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冯长平的头像

冯长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1/26
分享

人生的贵人

在我们的人生路上,可能会遇到一些贵人,他们不一定能给我们带来直接帮助,但却会对我们的思维、观念、精神等带来积极影响,从而对我们的成长、发展、进步起到重要作用。我就遇到过一个这样的贵人,他叫褚益民,一个后来的共和国上将。这还得从20多年前说起。

1997年4月中旬的一天上午,我正在修改一个材料,科里的干事顾伟来到我办公室,说军区政治部组织处来了个通知,让我看一下。我拿过电话记录一看,通知上说,过几天兰州军区一个3人工作要到军分区来蹲点,主要是调研基层建设情况,由兰州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褚益民带队,要求做好有关准备工作。当时,我刚从军分区所属的某边防团一个营的教导员岗位调到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当科长,上任才一个多星期。工作组一般都是对口接待,那个口子下来的由那个口子接待。看了通知,我提出了由科里起草军分区部队基层建设情况汇报材料、有关单位做好召开基层建设座谈会准备工作等建议,让顾伟呈送政治部和军分区首长阅示。下午,顾伟过来说政治部和军分区首长同意科里建议,要求过细做好准备工作。

随即,科里开了个会,安排了有关准备事宜。科里人手不多,除了我和顾伟,还有一个干事叫张士干,一个打字员叫熊秀兰。张士干是个老机关,材料写得快、写得好。顾伟工作严谨、办事稳妥,综合素质很强,是一个让人非常放心的人。后来,顾伟调到军区给首长当秘书,成长为一名正师职领导干部。熊秀兰,是个女同志,心灵手巧,字打得特别快。科里担负党务、组织、青年、纪检、基层、妇女、奖励、婚姻等方面的业务工作,虽然头绪多、任务重、人手少,但很有战斗力。当时,科里迎接兰州军区工作组的工作分工是:我负责计划协调和全程陪同,张士干负责起草汇报材料,顾伟协助我做好整个协调工作,熊秀兰负责材料打印与校对。

1993年,中央军委颁发了《军队基层建设纲要》(试行),确立了军队基层建设的根本遵循和基本准则。自此,全军拉开了大抓基层建设序幕。1997年4月,全军召开基层建设座谈会,提出了基层建设阶段性目标,掀起了大抓基层建设高潮。兰州军区下工作组到部队蹲点调研基层建设情况,就是大抓基层建设的一个实际举措。

过了几天,褚益民率兰州军区工作组来到了军分区。一见面,褚益民就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操着不太重的江南口音,中等偏上个子,双目炯炯有神,说话干脆利落,也没有什么架子,显得很有智慧,也很有格局。

工作组到达的第二天上午,军分区在党委会议室召开了汇报会,参加会议的有军区工作组成员,军分区部门以上领导,还有我们科里的几个同志。会上,军分区司令员张世铭、政委马洪法代表机关部队对工作组表示了欢迎,褚益民介绍了蹲点的目的和任务,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于崇福汇报了部队基层建设情况。

在蹲点的一个月里,褚益民走遍了军分区所有连以上单位,按照军分区机关、团级单位和基层营连三个层次,召开了七八个不同类型的座谈会,还在阿拉山口边防连驻点一个星期,深入解剖麻雀,具体了解情况,实地指导工作。褚益民在基层连队、军师机关工作过,部队和机关经验都很丰富,指导基层建设驾轻就熟,是部队建设的行家里手。

阿拉山口边防连是一个英雄连队,驻守在名闻遐迩的阿拉山口,担负着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一段边境线的守防任务,被誉为“风口第一哨”。阿拉山口位于阿拉套山和巴尔鲁克山之间的郎库里谷地,是一条宽广平坦的戈壁通道,有“准噶尔山门”之称。这里是全国著名的四大风口之一,每年八级以上大风天达120天,最大风速55米/秒以上,曾经刮翻过汽车,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之说。1962年8月,参加过淮海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的战斗英雄吴光胜,带着17名官兵步行两天来到阿拉山口,靠着一张地图、一顶帐篷、一口行军锅,在荒无人烟的戈壁风口安营扎寨,开启了戍边守防历史。1968年,吴光胜代表连队参加北京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亲切接见。1969年除夕,周恩来从北京专程打电话慰问全连官兵。1990年,设立阿拉山口口岸,中欧铁路在此贯通,阿拉山口一跃成为第二架亚欧大陆桥桥头堡和国家改革开放最前沿。此后,阿拉山口边贸兴隆、商贾云集,一个充满活力的边境新城拔地而起。阿拉山口边防连一代代官兵屹立大风口、谱写大风歌,经受艰苦环境和酒绿灯红考验,出色完成了戍边守防任务,多次受到团、军分区和新疆、兰州两级军区表彰奖励,被乌鲁木齐军区授予“阿拉山口坚强堡垒”荣誉称号。阿拉山口边防连全面建设长期过硬、各项任务完成圆满,很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所以,就被兰州军区工作组选作蹲点调研的一个基层单位。

