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是书的家园,是读书人的梦,也是爱书人的心愿。有人梦想成真,有人梦想成空。但没有此梦的人,能说是真正的读书人吗?
总想有个书房,不管大小,一直没有如愿,因为住房面积小,腾不出一间专做书房。书籍像无家可归的孤儿,阳台上,沙发上,飘窗上,床头柜上,甚至枕边,到处堆放,舍不得扔又无处安置,有时是方便阅读。有人心烦,有人心疼。
在故宫,看见皇帝的书房,不敢相信竟那么小,说是怕坏人藏匿。曾见过现代藏书家的大书房,一排排书架高至房顶,大小书房好几个,倒显得房大人少书架多。同样是到处有书,不过纯粹是为方便阅读。
对读书人来说,书如师似友,读书如同跟书中人物对话,作者讲读者听。正如笛卡儿所说,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一个人的时候,钻进书里,什么无聊烦恼全被抛之脑后,清静而有为。任时光流逝,不必担心虚度光阴。都德说,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柯里叶尔也说,书籍是幼年人的导师,是老年人的护士。在岑寂的时候,书籍使我们欢娱,远离一切的痛苦。陶醉在书中的感觉,是种超脱世外的轻松清静。
书房是读书人爱书人藏书人的标配。我没有书房,曾将阳台一侧辟为读书角,一张书柜,一张书桌,一把椅子,光明向阳,美其名曰:阳心斋。听起来像皇帝的养心殿,其实还真是养心之所。
后来,客厅南边那张卧式沙发的一头,常是我读书的地方。一张矮凳一杯茶,家人该干啥干啥,我看我的书的,像磕瓜子一样休闲有趣。不争气的眼差点儿剥夺我读书的权利,不过,舒舒服服躺着读书已不可能,除非看电子稿。用手机摄像头读书只能端坐着,比戴眼镜难多了,想必这是我的首创吧。
如今,我又弄出一个一平米左右的读书角,西窗下南墙根,三张小凳子一字排开当桌子用,中间放一个小矮凳,仅容一个人看书,竟也成了我的乐园,心灵的乐园。这里紧挨着我的小床铺,两排书架中间用凳子拼成的仅容一人的床铺。空间在这里被挤压得很窄很小,甚至只能侧身而过。可思维的空间却很大,乐趣也无穷,可以逛歌房,听音乐,听故事,睡午觉……阳光充足,空气通畅,网络虽不能全覆盖,也足够用了。这是我一个人的空间,一个人,一屋子书,能坐能卧,不寂寞不空虚。
对我来说,读书难,难在看不清字,得一直坐着读。写东西倒舒服,一部手机,躺着就能完成。过去写文章叫爬格子,如今可不是了,软件上写电子稿,一步到位,直接就能打印。只是要妥善保存,一不小心弄丢了,可就前功尽弃了。
小小书斋见性情,一杯茶,一本书,一桌一椅一床,坐卧都行,涤荡心胸,何乐而不为呢?读书的种子不能丢,书香之风不能停。读书不在多寡而在读,越品越有味,如吃饭喝茶一样细嚼慢咽。走马观花,博览群书,真正吸收不了多少。好书要慢读慢品,读一点是一点。正如卢梭所说:“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富兰克林说得更深刻,他说:“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此话一针见血,道出了读书的真谛。
听不如读,读不如写,听书是消遣,读书是学习,笔记是吸取精华。培根说,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不记笔记写不成读后惑,真正爱读书的人最终都会落实到写作上。
威尔逊说过,书籍是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房间里到处有书,这才是读书人应有的样子,书在身边,如影随形,随时随地可读。所以,广义而言,有书的房间都可叫书房,家里有书便可称之为书香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