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许秀玉的头像

许秀玉

网站用户

小说
201906/18
分享

双雕玉作联 第七十八章 慈禧太后的寿诞大典连载

农历十月初十,是慈禧太后的寿诞之日。紫禁城的绿檐红柱,雕梁画栋,都是涂金描绘,装饰的金壁辉煌。

早朝时间,乾清宫布置的一派豪华。

慈嬉身穿绣满“寿”字的镶金宽身旗袍,凤冠上珠翠盈头。雍荣华贵地坐在雕凤髹金的宝座上面,看上去仪态妖艳,极其娇媚亮丽。

庆典仪式开始,奏响悠扬悦耳的清宫音乐。首先,身穿朝服的百官大臣,尊循封建的皇权礼制,依照官衔的品极排列,三跪九叩地为慈禧太后列行贺寿大礼。接着,王公国戚按照辈分和等级三跪九叩,列行贺寿大礼。最后,太监宫女们也是三跪九叩,列行贺寿大礼。

祝寿仪式结束,接着是大摆寿宴。为了这次寿诞大典,御膳房早早地做了精心准备。各大菜系的御厨,为了满足太后的猎奇之心,对于慈禧的膳食结构以及品尝口味有着极其深刻的考察研究。御厨们技艺精湛,个个身手不凡,都是搅尽脑汁,使出了浑身解数,将山珍海味、天下的奇香异果变着方式和花样做出一道道精致绝伦的美味佳肴。

寿典大宴开始,慈禧坐在养心殿的就餐位置。

御厨们按照菜谱系列,端着一道道美味佳肴,列着长队迈出御膳房……向养心殿走去。领班的御厨身体较胖,端着一盘美食走在前面。来到养心殿内,将美味呈放在御膳桌上,并亮开嗓门、颤悠悠地报上菜名:

“一掌乾坤。”

随后,御厨们端来菜肴,一道一道呈敬在御膳桌上。他们并非唱戏的角儿,却是很有嗓上功夫,报出的菜名有声有色:

“中华宝鼎”

“蝶戏牡丹”

“佛跳墙”

“香花飘飘”

“加官进爵”

“昆仑环抱”

“九九归一”

……

珍稀的美味,名贵的点心,足足上了一个时辰。一款款膳食色彩斑斓,一盘盘佳肴美观亮丽,呈放在大大的御膳桌上,释放的香气充满了整个殿堂。

宴席上齐之后,领班的胖厨走上前来,跪在殿前禀报:“今日,庆贺太后老佛爷万寿,御厨们精心烹饪出天下最为丰盛的满汉全席。其中:熊掌、驼峰、鹿尾、虎肾、鱼翅、燕窝等山珍海味样样齐全。共计一百零八道菜肴,外加一百零八道酥脆爽口的茶食点心。敬请老佛爷开心品尝,寿诞吉祥!”

慈禧享尽人间荣华,尝遍了世间美味,丰盛的满汉大宴也是司空见惯。由于自己胃肠不好,又赶上昨天夜里正闹肚子。坐在御膳桌前,瞅着满桌子美味佳肴,却是食欲不振,没有胃口。她淡然地皱着眉头说:“这些满汉全席虽然丰盛,却是年年如此,千篇一律,已经没有新鲜特色了。”

胖御厨慌了手脚,跪在殿前、头叩地面“嘭嘭”直响。

李莲英站在一旁,很会赢得主子欢心。想到了绿色汤面,大献殷勤:“今日,老佛爷寿诞大吉,庆贺的寿面必不可少。最近,城南开了一家面馆,汤面风味鲜美,色泽新颖独特,老佛爷可想尝个鲜儿?”

慈嬉回问一句:“一碗汤面还能做出什么新鲜花样?”

李莲英清了清嗓音说:“太后,那种汤面闻之清馨,食之甘醇。且是独具创意,还有一个精致典雅的面名呢!”

慈禧不以为然地说:“不就是一碗连汤带水的面条嘛。还会起出何等典雅的面名来?”

李莲英尤如嘴上抹蜜,话音甜丝丝的:“老佛爷,那份面条色彩翠绿,清汤丽水。名字也是清新脱俗,富有诗意,叫做‘玉树生香’。”

慈禧秀眼一眨,拖着鼻音儿说:“玉树生香?一碗汤面起出这么奇巧的名字,还真是用心良苦呢。”

李莲英大加捧场,鼓吹寿面的深层含意:“启禀老佛爷,那种汤面绿上点红,碧水生辉,别具特色。今日,老佛爷的寿诞大典,敬上一道‘玉树生香’的喜庆寿面,一定能增添一份热烈的吉祥气氛!”

