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娥
逛街是我年轻时的一大爱好,至今也说不清为什么,可能是对生活太好奇吧!
漫无目的地沿着大街走,顺便进商场或书店看看,遇到喜欢的就买下来。即使空手而归,也很有收获感,算是过把眼瘾。哪里能吸引住自己就稍作停留,可以观看路边的演出,可以到公园小坐。这种生活悠闲自在,愉悦身心又锻炼身体,亲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洞察社会和人文气象,就达样走着,看着,想着,不知不觉到了中年。
那时,路上车少人少,视力也好。刚到一个新地方生活,为熟悉环境会不由自主地四处溜达。从中学到大学,当时学校没实行封闭式管理,下午课外活动或星期天,可以沿街走一会儿。在郑州上大学时,周末时间长,有公交也不坐,专门步行轧马路,从农业路走到二七广场,再到火车站批发市场购物。刚搬到县城时,我家住在一所老家属院里,周围比较荒凉,尚未全面开发,野草遍地,是孩子们的好去处。西临解放路,出门向南有繁华的青年路。我经常带着孩子走来走去,不知走了多少遍,至今让人怀念。
记得有一次,当时不知顺着哪条路一直往西走,看见一片田野,泥泞小路,荒草连天。路边几户人家。十几年后,才知那里有我的写作启蒙老师娄老师的家,如今已是翠荫如盖、遮天蔽日的繁华街道。
最常去的地方是新华书店。儿童书架前,买书的少,看书的多。很多孩子蹲在地上,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儿子也成了其中的一个。在书店看不过瘾的就买了回家细看,直到现在,儿子最爱去的地方还是书店,我想儿子爱读书的习惯应该是逛街培养起来的。
后来,道路扩建,房屋拆迁,新华书店搬走了。拆迁户四处转移,我们向西北转移了一点儿。那一年,小儿子刚好出生,两年内很少出远门。新建的小区,四周楼房围成一个大院,像老北京的四合院。附近没有大商场,也没有书店,便很少上街了。小院成了我们玩乐的地方。大人陪同小孩,说东道西,张家长李家短,胡侃闲聊。冬天太冷,很少有人下楼玩,夏天每天都很热闹,尤其在署假,搬个凳子坐在树下,看书聊天听音乐,天然氧吧。
孩子慢慢长大,小院显得太小了,我又想出去逛了。这次不是逛街,而是去环境优美的公园散步。最近的是路边绿化带,远点儿的就去翠鸣湖、四牟园、森林公园、贾鲁河岸和牟山湿地公园等,公园越建越多,环境越来越美。山河湖泊,珍贵花草树木,让人心旷神怡。昔日的臭水河如今变成了美丽的风景区,消失的牟山恍如再现雄姿,仿佛童话世界里的丑小鸭摇身一变成了白天鹅,目不转睛,一时转不过神来。几年没出去逛街,想不到周围发展这么快。想想之前的街心小花园,人山人海,现在如此大公园,如入无人之境。
中牟变化太大了,公园、河流、湖泊、山庄和产业园区,星罗棋布。绿博园、方特、电影小镇、只有河南,规模越来越大,规格越来越高。中原崛起,郑开一体化,郑汴工业带,经济建设的号角早已吹响,郑开大道、物流大道和轻轨,三条主线,如巨龙腾飞。东西南北,四通八达,一幅宏伟的蓝图逐渐展现在眼前,美丽的中牟即将融入城市发展的洪流,城内城外的好景美不胜收。逛街的爱好悄悄转向了观光旅游,全国各地,天涯海角,想去哪儿去哪儿。飞机、轮船、高铁、高速,出行方式任你选。旅游专线让你一路畅通,节省时间。可以开私家车,可以跟团。有的人还租、买景区房,夏天避暑,冬天防寒。有空看风景成为当今的时尚,逛街的少了,景区散步的多了。由于生活富裕,街上车辆增多,在路边行走,只顾注意安全,缺少了轻松闲适之情。
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逛街想必是行路的最初形式。小时候,在没有条件出门旅游的情况下,在村子里满大街转,从东头到西头,从村南到村北,村里村外,漫天遍野,走亲访友,赶集赴会,这都是见世面,长见识。有志者长大后再走四方。
美好的生活推动着时代的变迁,告别昨天,追逐明天,但不能忘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