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肖飞的头像

肖飞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1/22
分享

蚯蚓耕泥起

院子里花草树木较多,常常有树叶残枝和一些果子掉在地上。那天清晨,我按常规起来第一件要干的事,便是清扫院子里的树叶残枝和其他垃圾,发现地上有几条蚯蚓缓慢地爬行。我不知道它们来自何方?蚯蚓们扭着那长长的躯体,慢慢地一伸一缩,一缩一伸,那样子犹如晨练的大叔们在打太极拳的姿势,那缓缓蠕动又好像是广场舞大妈的腰姿。我观察了一会儿,便将它们从地上捡起来,放在围墙边的花土里。

盛夏时节,珠三角地区进入了主汛期,台风雨水较多,这不,近段时期便是雨水频频,隔三差五地来一场大雨。雨水过后,蚯蚓常常从土壤里爬出来呼吸新鲜空气,顺便晒晒太阳。蚯蚓的脸随时会变,至于变成什么样子,这得根据当时的气候、温度和湿度来决定。蚯蚓没有鼻子,用皮肤呼吸,当周遭环境过于干燥时,蚯蚓会从背上的小孔中分泌出粘液来保持肌肤的湿润。但若阳光太过猛烈,蚯蚓有可能会被晒死,成为一具干尸。如果下雨后出来乱走的人多了,蚯蚓还可能被那些没看到我的人给踩成肉酱。

每年的惊蛰节气,随着一声声的春雷,蛰伏在土壤里的蚯蚓,便开始“耕泥”了,有道是“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蛤蟆也出来。”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对蚯蚓并不陌生。我的少儿时代是在农村度过的,在我们老家蚯蚓被称为“显拱”,这种称呼似乎是很形象、很生动。我朦朦胧胧地记事的时候,每逢春末和夏季,父母亲常常带我去田间地头挖蚯蚓,给家里饲养的那些鸡鸭吃,据父母说:鸡鸭特别喜欢吃蚯蚓,吃蚯蚓长大的鸡鸭生的蛋特别有营养。记得初初我见到蚯蚓时,被吓得茫然无措。红褐色的两头尖尖的细长的小虫子一条条的拱出地面,伸曲着,翻滚着,吓得我哭喊着要离开。

当我上小学了,家中挖蚯蚓的事情就交给了我去干,每当放学或者是星期天,我便会同村里的几个要好的小伙伴们,肩扛一把小锄头,手提一个小木桶,奔赴田间地头,去寻找蚯蚓的足迹。刚开始时,很少挖到蚯蚓,后来慢慢知道了它们的一些生活规律。它们走过的地方,总是显现出一条弯曲的“拱泥路”,我们寻觅着这条“拱泥路”去挖,其结果往往是满载而归。每次都能给家中的鸡鸭们带来一顿美味大餐,鸡鸭们吃了这些蚯蚓之后,产蛋量比较高,那些鸡蛋鸭蛋的质量是没得说的了,纯有机的纯天然的,好吃得不得了。不过,我们可是没有这个口福的,由家里经济比较困难,这些蛋是要拿到农贸市场上去卖的,只有在过生日或者是家中来了客人才有吃。

蚯蚓给我的印象总是在睡懒觉,这好象是它们的天性,令我想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但实际情况是蚯蚓是很勤劳的。蚯蚓的劳动往往是无声的,似乎总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它们青睐土地,土地总是它们的荫庇。蚯蚓以泥土为食,所以它们不愁吃,它们也因此成仙了。它拉的屎也是泥土,长形的,像是蚯蚓的雕塑或壳。泥土是它的食物,也是它的粪便;泥土穿过了它的身体,它也穿过了泥土。与大自然浑然一体,这就是蚯蚓的土性。蚯蚓虽然以土为食,但我发现,在蚯蚓的身体里,隐隐约约有着一丝丝的血丝。过了很久后,我又发现:把蚯蚓掐成几段后,那几段都能复活,都会成为一个新的生命。“身子一节一节的,而且还一伸一张的。”这是蚯蚓的魔法——能超越于生命之上,能超越于死亡之外。

