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贠靖的头像

贠靖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5/07
分享

贠靖:回民巷的前世今生

巷子,又叫“胡同”,是最接地气,最能窥到一座城市内心深处本质的奢华与淡然的一扇窗户。所以说,要了解一座城市,喜欢上一座城市,一定要到这座城市的“背街”里去,寻一条巷子,一个人清空内心的繁杂,走走停停,慢慢地去体味、去感受。

回民巷,是西安人对北院门的习惯称谓。这是最能勾起老西安人记忆的一条巷子,也是最能代表西安这座城市的一条巷子,就像北京的王府井,南京的夫子庙,福州的三坊七巷。

一条巷子,从南头鼓楼底下的门洞里穿过去,是一眼望不到头,熙熙攘攘、烟火气很浓的小吃门脸。走近了去,有卖肉夹馍、麻酱凉皮、炒凉粉、羊肉泡馍、蜜枣甑糕、粉汤羊血、胡辣羊蹄、红柳烤肉、冰糖葫芦、小糖人的,也有卖椒盐核桃、糖炒栗子、酸梅果脯的,亦有卖民间手工缝制的虎头鞋、虎头帽、虎头枕的,什么都有。但若是从北头的西华门那边穿过去,看到的则是上千年的历史遗存。迎面的石牌坊上“秦皇汉祖文武盛地,南鼓东钟声闻于天,”“八百里秦川物华天宝,五千年历史人杰地灵,”几行金色的碑刻苍劲有力,熠熠生辉。牌坊下的石狮脚踩莲花盘龙祥云底座,昂首低吟,旁边红墙黛瓦的明清建筑雕梁画栋,简约沉静,那屋脊上、瓦片上,无处不闪烁着历史的斑斑痕迹。

北院门位于宣平里,在唐代是皇城的一部分,当时的尚书省即位于此处。到了宋、元两代,这里为京兆府、奉元路(西安府)所在地。据《明清西安词典》记载, 洪武十三年修建鼓楼后,北院门街道便已成形,鼓楼附近也成为“衙门”集中区域。鼓楼北有“都察院”,西北有“巡按察院”,西南是“按察司”,东南是“西安府”,正东则是“布政司”。

到了清中后期这里改为宣平坊。北院门街北正对着陕西巡抚衙门,街东有“粮道署”、“布政使司署”。与此街南口相连的竹笆市以西,是被称为“南院”的陕甘总督衙门。

庚子那年,慈禧太后与光绪帝来西安避难,便将行宫设在此处。刚到西安,慈禧太后落脚南院,但她嫌南院房屋狭小,不够气派,就移驾北院巡抚衙门。从光绪二十六年至二十七年,近一年的时间里,北院作为“行宫”,成为全国的行政中心,朝廷公文奏章,晋见官员,各省进贡,都在北院办理。与此同时,北院门的各种银号、店铺应运而生,车水马龙,盛极一时。

据《西安老街巷》记载,慈禧于光绪二十七年离开西安后,北院行宫一直空着,按清廷的规定,皇帝住过的地方,任何人不得再使用。据说,后来的陕西藩台樊增祥因在这里请了一次客,遂被清廷撤职,声言永不续用,后经宰相张之洞说情,一年后方又被启用。

民国时期,北院作为陕西省政府所在地。辛亥革命后,张凤翙陆建章都曾住在北院, 冯玉祥督军陕西时也住在这里。西安事变前,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住在北院,“西北黄埔”军校也设立于北院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邓小平主持下,“中山军事政治学校”在西安“北院”成立,建国后,西安市人民政府长期在这里办公。

从北院门进去,有西羊市、化觉巷。西羊市在元朝时就已形成以羊只与羊肉交易为主的集市,因此最早叫羊市,到了民国时期,为了与西安城内东大街南侧的“东羊市”区别,改名为西羊市。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这里一度改名 “红歌街”,后来又恢复了西羊市的名称。

清朝末年,在这条小巷内,有多处坟园。因在同治年间,官府不允许西安城内的回民出城,回民去世后,只能在城内的空闲地带安葬。当时整个回坊,有十多处回民墓地。

如今,西羊市几乎是“回坊”中最喧嚣的美食地,整条街巷都是小吃店铺,西安当地的小吃在这里基本上都能找到。

进西羊市西行数十米,是高家大院,占地四十余亩,内有房屋八十六间,属三院四进式砖木结构四合院,其主体为明崇祯年间所建,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院内砖墙又高又厚,且全是用糯米汁搅拌石灰、黏土、细砂砌成,坚固异常。 “高家的墙,马家的房,米家的金子拿斗量”,这句巷子里流传已久的顺口溜,道出了北院门曾经的显赫。明崇祯十四年,高家先祖十二岁时便参加科举,被钦点榜眼,官居太司,崇祯皇帝御赐宅第。当时进北院门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清乾隆帝御批 “榜眼及第”牌匾。

西羊市有一条旁支小巷,叫化觉巷,巷内有一座清真大寺,是西安城内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也称东大寺。该寺始建于唐玄宗天宝元年,距今已经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据寺内碑石及《西安府志》记载,该寺明成化十八年改寺名为“敕赐清修寺”,经明洪武、成化和清嘉靖、万历、乾隆年间数次修葺扩建,逐渐形成了规模宏大、楼台亭殿布局紧凑、疏落有致,灰墙绿瓦庄严肃穆的明清风格庞大古建筑群。