在阿拉山口边防连驻点期间,褚益民与官兵同训练、同巡逻、同学习,同娱乐、同食宿,零距离了解基层情况,面对面指导基层建设,工作作风很扎实。离开连队前,褚益民围绕如何加强党支部建设提出了一些要求。他说,要以“三会一课”(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和党课)为抓手,切实抓好党支部自身建设,打牢连队建设根基。连队干部听了都说受益匪浅。

当时,连长是李俊国,指导员是李保疆。李俊国,军事素质过硬,工作扎实认真,是一个有血性的基层带兵人。李保疆,热爱学习,喜欢思考,善于总结,是基层政治工作的明白人。他们两个都很优秀,是上级经过反复挑选配备的。后来,李俊国提升为团里副团长,李保疆干到军分区政治部宣传保卫科长,转业后担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个团的团长。

我陪褚益民在阿拉山口边防连驻点时,营教导员王海民也一并陪同。王海民,任职过连长,也当过指导员,能力素质过硬,工作很有激情,褚益民很赏识。2001年4月,我调到温泉人武部当政委,王海民接任军分区政治部组织干部科长,后从博乐市人武部政委位置退役。

跑完基层连队,褚益民在某边防团召开了基层建设座谈会,与会人员围绕怎样发挥团一线指挥部作用发了言,团长杨春汉、政委吕柏作了重点发言。杨春汉,善于研究部队规律,工作思路非常清晰,是一个十分优秀的部队指挥员。吕柏,是个将门之后,思想理论水平高,工作方法灵活,非常关心部属,很有号召力和感染力。他们两个后来都得到提升。在大家发言后,褚益民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团一级是基层建设的一线指挥部,作为团领导机关,要始终坚持“四个到一线”,即了解情况到一线、检查督促到一线、解决问题到一线、服务保障到一线,面对面、心贴心、手把手地指导基层工作,把支部这个核心抓好,把主官这个关键抓住,把部队建设抓实、抓细、抓到位。

一天晚饭后,我陪褚益民在军分区大院散步,我们一边走一边聊,聊的最多的是机关干部怎样抓基层、如何写材料。在聊到抓基层时,褚益民说,抓基层最重要的是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基层理思路、教方法、解难题,这是机关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在聊到写材料时,他说,关键是立意要高、逻辑要通、内容要实,能指导工作、解决问题、推动落实,这样的材料才是好材料,否则就是废纸一张。

返回兰州军区前,褚益民和工作组的其他同志,汇总了调研情况,与军分区首长交换了意见,并对军分区下一步如何抓好部队建设尤其是基层建设,提出了建议。

2000年七八月,褚益民随同兰州军区政委刘冬冬视察军分区,这时,他是兰州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长。1997年从军分区蹲点回去后不久,褚益民就由组织部副部长升任部长,后来又转任干部部长。此时,我是军分区政治部组织干部科长(1998年组织科和干部科合编为组织干部科),伴随保障了刘冬冬视察活动。随行中,褚益民十分关心我,问我怎么还是个科长,什么时候能进步。

2004年4月初,新疆军区政治部干部处通知军分区,临时抽调我到他们处帮助撰写一份经验材料。那时,我是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此前为温泉县人武部政委,是2001年4月由军分区政治部组织干部科长升任的。接到通知的第二天,我就到军区干部处报到了。那一天是个周末,处长刘文军在办公室加班,我去了他办公室,他给我明确了任务。他说,我的任务是和抽调的另外两个同志一起,撰写一份军区支持新疆基层政权建设的经验材料,这份材料是军区领导在一个全国性会议上发言用的,月底前必须拿出来,质量要高,由我牵头来写。军区支持新疆基层政权建设,指的是每年从军区部队选拔优秀干部、士官和士兵,到和田、喀什、阿克苏、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等南疆四地州县乡两级班子和基层任职,支持地方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交待完材料的事,刘文军让我到军区政治部主任褚益民办公室去一下,说首长要见我。当时,褚益民已是新疆军区政治部主任。他2002年从兰州军区干部部长晋升为47集团军政治部主任,2003年调任新疆军区政治部主任。