慈嬉的寿诞之日,就是想要图个喜气、讨个吉利。她莞尔一笑说:“如果食品新鲜,厨艺独到,就派人请来做面的厨子。我还真想瞧瞧‘玉树生香’这道汤面,到底有什么新鲜特色和翻新花样呢。”

李莲英“嗻”了一声,转身就出去请人。

李莲英走出宫门,骑上大马,沿着街路……向城南奔去。

来到面馆门前,李莲英跳下马背,迈进店铺。亮开嗓门喊出:“绿面馆的郑如玉接太后口谕!”

忽然传来懿旨,喊出“郑如玉”的名字。店员大感意外,都是惊愕不已。几个人慌忙地奔至跟前,跪在地上洗耳恭听。

李莲英字正腔圆,郑重地宣布:“皇太后口谕:请郑如玉前往宫廷,制作‘玉树生香’庆典寿面,敬贺太后老佛爷寿诞吉祥!”

郑如玉等人跪在地上,心跳加剧,不知是福是祸。

庄润田冷静地提出请求:“总管大人,‘玉树生香’这道面食看似简单,工艺比一般汤面复杂很多。一道精致美味的绿色汤面,操作过程并非郑如玉一人所能完成。需要三个人通力合作,才能做得尽善尽美。郑如玉只身前往恐怕力不从心、难以完成使命。”

郑如玉和家燕跪在跟前,也恳切地请求:“请总管大人恩准,我们三人一同前往,才能为太后做出具有特色的‘玉树生香’。”

事不迟疑,李莲英只好答应:“你们三个人跟我进宫。”

郑如玉、庄润田、家燕站起身子。三个人迈出店铺,跟随李莲英穿过城街、向皇宫奔去……

李莲英带领几人来到宫廷,进了大门,朝内院的御膳厨房走去。

御膳厨房里,众位御厨还在灶台前忙乎活计。几个人迈进房内,李莲英一声令下:“众位御厨赶紧腾出灶台,让新来的面厨为太后制作寿面。”

御厨们不敢怠慢,乖乖地站到一旁。郑如玉三人走近灶台,穿戴上御厨衣冠。

这里储备的食物多种多样,有名贵的山珍海味,稀奇的蔬菜瓜果,天下的奇珍美味几乎应有尽有。

郑如玉几人干活麻利,有条不紊。首先,将嫩绿的波菜清洗干净,经过沸水焯好。庄润田负责榨出菜汁,郑如玉和出面团,搓揉劲道,再用面杖擀的薄如纸张,切出的面条又细又长。同时,家燕在御膳锅里烧上开水,将切好的面条放入沸水之中。只需一小会儿,均匀碧绿的面条就煮熟了。

御膳的厨柜内,餐具容器各式各样,摆放的井然有序。郑如玉挑选一款翠绿颜色、直径九寸的荷瓣形盖式瓷钵,放在灶台上。随即,将煮熟的面条用筷子捞出,顺叠整齐地放置在瓷钵之内,再适量地灌上清淳的汤汁。

御厨的辅料台上,香品作料种类颇多,放在瓶罐里标示着名称。有八角、桂皮、花椒、回香、百合、玫瑰、茉莉、菊花、薄荷,香片等。

在诸多的香料之中,郑如玉选择一款盛有“玫瑰香”的瓶罐。她打开盖子,倾出九朵含苞待放的红色玫瑰花蕾干品,撒放在瓷钵内的汤水上面。然后,盖上盖子,再将瓷钵摆放在一个碧绿色的瓷盘上面。

一切就序,他们整理好衣冠。郑如玉端着器皿,三个人步伐整齐地向太后用膳的大殿走去。

走进养心殿内,慈禧坐在御膳桌前,瞧之三人年岁不大,面色含有一丝冷意。

在场的文武百官,一个个目光挑剔,肃立在大殿两旁。有的人窃声议论:“瞧,几个黄毛小子面容青涩,都是乳臭未干。就是一钵区区的乡间面食,怎么能登上皇宫大殿,与这里的国宴佳肴相媲美呢?”

