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光平的头像

吴光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1/15
分享

拜见忆明珠

那天,一位老前辈约我:下星期一我带你到南京见忆明珠。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就经常在报刊上读到忆明珠的诗和散文,对忆明珠仰慕已久,听了自然很高兴,很爽快地答应了。事后一想,忆明珠是中国著名诗人和散文家,集诗文书画于一身,被称为中国当代才子,岂能是我等小辈说见就能见的?于是,我打电话给老前辈:忆明珠那么大名气,你带我一个陌生人上门,是不是有点唐突?老前辈说:没事。老前辈虽然这样说,但我心里还是有点忐忑。

只到见了忆老,我这颗忐忑的心才算落了下来。星期一上午,老前辈带领我和当地画家卞华虎,驱车赶往南京,下午2点多,我们敲开忆老家的门。当时,室外温度还很低,一进忆老家的门,顿觉暖意融融。忆老站在门里,用微笑迎接我们。忆老的夫人蓝老师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客厅,连鞋也不让我们换。待我们在沙发上坐定,又忙着给我们沏茶。忆老坐在我们面前的椅子上,面目慈祥,面带微笑,与我们闲谈。当老前辈介绍忆老是当代才子时,他笑着说:那是出版社想卖书宣传的。忆老因为诗文书画俱佳,与汪曾祺、贾平凹、冯骥才三人一道, 被长江文艺出版社推为“当代才子”,并出版了《中国当代才子书》。如此殊荣却被忆老以一句玩笑话就盖过去了,似乎这“当代才子”与他无关。谈到画画,忆老仍然是笑着说:我65岁才开始学画,开始不知道狗眼怎么画,就直接找狗看。我们听了,都哈哈大笑。笑过了,又生几多感慨。有一句俗话叫“人过三十不学艺”,误导了多少人啊!

忆老已经是年近九旬的老人了,但他腰板挺直,精神矍铄,话语风趣,一点也不显老。这大概与他“所奉行的是一套‘不作鸡头,甘作牛后’的处世哲学”(出自忆明珠散文《并非“自画像”》)有关吧。忆老和我们聊了一会,突然起身走进书房,丢下蓝老师一人陪我们说话。我正纳闷忆老为何不辞而去,忆老已经又回到客厅,手里捧着几本《抱叶居手函墨迹》和一叠书法作品。

我在这里要补充说一下。几个月前,老前辈拿着一本忆老的《抱叶居手函墨迹》和两幅忆老写的字,来到我办公室。我看了,爱不释手。但这是忆老送给老前辈的东西,我不能夺爱。我当即上网搜索《抱叶居手函墨迹》,希望能买一本,怎奈无货。我把两幅字复印了五份(原件当然还给了老前辈),一份(两幅)贴在办公室,一份拿回家,还有一份送给了朋友,剩下两份放入办公室的书橱。老前辈和忆老是多年的老朋友,他能够得到忆老的馈赠,而我虽然也很喜欢忆老的字,但与忆老素昧平生,是不敢有此奢望的。此次来南京之前,我就想:忆老能同意与我们见见面就不错了,断不可提出“非分之想”。然而,当我看到忆老捧着书和字从书房出来时,我就知道,我内心那点“小心思”,忆老早已心知肚明。无须我们开口,忆老就给我们每人送了一本签了名的《抱叶居手函墨迹》和两幅书法作品。蓝老师很细心,把忆老送给我们的字一一折叠好,装进信封,再给我们。还笑着说:秀才人情纸半张。我说:这半张纸的人情是无价的。能得到忆老的字,同行的画家卞华虎大概也没想到,但他不像我那样只在心中“窃喜”,而是快言快语地说:这次来收获太大了!我知道,画家所说的“收获”,绝非仅仅指忆老的书和字,还应该包括有许多触动我们心灵的东西……

最后,忆老又与我们一一合影留念。

告辞时,我发自内心地说:“望赵老师(忆老原名赵俊瑞)好好保重身体,争取活过100岁。”我所说的,并非“口彩”,因为忆老心如止水,淡泊宁静,不为物喜,不以己悲,没有理由不长寿。忆老曾经在一篇散文中,把自己比喻成“一双旧皮鞋”:“皮鞋旧了不怕破,破了正好补,补了再穿,穿了再补。一双破皮鞋能抵上多少双新皮鞋,一个老年人,也能抵上多少年轻人。有得拖呢!”我也相信,忆老拖个三十年、五十年,不是问题。

(原载《江苏工人报》2014年2月14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