位于化觉巷125号的安家宅院建于清末,距今约有二百年历史。安家宅院是一个精致的四合院,整个院落有一条明晰的东西向轴线,是典型的清代青砖灰瓦建筑。安家祖先善于经商,当时主营蜡烛买卖,生意兴旺,曾以西安为基地,垄断了整个西北五省的蜡烛市场。由于经济上富有,安宅从初建时就超出了一般民宅的建筑水平,重视房屋结构与审美,聘请了当时高超的工匠精雕细琢,整个院落不失为一件古朴典雅的艺术品,从院内遗存建筑上精巧的木刻和栩栩如生的砖雕,依稀能辨出其工匠艺术造诣之高。安家宅院自建成起从未进行过大的维修,小型修缮也仅限于室内维修,宅院的现状基本上保持了历史原貌。

在回民巷有很多百年老字号,如桂坊斋羊杂汤,贾三灌汤包子,永兴坊果仁糕,甘棠里甜食铺,五韵丰新派清真菜,还有“里巷”民宿,“不舍长安里.闺”客栈,沿着楼房间窄窄的石板小径走进幽深的巷子里,抬头望去,宛若“一线天”。巷子口不时传来阵阵吆喝声和呱嗒呱嗒清脆的、脚跟叩击石板的声音,让人心底不由泛起一股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

回民巷的小吃皆很有特色,那卖肉夹馍的铺子最火,乍一看,门脸上有一幅对子:“肉在馍中千人尝,五味调和百味香”,再看时,前头已排起了长队。千层羊肉饼层次分明,色泽焦黄,脆而不碎,油香不腻。蜂蜜凉粽子精选优质糯米制作,吃时要用丝线拉成薄片,盛入小碟之中,佐以白糖、玫瑰、蜂蜜、入口清凉,香甜可口。黄桂柿子饼以临潼特产“火晶柿子”和面作皮,再配以黄桂、玫瑰、桃仁、白糖、冰糖、青红丝等,用木炭火架起鏊锅慢慢烘烤而成,表面呈栗子黄,入口绵软香甜。甑糕以糯米、红枣为食材,相间叠放,铺三四层,文武火蒸熟,揭开锅盖,红白相间,色泽鲜艳,粘甜味美。还有一种镜糕(经常有人把镜糕和甑糕混淆,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小吃。)以江米粉为主料,在小巧的竹木笼屉里垫上薄铁片,填实江米粉,撒上红、绿、黄三色糖,着再加上切碎的青红丝,一屉一屉的摞起来如宝塔状。宝塔尖有一机关,待蒸到火候,蒸汽一冲,会发出呲呲的长叫声。从笼里倒出来的镜糕,白白嫩嫩,状若小圆镜,吃的时候蘸上芝麻和糖,味道亦很特别。清人有诗云:“柳荫槐下清昼长,镜糕担子亦生香”。回民巷的腊牛羊肉也很出名,慈禧移驾北院门时,有一天清晨,乘御辇出巡,途经北广济街南口的迎祥观,忽闻到一股浓郁的腊牛肉香味,急命停辇, “御口恩尝”。品尝之后,大加赞赏,并传谕列为贡品,赐匾“辇止坡”,吩咐肉馆掌柜精选特制,日日供奉。

除了住的吃的,这里还有银坊,香囊铺子,漫画铺子,古缘洞,茯茶镇和皮影戏馆,每一处,都需要静下心来,走近了去,慢慢地用心去品味,才能隐隐触摸到其动人心弦的灵魂,以及那份悠远、雅致、曼妙。

清晨,天色将亮未亮,穿过空荡荡的巷子,走进亮着一抹灯光,门脸里溢出缕缕白气的羊肉铺子,身材矮胖的回族大娘热情地打着招呼,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上边飘着星星点点嫩绿的香菜末,闻一闻,诱人的香味直沁心脾,喝一口热汤,浑身的毛孔立刻舒展开来,每一颗细胞都兴奋地跳动着。闭上眼,让羊肉的鲜香和滚烫,在身体里一点点地漫延扩散,延伸到每一个神经末梢。睁开眼,瞅着慢慢亮起来的天色,听着由远而近,越来越稠密的脚步声、嘈杂声、吆喝声,就觉得整个城市从这里苏醒了,在那一声声吆喝中慢慢地坐起,伸展腰肢,神情活跃起来。

到了下午天色微暗,这里又开始上演一天中最为热闹繁华的一幕,巷子里灯火闪烁,烟雾缭绕,叫卖声此起彼伏。

走进巷子深处去,恍若踏进了十里秦淮烟花柳巷,心也跟着一深一浅地摇荡起来。走着走着,脚步慢下来,时光停驻,不惊不扰,一个人安之若素,于清浅的夜光里,静享繁花深处的孤独。

待到转上一圈出来,巷子口婆娑的树影下,传出阵阵咿咿呀呀、铿锵婉转的秦腔棒子。皮影戏馆里,一出老腔《三英战吕布》开始上演,伴随着悠扬的胡琴和清脆的梆子声,一声雄浑奔放、昂扬激越的 “哎嗨,三人结义在长安,白马乌牛谢苍天——”穿过巷子,直抵耳膜,脚步还未迈出去,心已沉醉在悠长的曲调里,随着斑驳的灯火,向巷子尽头一点点延展。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