也有人低声冷语:“等着瞧吧,几个无名小辈,竟敢以雕虫小技前来‘班门弄斧’,岂不是自不量力,自讨没趣嘛。”

三个人步伐稳健,走近太后跟前,郑如玉将食物呈敬在御膳桌上。接着,她掀开瓷钵盖子,嗓音清脆地报上面名:“玉树生香庆寿诞,敬请太后御览品尝。”

慈禧眉毛一挑,注视地瞧着汤面:器皿与食物呈碧绿一色,浑然一体,宛如天工雕琢的一尊美玉。食物上面清馨馥郁,弥漫的热气袅袅升腾,仿佛有如丝缕的夏雨拂上面颊。太后筋了鼻子,轻嘘一嗅,一股玫瑰的芳香透过鼻翼,沁入心脾,有了种怡然的沉醉之感。随即,她往前探探身子,凑近钵边,凸起秀唇,轻轻地吹去濛濛的雾气。顷刻之间,眼前出现戏剧性的一幕,一幅奇异美妙的画面迸入了眼帘:瓷钵里丽水清波,如同轻风徐徐拂过,荡漾起微微涟漪。九朵红色的玫瑰花蕾,轻盈地漂逸在碧波之上。转眼之间,它们于朦胧之中仿佛获得新生,在时隐时现地不停变幻。

太后双眸一眨,仔细看着:汤面绿黛氤氲,暗香浮动。几朵艳红的玫瑰花蕾,在沐浴之中焕发生机……慢慢地舒动着躯体。多变的花瓣,渐渐地由外及里,一层一层悄然无声地剥展开来。一朵一朵绿中吐红,娇艳欲滴,好像几位舞动薄莎的美丽仙子,俏媚多姿,有如梦幻般地灿然绽放。

慈禧聚权贵于一身,天下的美宴何曾未见?眼前这钵简单的绿面却是美轮美奂,分外诱人。观赏花朵的绽放过程,已经垂涎欲滴有了食欲。她伸出舌尖,抿了一口汤汁,汤水清香醇郁,滋喉润肺,心里舒服极了。接着,执起银筷,挑起一缕面条缓入口中,裹在齿颊间慢然一嚼,口感柔韧适宜、味道芳香甘甜。她微微地闭上眼睛,清宫的乐曲响在耳边,仿佛天衣飞舞,身心遨游在五彩的云雾之中,飘然欲仙地进入梦境,脸上泛出一抹欣慰的笑意。

然后,慈禧转过脸,瞅着几个小厨子说:“汤面做的不错,色彩红绿呈祥,味道芳香馥郁。‘玉树生香’的面名也精致典雅,象征着福禄吉庆!你们年龄不大,是从哪里学来的这门厨艺?”

郑如玉恭敬谨慎,坦率地回答:“启禀太后,小民原籍东北岫岩,没有学过厨艺。只是受到梦境的启发,仅仅会做一种绿面而已。”

太后先是一怔,继而点点头。

御前的众臣,大多是溜须拍马,擅于眼目行事。他们面面相觑,都将谗言碎语统统地咽入腹内,岂能胆敢多言一句。

吃过寿面,慈禧神清气爽,十分高兴。殿前的文武百官也是余兴未减。

灵桂为了取悦太后,上前提出建议:“今日,庆贺太后寿诞大典,老臣愿意现场敬书一幅寿诞贺词,祝愿老佛爷喜庆吉祥!洪福齐天!”

当朝的文武百官,一致响应:“我们为太后现场敬书贺词,祝愿老佛爷寿典吉祥,洪福齐天!”

随即,太监搬来御用桌子,放到金銮殿前。再呈上大红纸张和墨砚,将各种类型的毛笔都摆放整齐。

一些大臣争先恐后,纷然欲试,都想借此风头博得太后赏识,求得官运亨通。

灵桂老臣傲然地走到御用桌前。太监为之铺上纸张,灵桂执起毛笔、饱蘸墨汁。随即起笔一挥,走笔圆润洒脱,运墨如行云流水。字迹跃然于纸上,丰遒苍劲,犹如龙蛇含锋藏骨一般鲜活。笔罢呵成,他双手擎起贺词呈给太后赏目、并高声口诵:

青鸟飞来云五色

碧桃献上岁三千

众臣百官,无不啧口赞叹。一位马屁精上前捧场:“启秉太后,灵桂大学士饱读经书,精通文赋,不愧是当朝的文魁之首。”

慈嬉听了贺词,瞅瞅字迹,未见露出喜悦之色。

随即,一位武官走上前去。他执起毛笔,饱蘸墨汁,役笔腕下有力,泼墨重中有轻、缓中欲急。字体有如龙飞凤舞,贺词更是不俗:

