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魏纯明的头像

魏纯明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5/29
分享

芙蓉河畔听心声

魏纯明

2019-5-29

故乡有一条小河,因为夏天长满芙蓉,美其名曰芙蓉河。小河不宽。站在此岸,能听见彼岸的声音。

我站在桥上,向远处眺望。夜色似乎阻碍了我的目光,由远及近,只看见褐色的河水缓缓地流淌。

我踩着小桥,由此岸向彼岸行走。孩子们在桥上蹦蹦跶跶,童音飘散,宛如清脆的音符。夏夜的燠热被岸边蝉声唤醒,及至江中,又被清风稀释。清风拂面,拂过肌肤,一卷儿又一卷儿的清凉。

我握着栏杆,望河,望岸,望古村。我在想,我的故乡,经历了如何的风雨沧桑。

我的目光落入河中,随波逐流。一束束光,已经在河中点燃。黄的、红的、蓝的,泾渭分明,又时而交错缠绕。波光跃动,或明或暗,一片金黄,又一地碎银。光,来自沿岸的楼群,来自万家灯火。我望着一扇扇窗,窗前人影绰绰。我知道,楼上的人也在看河,看人;听河,听人。生生不息的芙蓉河,是故乡人的心灵画卷,一朝,一夕,日出,日落,逝水流年,百看不厌。

人声渐起,嘈嘈切切。听不到河水声。十七座石桥,稳如磐石,托着由此及彼的人。岸上,传来高昂的歌声。歌声掠过河面,惊扰了一只雀儿,它勉力飞翔,在河面起伏、盘旋。又一只燕子,从对岸飞来,划着精致的弧线,在粼粼的波光中留下一道优雅的剪影。

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母亲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如从前了,搬到了县城。这样,我也有好多年没回故乡了。

夜色中,我,一个旅人,听到了吕剧。两边清式雕花的台柱,万字勾勒云纹翻卷的屏风,是百十平方米的戏台。优美悦耳的唱腔被空旷的河面混响,被和风扩散,在彼岸与此岸间萦回。我听见了歌者的心跳,他们的心曲,他们的爱与情。河风,吹散了我与他们之间的隔阂。

他们,民间艺人。我是旅人,旅人为客。他们为旅人放开了嗓子。

“大雪飘飘年除夕,奉母命到俺岳父家里借年去。

没过门的亲戚难开口,为母亲哪顾得怕羞耻……”

他们的唱腔,如田野之风,在河面飘摇。我听出了原生态的质朴、热情、善良。

河中,一艘船远远驶来,是一艘红彤彤的游船,如一团熊熊燃烧的火,裹挟着河风,裹挟着文明,岸上的树,岸上的人,喜庆起来。自然而然,音声相和。

魏集,在水一方。芙蓉河,一河流水。水连水,人连人,心连心。

我没问他们的名字。芙蓉河畔,是他们的“点”。他们为旅人演唱,也为旅人一展歌喉提供“舞台”。当晚演出结束,他们穿越寂静的街道,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魏集老家,英才辈出。魏五子、魏肇庆、魏文成、魏魁杰、魏炳波……众多社会各界名人,其中还有院士。

北方的夏日,清晨,已是艳阳高照。我来到魏氏庄园寻访一位先贤。“树德堂”,是清代武定府同知魏肇庆的宅第,著名的古代建筑杰作,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城堡式民居建筑群。高大的拱券门石质门额镌刻“树德”两个大字,为光绪16年惠民籍举人张会一所书,字体遒劲、浑厚、有力,颇见功底。我作一副七言对联:

树高千尺任风雨,德润百姓为协和。

十年树木,百年树德。树木、树德,这是魏氏庄园主人正心、修身、齐家的人生理想和思想。魏氏庄园主人注重对人品德、心性的培育,试图把道、德、仁、义等关揉成泥、烧成砖、砌成墙,建造精神的庄园。故居古朴典雅,文化积淀深厚,展现了晚清时期故乡生活的历史风貌。乡贤魏肇庆,一生“好善乐施”。其崇高品质与忧国忧民情怀为故乡人所津津乐道。

一位老人带小孙女在树下纳凉,一只嫩黄的幼蝶在小女孩面前顽皮地飞舞,小女孩兴奋得吱吱呀呀地叫……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