早晨我们出来进去,门口不请自来的摊子就没间断过。如果自行车、电动车,你就别想骑了,请推着出大门;如果开汽车,你必须不断地摁喇叭,耐心等待那几个山里来的老人家慢慢地给你挪摊让空。

后来,进修学校的办公部分迁走了,秀水中学扩建了。为了校区分开,原来的大门东移到现在的位置。才开始大门是敞开的,所谓“门卫”只管学校操场,不管家属区。很快,这些买菜人看出了“道道”,便把他们的交通工具一一推放进小区里面的道路东侧,摆摊也毫无顾忌,几乎把我们出门的道路堵死了。

这样下去肯定不行,既脏乱差,又影响出门交通。我们小区的管委会经过多次想办法,并积极与校方沟通,终于在今春3月安装了自控门禁系统,有效阻止了外来摊点和车辆。同时也单独给门卫点过节福利啥的,调动他们及时请走门外摊点的积极性。

其实,十年前某段时期,当时的市政府试图取消这个早市,却一直没落实好。

2013年,市府在绣水北偏东的区域,新修建了所谓的“农贸市场”,这里安排了摆摊买菜的“天天市”交易场地,同时清理绣江商业城这个老大难的早市摊点,市工商局机关和工商所百十名工作人员,组成多个工作小组,安排轮班,每天从清晨至8点半在绣江商业城内“轮番轰炸”,向摆摊群众讲解政府的规划安排,引导去绣水农贸市场北大棚的天天市交易。

在这段时间里,商业城的早市摊点的确为数不多了,终于不成气候。

然而,说什么也没想到区委、区政府后来的巨大规划与拆迁。就是这次拆迁,为了早日实现章丘区的“小江南”梦想,不仅拆除了绣水农贸市场的天天市交易,而且还拆迁了汇泉路以北的所有建筑楼群。

从商业城般入农贸市场的摊主们本来就不愿走,在哪里屁股还没热乎呢,就下了拆除通知,得了,搬回去!

就这样,轰走早市时费了吃奶的力气,回来却在一夜之间。

何止这些老摊主?就连过去一直在绣水农贸市场摆摊的商家也跟随而来。这下热闹了,商家、摊点不仅占满了商业城的老地方,又开辟了几条其它的城内空街。

截止目前,每天的早市,几乎所有的城内巷道都摆了果蔬摊点,而且,越是边角旮旯地带,越是那些“自家种”的菜农们。

要说与早市的距离,恐怕没有比我们小区再近的了,一墙之隔嘛!自从咱退休以后,只要天气允许,和我们区的这些老人一样,天天都有意无意的去早市转一圈。既散了步,又买来最应时的谷果蔬菜,鸡鱼肉蛋。

多年来的日子里,我总是习惯性的出校门右转再右拐,从商业城的大圈门进去,一路向北,欣赏着道路两侧的众多摊点,刚进圈门,你看路东、路西那两家常年摆卖水果的,那个叫卖,不对,是怼卖,天天声高八度,顺口溜不绝于耳:

东家:“苹果两块的,我是最赛的!”

西家:“苹果两块五,好吃不吐核(Hu)!”

东家:“切,人家二百五,上山打老虎!”

西家:“切,你家二百五,全家都属虎!”

……

咋了,听来开骂了,难道就要动手了。你就放心吧,两家在这里怼着摆摊可不是一两年了。尽管每天早晨如此对阵,可愣没见打过架。反而每次收摊时,两位“哥们”还简单的打个招呼呢?

继续往里走,两侧的摊位大小不一。大的有占五六米,小的不足一米。要知道占摊位是要交钱的,按米计算。也有时偶尔来个“程咬金”试图“插队”摆摊。且慢,得经过原来的摊主同意,好说好商量嘛!可有的时候商量不成,产生不愉快。

这条主街的最北端是“丁”形的,向西一段不长,大约十来米吧,可以再向北拐,一直通向汇泉路。而向东依然属于商业城的地皮,虽然窄,却百米之多,承载着摊点直到绣水大街。

这两条商城内街摆摊点是多年的事了,当然有个不断延展的过程。直到去年我区的大面积拆迁,整个商业城里“遍地开花”了。

商业城的东侧是明水城区的一条南北大动脉。从大动脉进商业城内有三个通口。好家伙,这三个进口处都是摆摊人,摊点顺着内部的若干巷道,填补到城内的空闲之处。当然,这里的摊主们肯定还是些生面孔。

难道“喜新厌旧”?我现在去早市,已不再老习惯先进圈门了。而是“大禹治水”不进(圈)门,一直向东,直到建行门口时折步北拐,再从绣水大街东侧的几个路口步入早市。

近几年来,咱不是用上微信、支付宝的手机银行了吗。呵呵,手机银行真好,买东西不用带钱。何止超市,就连早市上的摆摊人也用上,还接个大喇叭,当你扫过以后,大喇叭就传出“微信收款××元”。

当然,还是有些摆摊老人不会使用手机银行。起初每次来早市,我总是带些零钱,便于与老者交易。

最近我有个新发现:有的老人家虽然自己没有微信,却与身边的年轻摊主联手了,让我先把钱用手机付给邻家摊主,邻家摊主再把现金如数付给卖菜的老者。

不知咋搞的,从这以后,我又喜欢上了专门来买老摊主的果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