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会
王素娥
人生中有太多误会,说不清,道不明,甚至无可奉告。
当误会无法解开时,只有交给时间,自己保持沉默。余华在《活着》里写过:“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无情的岁月,烧白了黑发,化开心中的疙瘩。如果再解不开,那就带进坟墓,化成土,变成灰。若能早日冰释,心里豁然轻松,如同大快朵颐。
记得小时候,最不喜欢跟小朋友闹别扭,谁也不理谁。心里郁闷难受,还老想着。而一旦和解,比交个新朋友都高兴。看来,自古从小都是冤家宜解不宜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知错能改,啥时都不晚。长大后,说错话,做错事,被误解的事更多。就算你心地善良,从没害人之心,但这种事仍时有发生,防不胜防。
刚上班那几年,社会经验不足,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一不小心就结下仇怨,几年都化解不开。记得结婚那年,一位同事送了一份特殊的礼物,黄河大米,说是婚宴上用得着。我们欣然接受了。当时,老公在单位后勤工作,因有人用单位的水泵浇地,把水泵烧了。刚修好,这位同事又要用水泵浇地。老公和我说起这事,出于为集体考虑,没让她用。从此,本来见面一脸笑容的她,见我立马背过脸去。我自知情由,也默然以对,后悔当初考虑不周。她不是农民,哪会有这农具,那点儿庄稼怎么浇?可都成这样了,怎么解释呢?开不了口,也没机会说。
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她都要退休了。突然有一次相遇,她像当年那样乐呵呵的,谈笑风生,不再躲闪,终于对我开了口。我也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说笑了一会儿。一块巨石算是落地了。
古语有言:“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那年,有个刚毕业的年轻同事,活泼爱玩,童心未泯。有次,我以为他请了假,让我替他加班。我一时口快,当着他好朋友的面,跟领导说了实情。没想到我俩都挨了批。我并没怎么在意,可他却怀恨在心。一天早上,办公室没外人,他径直走到我身边,耳语似的说:“人家都说,你上班睡觉,下班积极,是做给领导看的吧!”他甩下这句话就走了。我像被蜜蜂蜇了一下,想发火,但很快又平息了。“流言止于智者”,“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有人说,沉默是最有力的反击。我选择了沉默。
《增广贤文》有言:“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我知道他这是故意气我,我心里有点儿酸,可也不怎么生气。不解释,不理会,该干啥干啥,只是关系疏远些罢了。
不知过了多少年,他也不知到了哪个单位。有一天,在路上遇见,本以为他还耿耿于怀,我定要碰冷钉子了。谁知,他像见了老朋友一样和老公说话,还特地跟我打招呼。
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眼泪差点流出来。我出了力,挨了批,受了委屈,又堵了这么多年。王尔德说:“为了自己,我必须饶恕一些人。”原谅别人,有时也是放过自己。好在我心里很坦荡,反正吃亏的是我,能吃亏自然能担当。
不只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师生之间,亲人之间,都会发生类似的事情。有时候,明明是带病工作,不知情的领导还嫌你偷懒,不敬业,想炒你鱿鱼;明明是爱学生,疼孩子,为亲人着想,反被将恩作仇,气得半死。
有一天下午,最后一节课,我领着学生背书。抽查其中一组学生时,有个学生还没背会就下课了。我让她吃过饭接着背,我来检查。
我吃过饭立马过来,在门口碰上她。我问她:“背会没?”她说:“给组长背过了。”
我很惊疑,说:“不会吧?这么快?”
她一下子恼了,“你不相信我?不背了。”说完扭头就走。
我愣住了,本想着提问一下再表扬她,看来这表扬来得太迟了。从那以后,她故意跟我作对,上课看别的书。一说话就跟我吵,没法直接沟通。我把这事告诉了班主任,让她侧开导下。直到放寒假,这事都没转机,我以为可能要纠结一辈子了。
寒假结束,开学没多久,她突然来办公室找我,向我道歉。我又惊又喜,心想:“你可来了,你怎么来了?我等得好苦。”
我不知道中间发生了什么,只觉得她判若两人。她声泪俱下,说她整个假期都没过好,又说起她遭遇的不快。我这才知道她是个有心理创伤的学生,她太需要老师的关心和引导了。我安慰她,更像是安慰我自己,这些日子,我能好过吗?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何况这也不是什么恶语呀!可见,语言这东西,有时真像一把刀。怪不得有人说,我们用一年学会说话,用一辈子学会闭嘴。
现在想想,我为什么那么吝啬一句口头的表扬呢?尤其对学困生来说,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是多么渴望得到他人,特别是老师和家长的肯定与鼓励呀!一句看似微不足道的表扬,对大人来说,可能没啥意义;可对孩子来说,却是那么珍贵。有多少学困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换取老师的一张奖状。为什么要对他们期望过高,让他们怎么跳都够不着目标?为人父母后才发现,老师的表扬,是孩子献给父母的最引为自豪的礼物。
直到今天,我还是会一不小心得罪了人,惹得人家不理我。别人理不理我,我管不了,但我能管住自己,坚守做人的底线,不存害人之心。
误会难免,唯愿世上多一些善解人意的人。把人生当作修行,我们都是去往西天的取经人。遇事多换位恩考,多读书学习,提升自身修养,放宽眼界格局,才能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等到功德圆满,误会自然可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