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山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源自清代朱皤的《万年觞》剧本,后世人整理于启蒙幼教的《增广贤文》,而事实上真的这样吗,每一个为儿女之人,真的就没有嫌弃过白发糟糠一样的老母亲。
这样的列子,举不胜举,据说法院每年审理的民事案中,就有不少是嫌弃生母丑陋和拖沓,不讲卫生的。更不说要现实生活中还有多少父母忍辱负重,为保住儿女们的脸面而不愿上诉到法院。
其实这句话应该倒过来说:母不嫌儿丑,狗不嫌家贫。一只好狗永远只忠于自己的主人,根本不在乎主人的贫穷与富贵,就是每天舔米汤它也愿意一生一世跟随。而人就不同了,人的思维是多方位的,是会随着环境、身份的变化而变化,有的人一旦身份地位变了,父母就不在重要了,更有甚者认贼做父做母,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见,比如时下流行的干爹干妈,大多就是这类攀龙附凤结出的果实。战争年代就不要说了,视父母如草芥的例子数不胜数,就像那些卖国求荣,不惜在主子面前卑躬屈膝,邀功请赏的汉奸。但也有人是天生下来索债的,父母就像前世欠了他万贯家财,于是才有啃老一族的诞生,悲剧在人间愈演愈烈。
相反每一个母亲决不会嫌弃自己的孩子,不管他(她)有多丑,无论是先天的不足还是后天意外造成的,只有父母会不离不弃地陪伴你,不管你是出息了还是一无所有。父母总是默默无闻地付出,父母恩深就像皓月当空一样明亮,这样的品格像菩萨一样不计得失,大爱无疆。菩萨之所以成为菩萨,就是因为她心胸宽广能包容下这世间的美丑,对万事万物都持以慈悲的胸怀,所以我说母不嫌儿丑才是大道理,是人间的真谛。母亲就像菩萨一样地光芒万丈。而儿不嫌母丑那不过是空洞的教化,一种误人子弟的人生修为,应该竭力纠正与废除。
浩瀚天地间,唯养育之恩最难报。母不嫌儿丑,何时何地只要他老人家活着,就有一种牵挂在心间,就有一种牵挂令天地动容。所以这样的句子应该万古流芳。我们每个人,无论活到多大岁数,父母在你就还是个孩子,就不能称呼为老人,就是你的儿女三十岁,四十岁,你也还是母亲面前的孩子。
“子欲养而亲不在”,当你的母亲离世了,你就成了半个孤儿,当你的父亲也离开了,就算你活到一百岁也还是孤儿。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当父母离开后心里就像缀着两个铅砣,想高兴而高兴不起来,想快乐而找不到快乐的理由,一种郁闷在心间似乎要持续到生命的终结........这种感觉,想必每一个人过中年丧失父母的儿女都会有我一样的同感,除非他是不肖子孙,不配为人子女,更不配为人父母。
我有个朋友,父母在的时候疏于照顾,经常嫌弃父母的不爱干净和唠叨,于是就为父母找了个保姆,她认为这是对父母最好的孝敬,直到有一天她的父亲突然离世她不在身边,这时候她才幡然醒悟,感觉自己多么大逆不道,但可惜悔之晚矣!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句话的喻意是美好的,但今人和古人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而母不嫌儿丑,狗不嫌家贫是亘古以来就存在的,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有“虎毒不食子”这句话,相辅相成地阐述更能证明亲情的千丝万缕,就算打断骨头夜也连着筋。正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这是千古不变的名言。我以为这句话应该用凿子(以示心诚)雕刻在石碑上,让它矗立在每一个学校的门口,让儿女们自小接受扪心自问的反省。
天下之爱多姿多彩,有人爱花有人爱草还有人喜爱宠物,有人经济宽绰喜欢收藏古董字画,相反找情人的,出轨的,不计后果爱上赌博的,都是因为一个爱字,但爱与爱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世间最美的爱最大的爱莫过于孝敬父母,尊老爱幼。
歌手陈百强有首歌叫《念亲恩》,风靡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不过那时候我的我不大喜欢,直到我的父母离世后,我才真正感受到了这首歌的真髓,直到现在每当我听到这首歌,就会泣不成声:
长夜空虚使我怀旧事/明月朗相对念母亲/父母亲爱心/柔善像碧月/怀念怎不悲莫禁/长夜空虚枕冷夜半泣/遥路远碧海示我心/父母亲爱心/柔善像碧月/常在心里问何日报/亲恩应该报/应该惜取孝道/惟独我离别/无法慰亲旁......
歌声孤独,凄迷,悲壮,就像一个人孤独行走在下雪的人世间,失去亲人的痛无法忘记,忧伤像沟壑无法填平,我们每个人,不正是在秋风中翻滚着的最后一片落叶,形单影只,最终只能在怀念这条路踽踽独行,自言自语,其孤苦伶仃的样子注定了整个世界像一座孤儿院,而这院中只有自己一个人。
近十年了,我一直没有忘记双亲离开的痛,正如我说的心中缀着二个铅砣,一个是父亲,一个是母亲,心中再难装下这个世界其它景物了,哪怕在沉浸在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中,我还是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父亲和母亲。
牢记父母恩深高于天,大于地,我想,这是普天下每一个儿女心中必须加持的戒律。明白这一点,余生才会行得堂堂正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