到了褚益民办公室门口,我喊了一声报告。一到办公室,褚益民先和我握了个手,问了一下军分区部队建设情况,以及他在军分区蹲点时熟悉的几个干部的情况,他当时问的几个干部是:杨春汉、王海民、李保疆、李俊国。然后,他说起了抽调我写材料的事,要求我好好写,写出一份高水平材料,并说这是对我能力素质的一次检验。

受领任务后,我们先到喀什、阿克苏等地州进行了调研,然后拟制撰写提纲,在干部处和褚益民审定后,就开始了撰写工作。这个材料先由几个人分开写,每个人各写一部分,最后我进行了统稿。经过加班加点、反复推敲,我们如期拿出了材料。对这个材料,干部处和褚益民都比较满意。

在完成了材料撰写任务准备返回时,刘文军把我叫到他办公室,说褚益民让他问一下我,军区政治部要成立一个编研室,现正在物色人选,觉得我比较合适,看我想不想来,让我考虑一下,过几天回个话。这个编研室,是做党史军史研究的,主要是探究历史、资政育人、服务现实,非常重要,对理论水平、研究水平、文字水平要求比较高。一回到军分区,我就征求了时任军分区政委陈阳辉、政治部主任邓富昌等首长以及我夫人的意见,他们都说这是好事,军区机关是高级机关,庙大和尚大,去了对能力提高和事业发展都有好处。经过再三考虑,我觉得可以去军区机关工作,就给刘文军回了话。

6月中旬,军区召开部队保卫骨干培训班,要求军分区副政委和政治部宣传保卫科长参加。军分区是我和李保疆参加的,李保疆当时已经是军分区政治部宣传保卫科长。由于军分区副政委王业领出差,我代表他参加了培训班。培训班每进行一个内容,都要组织一次大会交流发言。培训的第二天下午,培训班围绕“如何开展‘三互’活动,确保基层安全稳定”进行大会发言。“三互”活动,指的是互学、互帮、互教,是加强部队经常性思想工作的一种有效形式。那天,主持大会交流发言的是褚益民。在两个野战师的副政委发言后,我举手要求发言,褚益民看到我举手,就说:是博尔塔拉军分区的冯长平呀,上来讲吧!为了确保发言质量,我提前写了个提纲。发言中,我以“紧贴形势任务发展变化,拓展深化‘三互’活动内容”为题,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对我的发言,褚益民给予了肯定,说整理一下可以发表。

参加完军区保卫骨干培训班没几天,军区政治部干部处通知军分区,说调我到军区政治部编研室工作,要求尽快报到。

到军区机关工作后,我和褚益民接触就比较多了,而且我们住同一个单元,经常能碰上。当时,褚益民没有住将军楼,住的是普通家属楼。调到军区不久,在楼下散步时碰到褚益民,他问我在编研室工作怎么样,我说挺好的,但能不能让我多下部队,多参与中心(重点)工作,全面锻炼锻炼。褚益民听了笑着说,可以呀,那以后就多安排你下部队。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部里多次安排我下到野战部队和军区直属单位,参与指导老兵退伍工作、党委班子考察帮建、检查政治工作落实情况等。2005年七八月份,部里派出机关干部下部队检查政治工作落实情况,主要是为军区召开政治工作会议做准备,我也参与了,我去的是军区两个直属团级单位。检查回来后,褚益民召集了情况汇报会。汇报时,他说我职务高一点,让我先汇报。于是,我拿着准备好的稿子开始汇报。在汇报了几分钟后,褚益民打断了我的话头,说不要照着稿子念,说套话空话,要讲实实在在的东西,讲发现的问题。听褚益民这么一说,我无意识地犹豫了一下。褚益民见我有些犹豫,就问是不是没有发现问题,讲不出来?我说发现问题了,而且还有具体事例。他说,那就讲具体事例。当时,我汇报了这样一个事例:在一个团级单位检查时发现,有个连队的专题教育很不扎实,指导员备的课不到三百个字,战士连上的什么课都说不上来,走了过场。褚益民听了,问这个指导员叫啥名字,我本想只说问题不说名字,担心说了名字会影响这个指导员的前程,见褚益民问了,就实事求是地说了。汇报完后,褚益民表扬了我,说我发现了基层的真实问题。过了几天,军区召开政治工作会议,会上褚益民点了这个指导员的名。

2005年底,褚益民调任47集团军政委,后来又先后升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和沈阳军区政委、北部战区政委。

我和褚益民的接触虽然加起来也就一年多时间,没有太多过深交往,但他的工作作风、领导艺术、人生格局,尤其是观察问题、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终身受益。

感恩人生的贵人,感谢人生的贵人,感念人生的贵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