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蓝文柯的头像

蓝文柯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0/18
分享

咀嚼幸福

在我很小的时侯,父亲就因病去世了。没了家里的顶梁柱,母亲要准备足够的口粮,来满足全家人的一日三餐,实在是一件非常急切而又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在那个年月,整个生产队一年分的口粮也不如后来实行土地承包一家打的粮食多,所以青黄不接之时揭不开锅是常有的事情,忍饥挨饿可以说是当时每个人为了生存首先要学习的一门必修课程。

那时候,山药、玉米、高粱等粗粮几乎是家家户户日常餐桌上的主食,白面只能过节待客,白米更是难得一见,所以当时村子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红高粱窝窝、大山药,一掀锅,吓一跳。”对于这句话,我当时并不大明白,有东西吃怎么会吓人呢?可怕的是什么东西也没得吃啊。

当时还小,对于母亲心里的焦急我并没有太多的认识。我只是看到,在父亲去世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她的头发就几乎全白了。而且,她也开始像村子里的许多妇女一样,抽起了自卷的纸烟,有时熏得本来就昏暗的屋子里烟洞洞的,呛得人在屋子里呆不住。

直到现在,我仿佛才明白母亲为解决一家人吃饭问题所做出的努力。

为了尽量让自己的几个孩子少挨饿,她踮着曾裹过的脚从东家走到西家,不停地说着好话,从别人也并不宽裕的口袋里借一点粮食;她甚至要改变自己一贯温顺和蔼的脾气,强迫自己硬着头皮时不时地去找一找那些村干部,撒泼耍赖地让他们能给自己家一点儿照顾,多分一点口粮。

那时的她是多么无助和无奈!她是不是趁着夜晚没人的时候悄悄到我父亲的坟上哭诉,我不知道。但早晨醒来的时候,我经常看到母亲的眼睛是红肿的。

为了调剂生活,母亲也想了许多办法。村里有一台饸饹床子(做饸饹的工具,底有漏孔),母亲有时把它借来,把和好的麦子面、高粱面、山药面、玉米面等轧成长条,煮着吃。这样既节省粮食,也为家人改变一下口味。只可惜,饸饹做起来较麻烦,一年难得吃上几次。

一天中午放学回家,看到母亲又轧了饸饹,我很高兴,赶紧挑了一碗,拌上些黄瓜粉丝,端起碗就往外门外跑,准备到街口慢慢享受这得来不易的美食。可是一不小心,绊在了院中那棵梧桐树的树根上,一下子趴在了地上,把碗筷扔出老远。当我哭丧着脸爬起来,捡起碗,饸饹撒了一地,是没法吃了。端着空碗回来,看看盆子里,已经什么也没有了,我“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母亲走过来,把她碗里的饸饹全扒到我的碗里,然后自己掰开一块窝头,倒上一些热水,什么也不说,吃了起来。看着自己碗里的饸饹,我却没有了开始吃饭时的兴致,一口也吃不下去了。

至于水果,那时更是难得一见。

有一回,母亲买了一篮子桃儿回来,说是要拿来去送亲戚,因为父亲重病时人家给了不少的帮助。

满满的一篮子鲜桃儿,一只只肥嘟嘟的,带着细细的绒毛,红红的尖儿,没有一个斑点儿,放在锅台上面,闪着诱人的光泽。

看着哥姐过来过去瞅都不瞅,我也只好克制着自己的欲望,尽量不去看它。这种诱惑使我一夜没有睡好。

第二天早起,家里没有一点声音,全家人一个个阴沉着脸,再看看锅台上面,已经空了。原来昨晚老鼠爬上了锅台,把一篮子桃咬了个稀烂,没有办法,只好都倒掉了。

吃过早饭,上学的路上,哥哥塞给我一个东西。拿在手里,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一个桃子,虽然不大,但鲜亮亮的。哥哥说母亲看我实在眼馋,提前从篮子里拿出一个放在别处,所以它才免遭老鼠的啃噬。咬一点桃子,慢慢咀嚼,那滋味,觉得从唇边到整个心肺都是甜润润的。可以说,那是我一生中所能品尝到的美味的极致。

