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文茹的头像

吴文茹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鲁迅文学院学员

随笔杂谈
202302/09
分享

烟花易冷,摩西在侧

——《平原上的摩西》观后感


吴文茹


看了电视剧《平原上的摩西》。为了更好地理解原著和剧本的深意,写下了这篇随感笔记。故事由一起出租车司机被杀案揭开陈年旧案。刑警庄树参与侦查,嫌犯渐渐指向儿时邻居家的父女,他深陷其中。

电视剧《平原上的摩西》真实朴素,像是纪录片。该剧很接地气也很文艺,有深度但也简洁,在让人压抑、引入思索的同时,眼界和心境是拓展的。这种质感来自于剧本对“平原”和“摩西”两个意象的运用。

“平原”的意象,实体是傅东心为自己画的烟盒插画取的名字。后来它成了侦破蒋不凡案件的关键,也是庄树与李斐长大后重逢时希望的象征。作者用平原象征摩西分海中受上帝护佑的子民最终逃过难关,温暖而悲悯。在希望和坚持外,平原还指向两代人的差异与努力,或是时代的变迁。

《摩西五经》中,上帝指示有罪的一代需要在旷野中漂泊40年,完全新生的一代才能进入光明幸福的应许之地。《平原上的摩西》也有这样的代际差异和爱恨情仇。上一代人的罪恶和恩怨,下一代人的救赎和坚持,“平原”就成了希望的曙光。

“摩西”的意象,是故事的核心,也是剧情铺陈的主基调。就像庄树妈妈以李斐为原型的“平原”烟盒画,就像她在圣诞节送给李斐日记本扉页的那句“谁也不能永在,但是可以永远同在”的最终注解。此外,《圣经·旧约》的律法书《摩西五经》具有时代蓝本意义的小说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村上春树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等书单,都出现在故事主角借阅的读书清单中,为事件的主题展现,做了充分的铺垫,也使得意象在纵深延申。

摩西与平原,都是希望与救赎的象征。剧终,庄树和李斐这两个儿时玩伴在湖心船上重聚,在两只小船的交错环绕中揭开谜底。但看过之后会发现,《平原上的摩西》悬疑犯罪的元素并不是重点,正如故事的结尾,庄树对李斐说:“我不能把湖水分开,但是我能把这里变成平原,让你走过去。”纵然烟花易冷,瞬间的光亮,却有摩西在侧永恒的希望。或许,这正是这部电影要释放的火花。

《平原上的摩西》,李斐是傅东心的摩西,庄树是李斐的摩西。每一个人都需要与自己的过去和解,融入生存的世界,摩西的存在提供了这种现实可能性。其实,摩西并不是具体指代特定的一个人,如李斐体现的是摩西原型中救赎的特质,庄树体现的是摩西原型中成长、救赎和律法象征的特质等。《平原上的摩西》对于摩西意象的使用,其指向不是宗教的,而是人道主义的。

电视剧中摩西意象的存在,为沉重苍凉的画面和暗淡无奈的现实提供了一种超越解脱的精神指向,为作品增添了一层超越世俗的意味和神性光芒,也呈现了作者和编剧对沉重悲凉的现实生活实现突破和救赎的努力。

《平原上的摩西》剧中,有摩西特质的庄树在案情分析时提出了人性的问题,他选择了探讨人与人之间实现救赎的可能性。这一可能性的探索乃至实现,为故事本身沉重苍凉的现实境地增添了一抹平原上的光明。

看了小说再看电视剧,像是把想象以某一种形式落笔在画布上,可以是黑白的,也可以是彩色的。电视剧《平原上的摩西》就是一幅画,每一笔都是摩西划着的一根根火柴,是对超越的探索,也是对希望的渴求。

我觉得,人与人之间实现救赎的可能性,应该是一种双向选择,双向奔赴。庄树和小斐算是一种双向奔赴,但或许因为身体和心理受到双重创伤的小斐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最终选择了放弃;庄树的父母原本也是一种双向奔赴,但傅东心的心结难解,加上她活在书本的理想世界中,并不能接受愿意完全包容、一心呵护自己的丈夫。他是她的平原,但她不愿做他的摩西。

《平原上的摩西》,苍凉基调,其写真、写实的手法,让观者忽略了故事之外的演技,甚至忽略了悲剧和生死,而沉浸之中,进而深思活着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的魅力在于真实,但艺术应该高于生活。这也是电视剧《平原上的摩西》的不足之处,它可以更明亮一些,希望与救赎的力量更大一些,能够鼓舞更多的人,使得意象的运用更好地达到其精神层面的寓意和高度。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