宴开贺龄酒

簪添益寿花

书毕,笔者将贺联展示殿前,请太后悦目御览。慈嬉漫不经心,一瞥而过,没有引起多大兴致。

一位文官不知情趣,跟着呈书献词。他挥笔放纵自如,运墨弛张有度,字迹犹如虎跃生风,万马奔腾。并且口词并茂、高声诵出:

福海寿山人不老

云弥树青岁长春

慈嬉眉头微皱,气色不爽了:“你们书写贺词,听来文句华丽,格调高雅!可是一经推敲,就感到浮造乏味,没有新意。”

继而,热切的场面冷静下来。众臣缩首不前,不敢有人献词亮字了。

李莲英挖空心思,处处围绕主子办事。瞧见郑如玉站在旁边,大胆地推荐:“启禀老佛爷,做面的小厨子不仅会做寿面,而且很有一些笔墨功夫。绿面馆的楹联就是出于他的手笔。他的措词贴切自然,毫无浮躁之气,将之醇香的美味宣传的恰到好处,颇具一种风格特色。”

慈禧嗔声回问:“开店的小厨子,也能写出文体规范的贺词来?”

李莲英毫不含糊,说的绘声绘色:“启禀老佛爷,小厨子的词联字迹精美,文句简练,内涵生动。让他为太后敬书一幅贺词,保准能为太后的寿诞大典增添一份喜气。”

灵桂睥睨了小厨子几眼,走上前去直谏:“启禀太后,面店的小厨子只是会做一碗绿面而已。当朝的百官大臣,文韬武略者比比皆是,怎么能让几个毛头小子姑且妄为、在皇宫大殿上卖弄笔墨呢。”

另一位官员也随帮唱影:“启禀太后,当朝的文武百官,不乏笔艺高深的佼佼者。何必让几个小厨子卖弄笔墨,搞不好就会闹出笑话。”

李莲英知悉大臣顾及面子,也揣摩透了太后脾气,坚持己见说:“启禀老佛爷,民众之中也不乏高深之士。先且不论小厨子文化高低,笔墨如何,待其写出贺词,亮出文笔让大家瞧瞧、众人再作结论也不迟嘛。”

慈嬉忽闪着睫毛,点了点头。

李莲英高声宣布:“请郑如玉为太后老佛爷敬书贺词。”

郑如玉听到圣旨,上前施礼之后,试探说:“启禀太后,小民认为,敬书贺词的最佳形式就是实不虚诞,文贵其真!”

慈禧似乎很对心思,表现出认可的样子。

郑如玉聪明机智,洞悉其内心地请示:“恳请太后出个题目,小民依据命题敬书贺词!才能达到真实生动,自然贴切的效果和意境。”

慈禧秀眼一眨,给出了题目:“你就用绿色汤面作为开头,写一幅贺词让我瞧瞧?”

郑如玉走到御用桌前。她执起毛笔,饱上墨汁,口随笔诵地泼墨写出:

玉树生香庆寿诞

天下之大,往往“无巧不成书”。世界上有许多事情都是难以想象和琢磨的。有时候,会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玄机和奥妙,甚至能够促就事情成败,或者成为一个人重大的命运转折点。

郑如玉写完上联,在思考下联。猛然间,旁边的御用寿礼桌上,一件莹光闪闪的玉器作品进入了视线之中。她眼神一怔,打量过去:这件“蟠桃献寿”的岫岩玉器,就是家父贮存在聚宝斋的货品。此时,她目睹神飞,竟然忘记场合,贺词的下句被抛到脑后去了。

灵桂就此老眼一眨,说起风凉话来:“启禀太后,小厨子所谓的实不虚诞,文贵其真,就是哗众取宠,嘴上说得好听。大家瞧其现在的样子,却是神色呆滞,笔墨干涩,写不出下句了。”

庄润田静观一旁,向桌面瞧去:玉器蟠桃晶莹闪亮,熠熠生辉!他灵机一动,走上前去,对出下句:“蟠桃献寿共岁华。”

郑如玉这才醒过神来,提笔写出:蟠桃献寿共岁华

笔罢。二人面向太后擎起贺联,合声朗诵:

玉树生香庆寿诞,

蟠桃献寿共岁华

慈嬉听了贺词,嫣然一笑说:“这幅贺词内涵深刻,意境超凡。玉树生香,象征长生不老!蟠桃献寿,象征益寿延年!词句实不虚诞,听来语出至诚,真切自然。行书清婉流畅,字迹也是娟秀美观。”