后来,家里的日子慢慢好了起来。14岁那年,我考上了衡水师范。一个周末,我跟随一个同学去老火车站附近一户人家串门。主人热情地拿出一个圆圆的东西递到我手里。这时我才知道,这就是书上说的橘子。我把这橘子一直攥在手里,捂热了也不吃,主人笑着说我腼腆。其实,她们不知道我从来没有吃过这种东西,怎么吃,我不知道,想想当时真是窘迫得很。

年终放假的时候,我用平时积攒的生活费给母亲买了几个橘子。到家的时候,已是晚上10点钟了,当我把橘子一股脑儿倒在母亲面前时,她怔怔地问:“傻孩子,这是什么?”我告诉她,这是橘子。然后把橘子皮剥开,一瓣瓣掏出来,拿起一瓣放进她的嘴里。她犹豫了一下,慢慢地咀嚼着。

“真甜,好吃,好吃。”母亲连声说。她的脸上绽满了幸福的笑容,这笑容使本来昏暗的屋子也一下子好像敞亮了起来。或许母亲觉得,她的儿子已经长大了。

我不知道,母亲把这件事告诉了多少人。但我看到,当我再一次放假回家的时候,母亲仍把那几个橘子皮用红线串着挂在窗户上。

上了班,结了婚,我把母亲接到了自己的家。不是要照顾母亲,而是需要母亲再来照顾她的孙女。

母亲已经是快到70岁的人了,常年生活的艰难使她的体质特别差,简直一阵风就会刮倒。可是一抱起她最小的孙女,她又努力坚持着尽量让步伐迈得稳健一些。

冬天的夜晚,外面的风刮得院子里的一些杂物砰砰作响。屋子里,炉火正旺,映得一家人的脸都是红红的。妻子在织一件毛衣,我在看一本书,母亲坐在一张藤椅里,怀里拥着她的小孙女。

红薯烤熟了,女儿用她黑黑的小手把一截红薯伸到奶奶的嘴里。母亲眯者双眼,满脸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她用她那只剩一个牙齿的嘴咀嚼着,咀嚼着,好象她一生追求的幸福都在里面。这在那艰难岁月里她不得不当作口粮来吃,有时甚至一看见就会吐酸水的红薯,因为儿孙的快乐竟也成了她的佳肴美味。

母亲离我们而去已经有十几年了。她的一生,苦难的岁月那么漫长,幸福的时光那么短暂。直到老年她才总算能够欣喜地看到儿女们都已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各自的生活。

母亲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人。她平常得就像家乡沟沟坎坎上的枣树,春风浩荡柳绿花红的时候她是那样的苍老落寞,但秋天来临的时节却以那满树累累的果实昭示她的富足与价值。

母亲对我们一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母亲从来也不愿意对我们诉说生活的不易,她一生的辛劳和坚忍足以教育我们不用惧怕生活中的艰难困苦而始终处之泰然,自强自立;母亲经常告诉我们宁肯自己吃亏也尽量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她一生的善良和朴实足以教育我们时刻保持与人为善的良好态度诚信安然,踏实做人;母亲从不对子女过份地发脾气提要求,她一生的和气与宽容足以警示我们多反思少计较,感恩生命的赐予,感悟世间的美好,感受生活的幸福。

时光荏苒,一年匆匆过去,鬓角间又多了一些白发。生日来临,妻子笑着问我需要准备点什么食物。

对于饮食,我向来不甚讲究,可是,我还是固执地提出了一点小小的要求:擀点面条吧,煮个荷包蛋。

记得小时候体弱,每当我生病的时候,条件所限,母亲只能给我做当时认为最好吃的面条鸡蛋。直到今天,我依然最喜欢这种最平常最简单的食物的味道,因为,这里面有爱与幸福的滋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