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利月(越国笑笑生、谭宗恒)的头像

朱利月(越国笑笑生、谭宗恒)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06/24
分享

戏说李白

戏说 李白:

矮子的“本色”、巨人的“影子”

 ——史海漫步

读李白,有两个迥然不同的版本:

有人说,李白是诗人的本色,政治家的影子。而我的大学老师——“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的关门弟子吴熊和,当年在给我们解读李白时,则说李白他老人家是政治家的本色,诗人的影子。比照这两种说法,我倒以为后者的观点对李白可能更加贴切些。

从诗人的角度看,作为中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大师的李白,他在传承春秋战国屈原、老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基础上,凭借天马行空、纵横驰骋的独特思维,舒展豪放不羁、蔑视权贵的张扬个性,紧扣怀才不遇、人生如梦的生活主题,巧用大胆夸张超越现实的跳跃式想象,简直把我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诗歌创作,推向了一个旁人所永远无法企及的极致高度: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因此,古往今来,只要一提起诗人的李白,整个天下恐怕没有几人会不服。但是,如果一说起政治家的李白,恐怕就没有几人会佩服了。

说李白是“政治家的本色、诗人的影子”,是因为李白一生几乎全在苦苦追求辅佐君王济世悬壶的从政之梦。作为政治家的李白,年轻时他就有“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宏大的的政治抱负。尽管李白后来曾得到不少朝中贵人的鼎力推荐相助,唐皇李隆基也非常仰慕他的才气,甚至还特地给了他一个跟班当差翰林学士的头衔,但到头来,这老李还是没有当好官,当长官。匆匆登场,却又匆匆谢幕。没过多久,即被遣送出宫,从而漂泊江湖,落寂一生,始终难以舒展其胸中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倒是由于这“影子”和“本色”在李白一生中的苦苦较量:怀才不遇,愤世嫉俗,悲愤苦闷,傲视权贵,纵酒消愁,纵情豪歌,狂放不羁……等等,就是这现实和时空的角色错位,本色和影子的叠加纠缠,才终于使李白的“影子”得以强化,从而催生和造就了唐代这位杰出的“诗仙”。

矮子的“本色”,巨人的“影子”。

这就是李白一生所走过的路。

李白政治家的“本色”为何矮化?换言之,李白为何当不了官?

在我看来,主要原因在于:

其一,李白不具备政治家的素质。

政治家在官场上行走,必须能屈能伸、乖巧机变、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但李白却很难做到此,个性耿直的李白宛若安徒生童话中的“小男孩”,素向喜欢实话实说,只会直面交锋,根本不懂得迂回包抄,王顾左右,因而,他的“本色”矮子,也就成为必然。

其二,恃才傲物,戏弄权贵。

诗人的李白,确实也曾风流无比。坊间的传说曾有“御手调羹、国忠磨墨、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之说。

相传天宝元年李白赴京赶考,由于李白坚不送礼,考试那天,尽管李白一挥而就,交了头卷,但仍遭冷落,甚至还遭主考监考当场的无情戏弄。主考杨国忠一看李白的名字,提笔就批:“此等书生只配与我磨墨。”而监考高力士则更绝,“磨墨是抬举他了,我看只配脱靴。”

一年后,有个番使来唐朝递交国书,上面全是些密密麻麻的的鸟兽图形文字,满朝人全看不懂。于是,朝中有人向唐皇推荐李白,说多才的李白或许能懂。这李白确也有些能耐,看了番书后,当即冷笑道:“番国要吾朝割让高丽一百七十六城,否则就要兴兵杀来。”玄宗问当朝文武有何良策,结果朝中大臣均人人目瞪口呆。无奈,玄宗只得又问计于李白,不料,李白却轻飘飘地说,“这有何难。明日代我面答番书,令番国拱手来降。”

次日,李白上朝,见杨国忠、高力士站在满朝文武之首,就对玄宗说:“臣去年应考,被杨太师批落,被高太尉赶出,至今神气不旺。请万岁爷吩咐让老杨给臣磨墨,叫老高给臣脱靴,臣意气才高,方能口代天言,不辱君命。”尽管杨高二人怒气冲冲,但皇命难违,只得从命,屈身伺候。于是,李白大笔一挥,写下一封措辞很严厉的诏书,吓得那番使当场叩头求饶。

尽管多才的李白意气风发,当场立下一大功,但国忠磨墨、力士脱靴,却也让李白由此得罪当朝权贵,并为之后的被遣送出朝廷,埋下了伏笔。

其三、纵情酒色,疏于政事。

在我国古代,以明经科(考政治、哲学类)考中进士的人往往被人所看不起。当时民间曾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

相传唐代诗人元稹(明经科及第)官至宰相后去拜访鬼才李贺,这社会地位低下的李贺,竟拒而不见,就是因为李贺从心底里瞧不起元稹这位明经科及第的进士。

据有关资料记载,少有壮志的李白为了施展自己胸中的抱负,也曾经去官场赴考。但由于看不惯官场请客送礼那一套,也由于极度自信老子诗歌天下第一,因此,此后李白再不赴考。

为了不通过科举考试来伸展自己的政治抱负,青年的李白曾经笔走偏锋,直接去拜见当朝宰相,并递上一张名气极为响亮的“海上吊鳌客”的名片。

宰相一见,呵呵,海上吊鳌客,好大的口气呀!就笑着问他:“以何为线,以何为钩?”李白答曰:“以云为线,以月为钩。”宰相又问:“以何为饵?”李白再答:“以天下不义之士为饵。”

但最后,却也不了了之。多亏朋友“太子宾客”贺知章和御前道士吴筠等人向李隆基极力推荐,落魄的李白才总算跻身官场,当了一名跟班的翰林。

本来李白进朝做官后,理应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但他却始终没把本职工作放在心里,而是和京城贺知章等“八大名士”(酒友)们,日夜沉浸酒场,寻欢作乐。有时候,玄宗有事找他,也只得去长安的酒楼。当最高领导到了眼前,这酒眼朦胧的李太白却还酒嗝连连,满嘴胡咧咧呢。对此,杜甫有诗为证: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其四、参与官场内部争斗,差点送了性命。

在永王李麟和唐肃宗内部的宫廷夺权内讧中,李白站在永王李麟一边,为李麟效力。后来唐肃宗继位,于是,李白就成了宫廷争斗的牺牲品。好在肃宗并不打算杀李白。唐肃宗乾元二年,李白在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放还,在江夏遇见长安故人韦冰(南陵县令),满腔悲愤之下,李白便写下了《江南赠南陵冰》。诗中弥漫着诗人大梦初醒的痛心自白。爱国的壮志,济世的雄图,竟成了天真的迷梦,真实的悲剧。

解读历史,政治家李白的一生,仅仅只是做了一个短短的南柯一梦。而且,梦醒时分,往事不堪回首。但诗人的李白,倒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非常独特的标志。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

矮子的“本色”,巨人的影子。

李白的一生,似乎又重复了这样一个并不新鲜的故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