百官众臣,一个个缄口噤声,沉默不语。

小厨子登峰造极,在此抢了风头。灵桂心里很不服气,找茬贬斥:“启禀太后,小厨子的措词虽好,却是依据不足。其中的‘蟠桃献寿’一词,则是借用老夫呈敬太后的玉石蟠桃拼写出来。这种借花献佛的措词手法,如同剽窃和盗取差不多嘛。”

郑如玉受到诬陷,跪在殿前直言明奏:“启禀太后,小民郑如玉是岫岩玉器商人郑先瑞的直系后人。御用桌上摆放的‘蟠桃献寿’,就是郑家的磨玉作坊精心雕琢而成。小民依据岫岩玉器敬书贺词,完全是顺理成章,没有任何不妥之处。”

灵桂强势夺人,鄙视地反问:“小厨子胆大妄言,竟敢信口雌黄,声称‘蟠桃献寿’是自家产品,简直岂有此理!这件玉器蟠桃,是我专程去到聚宝斋选购回来,呈敬给太后的贺寿礼物。众所周知,岫岩玉器发展较晚,工艺技术落后,当地采掘的玉石毛料自古就被运往外地加工,怎么能够雕刻出这般精美绝伦的精品玉器呢?”

郑如玉接过话题说:“启禀太后,这件玉器蟠桃正是家父贮存在聚宝斋的货品之一。岫岩玉雕起步较晚,可是,家父目光远大,善于起用人材。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岫岩的玉雕技术工艺超前。灵桂大人呈敬给太后的玉器蟠桃,就是真实有力的最好见证。”

灵桂有些恼怒,挤出冷笑说:“启禀太后,莫听小厨子一派胡言。小厨子怎么突然摇身一变,竟又成为玉器铺老板的后人了?”

郑如玉慷慨陈词:“启禀太后,家父郑先瑞与京城聚宝斋有着多年的商务往来,合作其间建立起真挚的信赖和友谊。因为郑家遭遇不幸,父亲突然辞世。我们远赴京城,就是前来承兑家父寄存在聚宝斋的这笔玉器货款。”话到此处,她指着玉器蟠桃说:“御用的寿礼桌上,呈敬给太后的碧玉蟠桃,就是家父将玉器贮存在聚宝斋的确凿物证。”

灵桂阴沉着脸色,再度质问:“这件玉器蟠桃,是我呈敬给太后的贺寿礼品,这个小厨子空口无凭,根据什么断定就是你家的玉器产品?”

郑如玉说得有理有据:“启禀太后,凡是郑家的玉器产品,玉件的底部都刻有一个‘瑞’字作为标志。郑家玉器工艺精湛,具有地方特色,而且每一件作品的题材寓意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小民就此举证说明:这一件玉质蟠桃,总共由九个蟠桃组成,就是代表九九归一、富有至尊之意。其中,每个蟠桃的蒂部都有四片叶子作为衬托,象征四方拱贵,团结一致。小民所言一切属实,恳请太后明鉴。若有一点差错、小民甘愿受罚。”

慈禧的目光深邃,令人揣摩不透。一字一板地吩咐:“小李子,将玉器蟠桃仔细地查验一下,看看小厨子所述的情况是否属实?”

李莲英“嗻”了一声,走到御用桌前。他小心翼翼地捧起玉器蟠桃,仔细地检验之后,回禀太后:“启禀老佛爷,这件玉质蟠桃的标志特征,正如小厨子描述的丝毫不差。作品的底部清楚地刻有一个‘瑞’字。玉件总共有九个蟠桃组成,每个蟠桃的蒂部都有四片叶子衬托。若是不知其中底细,不晓得作品含义,是说不出这般藏真细节的。”随即,他用双手擎起玉器蟠桃,躬身呈敬在太后面前,敬请老佛爷亲自明鉴。

慈禧挑着眉眼,检查玉件的标志特征之后,脸上露出一丝快意。她抬手示意,令在场官员也为此检验鉴别一下。

殿前的文武百官,都查看了玉器的藏真细节。

随即,郑如玉跪在殿前,向太后请命:“启禀太后,经过现场鉴证,小民所言确凿、事实清楚。这件玉质蟠桃就是家父贮存在聚宝斋的玉器货品之一。郑如玉乃是玉器货主郑先瑞的直系传人,因此远来京城、就是到聚宝斋承兑玉器货款的。由于某种原因,双方尚未达成兑款事宜。小民恳求太后作主,请求有人秉持公道,去到聚宝斋为我等做个担保证人,小民才能顺利地承兑聚宝斋的这笔货款。”

庄润田和家燕也跪于殿前,齐声请愿:“恳求太后做主,我们的身份物证确凿,事实无可置疑。请求有人秉持公道,出面到聚宝斋为此做个担保证人。我们就可以兑出玉器货款了。今后,我们回到岫岩发展玉雕工艺,要为太后敬献更多的玉器精品。”

慈禧太后瞅瞅几人,盘问说:“小厨子的笔墨不错,文词也好。你们来到京城承兑玉器货款,为何又做起了绿面生意?”

