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南山的头像

南山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4/15
分享

我的祖爷爷


 

                    

 

他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地位,没有排名,就像空白一样,整个人从来好像没有在人世间出现过。

但在故乡的地方志上,他是永垂不朽的,人们把他称作“教坛先圣”。

他叫余钊,李大钊的钊。我之所以这样说不排除私心,告诉大家叫钊字的不乏一些历史名人,以此来说明我的爷爷并不简单。

他出生于1873年冬天,当时的我们余家还延续着书香门第,自祖上从大明朝戊边来到云南,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祖爷爷的父亲是个塾师,祖爷爷的爷爷那一辈是个五品知州。

祖爷爷聪明好学,少年时就已经熟读四书五经,对唐诗,宋词,楹联都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尤其是一笔小楷写得尤为工整,深受其父亲喜爱。

十六岁那年,祖爷爷已俨然是一个小老师,和父亲一道教书育人已经在方圆十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祖爷爷发誓要一辈子做个教书匠,要把自己一生从父亲那里学到的东西倾其所有教授给后来者,他年少的心像水晶一样透明,像故乡缓缓流淌的甸溪河水,饱含了对这片土地无限的依恋。

18岁的时候,祖爷爷的父亲去世,他并正式聘任为代授教师,一干就是六年,六年里他尊师重道,克己奉公,起早贪黑像一只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像春蚕一样吐丝,至二十四岁的时候深感自己的学识浅薄,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于是,他只身辞去待遇不不错的代授教师,只身一人前往昆明求学。

1897年1月15日,也就是光绪二十三年的头15日,这一天,我们天才的浪漫主义使人徐志摩诞生。我的祖爷爷已然收拾好行装,匆匆忙忙踏上了去省城的路途,在昆明他闭关将近一年多,直至1898年顺利考入云南省会两级师范学堂。同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纠集顽固势力发动政变,捕杀变法首领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六君子,戊戌变法宣告失败,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这对祖爷爷的打击很大,那段时间基本是茶饭不思,卧床不起,甚至对未来有些茫然。

但祖爷爷勤奋好学,深知只有知识才能改变积弱已久的中国。于是下定决心,排除干扰,努力学习。

1900年,北京,天津不断爆义和团起义,接着引来八国联军的大肆掠夺,北京陷落,光绪,慈禧不得不逃亡陕西避难。全国上下一片动荡不安,祖爷爷也坐不住了,不在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他开始走向社会,接受新的知识,新的考验,新的必须面对的国情与现实,他不得不腾出很多时间参加一些聚会,探讨时局。也是在这一段实践他开阔了视野,明白只有知识和革新才能拯救旧中国。

1901年,祖爷爷学成归来,县令黄炳南摆酒接风,并邀请他到弥勒桂香书院执教,任高级教员,直至民国六年被提升为弥勒高等学堂校长。

祖爷爷的一生桃李满天下,他任教期间劳逸结合,灵活教学,尤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食能力,深得社会好评。据说现在的弥勒五中,以前的弥勒一中里面的柏数,槐树,桂树,就是祖爷爷带领学生们亲手植的。不仅如此,祖爷爷还带领学生们种田种地,生活自给,让莘莘学子们免去生活的后顾之忧,专心读书。相传城南以外的大面积土地,当年就是划归弥勒中学所有。

祖爷爷一生尊师重道,以前的弥勒中学内还有他督造的孔子石牌坊,也不知现在还在不在,我当年在一中读书的时候尚未被破坏。

祖爷爷倡导读好书,读巧书,不赞成读死书,死读书,他排斥一切教条的教学,在那个年代勇于革新,用白话文教学,为弥勒最早的教学教育奠定了基础,因此被后来人称为“教坛先圣”。

他曾在民国早期的同学录中写道:诸同学皆年富力强,各学科多有心得。以后当努力服务教育,热心教授新徒,将见十年后,教育虽不普及,而相去亦不远矣。况有继诸同学而为之者,不知凡几。吾县如是,全省全国如是,则人人得受教育及科学之洗礼,扶贫弱为富强,亦不难矣.他希望人人得以读书,学习科学技术,只有那样国家才会由弱变强。早期的理论就如此精湛,如此富有预言,如此视野之开阔,为后世人树立了典范。

1944冬天年,我的祖爷爷病逝于家乡弥勒县城,终年71岁,出殡之日上至县长,下至普通黎民百姓沿途相送。弥勒中学送去挽联为:

泰山仰文宗,忆当年绛帐传经,程门立雪。

襄阳思耆老,惊此日玉楼作赋,道山陨星。

这是我祖爷爷既不光辉,也不灿烂的一生。他以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实践了热爱教育的一生。

祖爷爷那辈至爷爷这一辈,余氏家道中落,尤其是父亲在1939年冬天被爷爷赶趁祖爷爷教学未归时躲着把父亲卖了,祖爷爷四处寻找,并嘱托余家的二个后人我的大爹和二大爹,一定要找回父亲。

祖爷爷死的时候,还不知道他的孙子我后来的父亲流落哪方?祖爷爷是带着遗憾走的,很多年前大妈说:你祖爷爷走的时候闭不下眼睛,口口声声念着他的三伢子(父亲居老三,小名就叫三伢子)。后来还是大爹强迫合上了他的眼睛。

缅怀先人,我庆幸自己也还算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尽管到爷爷这一辈余家算是彻底散了,但祖爷爷的风范现在每当翻阅县志,我就看到了他刻苦求学的一生,认真教书育人的一生,值得我利用一篇短文,将他写出来,也是弥补县志中收录得太框套,太不尽人意的补充。

像一颗流星,祖爷爷划过故乡的天空一次却明亮了故乡到现在。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