蚯蚓俗称地龙,又名曲鳝,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代表性动物。蚯蚓是营腐生生活动物,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生活环境内充满了大量的微生物却极少得病,这数蚯蚓体内独特的抗菌数免疫系统有关。经由千万年的进化,蚯蚓成了一种非常成功的动物。蚯蚓家族数量多到令你瞠目结舌,而且整个族群散布在世界各地,可别小看蚯蚓,它们对人类有数不胜数的益处。大大的地球,却是由无数像蚯蚓一样的小小生灵支撑着才能持续运转哦。

蚯蚓的一伸一缩,好像一个弹簧。伸的时候,身体变得又细又长;缩的时候,身体变得又粗有短。似乎具有一种深奥的哲学境界。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荀子的《劝学》,他在文中对蚯蚓有这样的描述:“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1837年,《物种起源》的作者,了不起的科学家达尔文便放言,将蚯蚓称之为“地球上最有价值的生物”——没错,蚯蚓,就是大名鼎鼎的蚯蚓,在地上爬来爬去的蚯蚓。自然界中,花朵、绿叶、根须,甚至是微不足道,不引人注目的泥土,都受到大家的关注和赞美。蜜蜂、鸟儿、蜻蜓等,这些对农作物和自然环境作出贡献的小精灵也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爱护,但又有多少人关注过那些为泥土肥沃,生态平衡作出巨大贡献的蚯蚓呢?在大千世界里,是谁,无怨无悔地为大地松土?是谁默默无闻地将贫瘠的土地变为沃土?又是谁,对生活执著无比,为生存而奋斗?是蚯蚓,是随处可见而无人欣赏、在意的蚯蚓。

蚯蚓耕泥起。如果说,梨是人类最早的发明之一,那么远在人类生存之前,土地就已被蚯蚓耕耘过了,并且还要被它继续耕耘。闲时无事可干,蚯蚓便在土里扭动身体,钻啊钻啊,把土钻得又松又透。这是蚯蚓吃饱饭后的一种消食运动。对农民来说,他们的作物长得多不多、壮不壮,基本全靠土壤质量。而蚯蚓,没错就是蚯蚓。蚯蚓在土壤里钻啊钻啊,做点饭后运动,就能大大改善土壤质量,让土壤的透气性保持良好。说句不好听的话,要是没有蚯蚓蚯蚓,全世界的农业都得完蛋。再不济,也一定得倒退100年。

蚯蚓是土壤肥力转化师,是象征土壤质量好坏的生物体,农田里没有蚯蚓代表着土壤已经出问题了。蚯蚓粪施入土壤里,一方面可调节土壤的物理特性,利于植物生长,另一方面可明显的增加土壤里的营养含量,增强土壤的肥力。蚯蚓吃一份植物,排出的粪便里所含的碳就能让两份甚至更多的植物茁壮生长。所以蚯蚓是名副其实的环保再利用专家。将构成生命的碳元素玩弄于鼓掌之中,令自然界的碳循环系统往复不断,生生不息。

在我的眼中,蚯蚓它不仅是一台很好的耕耘机,不仅是土壤肥力转化师,还是人和鸟类的腹中食、盘中餐。看到这,你可能会有点疑惑,鸟吃蚯蚓还情有可原,人怎么会吃那种黑不溜秋的小虫子呢?再说,那家伙可是吃土的呀,原来蚯蚓体内含有多种蛋白质,蚯蚓入药后还有降压,解热的功效呢!蚯蚓作为食品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开发蚯蚓食品的贸易正在逐步增加,美国、非洲等某些国家,用蚯蚓来做各种菜肴、罐头等食品,未来昆虫类食品将成为人们主要蛋白质来源。因此,蚯蚓食品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我不仅欣赏蚯蚓不居功自傲的品质,还欣赏它那种对生活执著的态度。无论人们怎样歧视蚯蚓不在乎它的生与死,但蚯蚓总是顽强地活着,以德报怨,坚持不懈地将一片贫瘠的土地变为沃土。“田间宜土壮禾苗,辛勤耕耘为丰年。食土饮泉虽艰难,默默无闻心情愿。”蚯蚓如此为人类身耕不辍,我们应当保护蚯蚓。但由于化肥农药的出现,使农作物产量成倍增长,对解决温饱问题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其副作用也日益明显,致使蚯蚓明显地减少了,蚯蚓减少可代表土壤生物变浅,土壤质量降低。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瓜不香、果不甜、菜无味的缘由。惊蛰一声雷,蚯蚓耕泥起。我们真的需要让蚯蚓归田,还土壤一个美好时代。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