郑如玉恭敬地回答:“启禀太后,小民开办面店生意,纯属无奈之举。我们三人来到京城,货款未能兑现,只能暂住下来。可是,日子久了,旅资耗尽,为了解决生计,才与面店老板做起了绿面生意。”

灵桂扫视了小厨子几眼,刁难地反驳:“启禀太后,聚宝斋商家有着百年信誉。几个小厨子泼癞无耻,竟然诬陷聚宝斋与其有帐务瓜葛,这是满口胡言,欺君妄上。”

郑如玉没有被强势吓倒,明确地说:“启禀太后,聚宝斋商家经营得法,信誉第一。赫宝珠老板确认本人就是货主郑先瑞的直系传人,愿意把货款承兑给我们。由于货款凭据被外人篡夺,暂时无法履行承兑手续。因而,要有担当重任的公道人为此士担保作证,我们才能承兑货款。可是,我们在京城举目无亲,一时难以找到相关证人,事情就此拖延下来。”

灵桂想要打压对方,冷笑地请示:“启禀太后,老臣学识满腹,乃是历届文墨魁首。今日,请求太后监督评判,我要与几个小厨子现场比试,瞧瞧他们的笔墨功底如何,能够拼凑出多少文词佳句。如果几个毛头小子的文词书法胜我一筹,我就亲自去到聚宝斋为其做个担保证人。”

郑如玉严谨务实,向老者抱拳一拘,回敬说:“灵桂大人学识满腹,文辞书艺堪称一绝。足以令小民肃然起敬,万分佩服!小民的学识偏颇浅薄,不敢在大人面前班门弄斧。家父贮存在聚宝斋的玉器货物,我们是有理有据,身份事实确凿。恳请文魁大人主持公道,出面为小民做个证人。小民将不胜感激,终生难忘。”

“老夫当真要现场比试,你们为何又要退怯?看来是底气不足,不敢应战吧。”灵桂自恃才高八斗,咄咄相逼:“几个小厨子,别以为贺词楹联书写简单,你们哪里知晓其中的深奥之处?贺词楹联乃是诗园中的一种文言载体,撰句的难度自不待言。词联看似简洁通俗,却是格律对仗严明,字音讲究平仄雅韵,内容也是承上启下,要求意义相近。想必几个毛头小子年少浅薄,已经是黔驴技穷了。”

庄润田血气方刚,决心就此一拼、坚定地回应:“启禀太后,我们乃是小民百姓,自知才学不足、文化浅浮。恰而,贺词与楹联正是民俗之中最为广凡、最为普遍的文化表现形势。小民愿意与文魁大人现场比试,恳请太后当场鉴证。如果我们赢得这场笔试,文魁大人答应去到聚宝斋为我等担保做证,可要说话算数?”

灵桂不可一世,“哈哈”大笑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老夫一语既出,岂能自食其言,当作儿戏?”话音未落,他昂然地迈向御用桌前,执起毛笔,挥毫写出:

麻姑酒满杯中绿

百官们众目睽睽,都是随声附和,啧啧赞美。

庄润田文思敏捷,信手拈来,而且词意连贯,更胜一筹:

王母桃熟天上红

灵桂眨眨老眼,笔墨一挥,又写出贺词:

寿考增宏福

众臣一旁观之,跟着捧场叫好。

庄润田当仁不让,对出下句:

太后更精神,

这句贺词深入浅出,直接吹捧太后。慈嬉含着笑意说:“措词新颖,优雅别致,而且自然贯通。”百官们一时不敢多言。

擂战两个回合,一时没有胜负。灵桂在蓄意贬低对方,挥笔写出:

福同海阔,乃文乃武乃寿

官员瞧着阵势,知晓这幅贺词很难对仗,都在嘀嘀咕咕地观看热闹。

庄润田不甘示弱,后蓄势强。他取譬善喻,竟然缀联成章,效果出人意料:

寿与天齐,如竹如梅如松

笔者喻用竹、梅、松的词句,巧妙地对出下联。词语意蕴深邃,上下合辙押韵,不仅表达出超凡的人格品质,也体现出雄心傲骨的一种精神境界。就此,给以灵桂有力的讽刺和回击,令在场的官员唏嘘不已、暗暗称绝。

