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田野碧波荡漾,美丽如画。
小男孩赶着一窝猪——一头老母猪带着几个小猪崽,走在田间的土路上。
小男孩手里拿着一个鞭子,紧跟着老母猪的屁股。父亲拎着一个黑色提包,紧跟着小男孩的屁股。父亲轻言细语地交待小男孩什么,小男孩嘴里答应着,很乖的样子。
到了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父亲帮小男孩把猪赶到荒地,让猪自己找吃的。父亲又交待小男孩几句,就向着河边的渡口走去。河那边就是县城。小男孩以前跟父亲去过县城。县城很热闹,有许多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小男孩进城那次,眼都不够用了。小男孩觉得城里人过的日子,就是神仙日子。当然,小男孩从未想过,自己将来也能成为城里人。就像贾府的焦大不会爱林妹妹一样,乡里的孩子哪能往城里想呢?
小男孩望着父亲渐渐远去的背影,直到父亲上了河堤,消失在树丛中。看不到父亲了,小男孩就“想”父亲:想父亲跳上渡船的样子,想父亲过河后向城里走的样子,想父亲在城里商店买东西的样子……恍惚间,小男孩觉得自己也进了城,就跟在父亲身后。
有两个小猪崽很调皮,嬉戏着,追逐着,跑远了。小男孩赶了过去,嘴里吆喝着,鞭子挥舞着,猪崽乖乖地回到母猪身边。当然,小男孩手里的鞭子只是空舞,并没有抽到猪崽的身上。几个猪崽围着母猪,在地上拱着,嗅着,吃着。
小男孩望着眼前这窝毛绒绒的猪,笑了。这窝猪就是小男孩家秋后的指望。母亲已经说过了,小男孩秋天就要上学了,就要花钱了,就指望这窝猪了。所以,小男孩对放猪特别上心。
太阳已经到头顶了。晌午了。
小男孩开始向渡口方向望。开始是很随意地望,后来就有点急了。长时间地向渡口张望,还在心里数数。他想,数到100,父亲就会在河堤上出现吧。小男孩数了三遍,也未见到父亲的影子。
突然,河堤上下来一个人,戴着草帽。小男孩知道父亲进城时没戴草帽。又想,也许父亲在城里刚买了草帽,于是,就满怀希望地等,看着那项草帽越来越近。近了,上前看看,很失望,草帽底下不是父亲。其实,戴草帽的人刚下河堤时,小男孩就知道不是父亲。虽然距离远,看不清脸,走路的姿势小男孩却能看出来。什么样的走路姿势才是父亲?小男孩说不出来,但能看出来。然而,小男孩又心有不甘,非要等戴草帽的人靠近了,看清了,才露出失望的表情。
小男孩只好继续等,焦急地盯着渡口望,生怕漏掉了父亲。
日头偏西了。父亲终于从河堤上走了下来。父亲还和离开时一样,光着头,没戴草帽,但手里的提包明显沉了。自父亲的身影在河堤上出现后,小男孩脸上的笑容就出现了。小男孩望着父亲一步一步走来,心里怀着无比欣喜。父亲终于走到了近前,小男孩迎着父亲走上前,脸上带着害羞的笑。小男孩说:“猪已经吃饱了。”父亲笑着说:“猪吃饱了,你饿了吧。”说着,打开提包,拿出一把馓子。小男孩接过馓子,就往嘴里送,呵,那个香啊!
父子俩赶着猪,往回走。妈妈在家等急了吧。小男孩这样想。
光阴荏苒。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父亲已经去逝多年了,而那个小男孩已经人到中年。如今这个中年人已经在其童年无限向往的县城拥有了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拥有了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城里人。童年时梦想得到的东西,他得到了;童年时没敢想的东西,他也得到了。但是,自从父亲去逝后,这个中年人就时常想起,三十多年前,那个夏季的一天,那片杂草丛生的荒地边,那个等父亲归来的小男孩。中年人时常会想: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愿抛弃眼前的一切,还去做那个等父亲归来的小男孩。
这个中年人就是正坐在书桌前流泪的我。
(原载《泉州晚报》2023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