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光平的头像

吴光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0/24
分享

怀念魏家骏老师

那天,一位淮阴师专(现已更名为淮阴师范学院)学弟来访。他是作家,我算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俩人自然就谈起了文学。谈文学,很自然就谈起在师专读书时教我们当代文学的魏家骏老师。这位学弟说:“魏老师已经去逝。”

我听了大吃一惊。

学弟说:“我以为你知道呢。”

学弟说的不错,论我和魏老师之间的师生情,我应该知道,但又确实不知道。

2007年以前,我和魏老师一直保持联系。我知道他退休后一直坚持写作,他还把新近写出的散文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我(至今,魏老师这些散文还保存在我的电脑中)。此后有一段时间,大概是忙吧,我就没有和魏老师联系。然而,正是这段时间,魏老师生病了,住院了,逝世了。真是阴差阳错,只要在这段时间我给他打个电话,就可能知道一些情况,然而,我偏偏就没有打这个电话。只是在每年新年,给他寄过明信片,也不知道他是否收到。如果他收到了,看到学生祝他“身体健康”时,恐怕也只能无奈叹息。正是这阴差阳错,我失去了和魏老师见最后一面的机会,成为我心中永远的遗憾。

我第一次见到魏老师,也就是他给我们上第一堂课的时候。那是1984年9月份,刚开学,既有点兴奋,又有点悲凉。兴奋,当然是有机会到高等学府深造,又是新环境;悲凉的是,对上淮阴师专还不太满意。那天是当代文学课,上课铃响后,教室里走进一位老师,高高的,宽肩膀,国字脸,戴一副黑框眼镜。他就是魏家骏老师。他是从小说写作讲起。记得他自我介绍之后,说了一段大意如下的开场白:“鲁迅先生说过 ‘不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话’,但我却以为,知道一些小说的写作技巧肯定没有坏处。”当然,我写的,远没有魏老师讲的好听。当时魏老师讲得很幽默,很抓人,我就是在会心一笑之后,被魏老师的开场白牢牢抓住的。这一堂课,我听得津津有味,兴趣昂然。这一堂课,也把我心中那点悲凉情绪一扫而光。从此,我爱上了魏老师的当代文学课,也爱上了文学。

1986年,在学校团委的支持下,我和几位同学成立了布谷文学社,还办起了一份刊物,叫《布谷》,聘请著名诗人赵恺老师和本校的魏家骏、萧兵、胡健三位老师为顾问。虽然有四位顾问,但因为魏老师教我们当代文学,我们找他“顾问”的时候相对较多。记得我写完第一篇短篇小说,叫《月缺月圆》,送给他看。他讲了不少鼓励的话。当然,我也从他的鼓励话中听出了他的真实看法:题材还可以,但表现手法还欠火候。我认为魏老师说得对,我也坚信,只要功夫下到家,这个题材一定可以写出小说。于是,我把原稿撕毁,重新再写。写完,再送给魏老师看。每次,魏老师都是先鼓励,后提意见。我就按照魏老师的意见再改。也不知道写了多少遍,改了多少遍,一篇小说终于写成了。此稿发表在《崛起》上。后来,魏老师和《崛起》编辑谈起我时,说我能吃苦。如果说我当时真能吃苦,也是在魏老师一次一次鼓励下吃苦的。没有魏老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我恐怕早就失去信心了。

当我把第二篇短篇小说《凡人琐事》送给他看时,得到的鼓励就更多了。此稿也得到了时任《崛起》主编的赵恺老师的重视,被《崛起》在显著位置推出,并被推荐为“苏鲁豫皖”接壤地区文学大奖赛候选篇目。魏老师还专门为此篇小说写了一篇评论,题为《他在思考着农村的昨天与今天》,发表在《淮阴师专》报上。魏老师的评论给予我的鼓励无疑是巨大的。

魏老师把我引上了文学之路,但我却没能在文学道路上走多远。在中学当老师时,还能坚持文学创作,等调入金融部门,就开始写一些应景文章了。想想,真是愧对魏老师对我的培养。

魏老师先后担任过淮阴师专学报主编、中文系主任、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过多项荣誉,等等。但这些在我心中都非常淡漠。在我心中,魏老师永远只是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

魏老师,我永远怀念您!

                                       (首发于《宿迁晚报》2012.8.9)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