灵桂没有战胜对方,反而丢了面子。他使出看家的本事,选用一整张红纸,平展地铺在地上。然后,扬手擎起碗口粗的一支长杆毛笔、饱蘸墨汁。随即,凝神注目,聚神于笔端,开始静心运气。待到手腕蓄满气力,笔杆就像铁杆一样立于纸上。接着,他走笔入神,书法洒脱自如……犹如行云流水,且笔下伴有细微的运墨惊风之声。间或,一横一竖,如有力拔千钧之威,一撇一捺,似有力挽狂澜之妙。四个大字雄浑遒劲、一气呵成:

凤享遐龄

灵桂收了笔墨,将贺词呈敬在大殿前面,让太后和众臣欣赏。

四个大字气度恢弘,笔意生动,犹如龙腾虎跃般鲜活。在场的文武百官,无不惊赞叫绝,一片喝彩!

一位中年文官捧场说:“启秉太后,灵桂大人敬书贺词,字迹刚劲飘逸,文词意境高深,书法精妙至极。在笔墨场上,灵桂一向独占鏊头,乃是真正的笔场英豪。”

一位武官也是极尽能事,跟着吹捧:“灵桂大学士老当益壮,如今不减当年。敬书贺词文笔精炼,词句佳美,书法技高一筹。”

庄润田站在一旁,正在思考对策、如何迎战对方。

灵桂自持胜券在握,自我标榜:“文墨造诣,决非空穴来风,要有日积月累的探索修练才能积淀而成。要有厚积薄发,天道酬勤的功夫而能为之。”话到此处,他大声说:“几个小厨子乳臭未干,竟敢在大堂殿前与我比试笔墨,请问……在场的文武官员,敢与老夫比试文墨者能有几人?”

百官之中有人嘲讽:“几个小厨子轻狂无知,自不量力。胆敢与当朝文魁比试笔墨,这不是自讨没趣嘛。”

“咳,几个小厨子真不识趣,殿前的官员文武兼备,人才济济。他们敢在这里舞笔弄墨,岂不是自讨苦吃?”

灵桂老臣手拍胸膛,讥笑讽刺:“咳,我早就料到,几个小厨子黔驴之技、就是拙劣的一招一式罢了。没有真正的本事,竟敢与老夫叫板,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你们比不赢我,就趁早认输,省得丢了脸面落得惨败下场。”

此时此刻,笔场就是战场。郑如玉胸有成竹地走上前去。在诸多不同型号的毛笔之中,她选择一支书写小楷的小号毛笔。决定以此对抗输赢。

殿前的文武百官,大多是扶强欺弱,一片嘲笑声哄然而起。

庄润田和家燕站在一旁,也是神色紧张,暗暗地捏了把汗。

郑如玉气定神闲,捻笔于上端,饱蘸金色墨汁。随即,抬起头,瞧见太后的锦袍上面密密麻麻地绣满了“寿”字,心里便是有了底数。接着,她运用细毫的笔尖,在一整张的红纸上面、轻松随意地描绘一种新型的文字框架。间或,走笔运墨……宛如潺潺溪水,线条清澈舒缓、蜿蜒流畅。随着笔墨的圈绘和延伸,一种大型的字体框架……逐渐清晰地展现出来。待到笔墨欲敛内收,妙笔生花的几个大字脱颖而出:

万寿无疆

这种写意独特的新型空心文字,在书法之林中堪称一绝。书写这种文字,必须意在笔先,准确地掌握字体的间架结构和笔划形态,字迹才能规范工整,准确自然。

郑如玉书写完毕,将大字展现在太后面前,高声朗诵:“敬祝太后万寿无疆!”

满朝的众臣百官,看到耳目一新的空心文字,脸上皆含叹服之色。

众臣中有人悄声议论:“今日,太后的寿诞大典,想必讨个口彩、图个喜庆吉利。几个小厨子迎合了太后心愿,一定是胜券在握。”

也有人说:“灵桂乃是正宗的皇亲贵胄,很受太后器重,一定是稳操胜券!”

两种不同文字,摆放在大殿前面,看上去各有书法之妙。众臣百官都是叹为观止,自然要对比一下。

灵桂书写的:凤享遐龄。笔墨铁划银钩,字骨雄健峻拔,笔锋势若风云,起伏跌宕。书艺之精美,神韵风采俱佳,谓之书法大师是无疑的。可是,由于笔划过大,墨迹显得稀疏,出现一些枯笔之处。

郑如玉书写的:万寿无疆。四个大字圆润饱满,红彤灿烂、金光闪闪,字体的结构端正严谨,韵隽气贯,乃是书法自成一体!看上去疏朗爽健,静中有动,而且大气磅礴,豪迈壮观!真是“信手拈得俱天成”,将之空心文字的书写手法发挥到了极致。

慈禧瞅瞅“凤享遐龄”,目光一扫而过。看到金光闪烁的“万寿无疆”。她眉目舒展,欣喜之情已经不可名状。太后身位至尊,聚权贵于顶极,只有“万寿无疆”才是她最为喜闻乐见,最感到欢欣悦耳,也是心目中最大的愿望和梦想。今日的寿诞庆典,得到这样别具风采而又象征喜庆吉祥的“红大”祝福!慈禧感到无比快活,无比欣慰,就像获得一件向往已久的心爱之物,脸上泛起一抹惬然的笑意。

笔战结束,胜败不辩自明。众臣们噤口哑言,不敢说话了。

灵桂觑觑老眼,瞅瞅太后的神态表情,有些吭吭哧哧了:“启禀太后,几个小厨子负才狂放,采用空心文字对抗老夫精美的书法大字,试图以雕虫小技蒙混过关。”

郑如玉三人跪叩于殿前,郑重地请求:“启禀太后,这场文墨的笔试结果,恳请太后当场明鉴。倘若小民占居优势,相信灵桂大人一定不食前言,亲自去到聚宝斋为我等担保作证,小民在此给太后谢恩了。”

灵桂气得脸色发紫,站出来狡辩:“老夫身为朝廷命官,岂能接受小厨子随意差遣?”

慈禧瞅瞅灵桂,半嗔半笑说:“小厨子的书法虽系雕虫小技,笔法却是不拘陈规,雄厚稳健。而且一扫平庸呆板之弊,具有独特的文字风格。不论是笔墨形体,还是词句内涵,都是无可挑剔。百官们看在眼里,都一目了然。灵桂尚书身为朝廷命官,正宗的皇室贵胄,既然大话出口,岂能在众人面前失去信誉?还是去到聚宝斋给小厨子做个证人吧。”随即,她转过脸,指派李莲英:“小李子,你陪同灵桂尚书去到聚宝斋商家核实一下,事情不论真假、前去一问便知。若是小厨子所诉的情况属实,就让灵桂做个证人。大家促人和事,做个人情不就得了。若是查证事实不符,小厨子犯了欺君之罪、也要严惩不贷。”

原来,灵桂老臣不仅是当朝命官,也是地道的皇室宗亲。他是爱新觉罗、顺治帝的第五子,常宁的七世孙,爱新觉罗、务本之子。此人的姓名总称是:爱新觉罗、灵桂。灵桂身居高官,学识渊博,挂职的官衔真就不少。有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总裁、笔墨文魁等头衔。在慈禧太后面前,灵桂也是一位极具身份的重要人物。

此时,灵桂笔场失意,丢了面子,感到刺痛自尊而心生不满。他气得胡须乱颤,愤然地扭头一甩,竟然将顶戴的官帽掼到了地上。

身边的属僚瞧见情景,把官帽捡起来。弹去灰尘之后,又给灵桂戴在头上。

李莲英一心讨好主子,也不想得罪灵桂,悄然请示:“老佛爷,若是小厨子话语属实,真的让灵桂出面作证吗?”

慈禧心里有数,低声说:“瞧其小厨子的步履举止,还有言谈的语感,很像是个女孩子。如果没有智慧和底气,没有确凿的真实凭据,人家怎么敢轻易来到京城兑取货款呢。”

李莲英恍然大悟。走近灵桂跟前,奉劝说:“灵桂大人,太后的寿诞大典,想要讨个喜庆吉利,讨个宏福的口彩!老佛爷一言九鼎,咱们不能扫了这份兴致。”

灵桂心里不服,又不能违背太后旨意,一时闷声不语。

李莲英八面玲珑,小声劝说:“大殿面前众目睽睽,灵桂尚书好歹也要糊个面子。就此,大人还是识些时务,去到聚宝斋核实一下。若是小厨子话不属实,我们就狠狠地将其教训一顿。若是情况属实,我们就做个和事老,为之出面做个证人。依我看,这也是为大人扬名立传的一次大好机会。”

灵桂话已出口,无法诋毁,只得点头答应。

郑如玉、庄润田、家燕三人,跪在大殿面前向太后叩头谢恩。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