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上学的路,有一段是土路。每次下雨就会泥泞不堪,我们就必须要穿雨靴。
我小时候的雨靴还没有现在的款式那么好看,而且很笨重。所以每次都是在大人逼迫下才不情愿地把自己的脚塞到大靴子里。
雨天的时候,班级就好像在进行一场比赛。
谁的父母可以首先到达教室,叫出孩子的名字。然后小孩子从父母手中接过雨伞和靴子,大摇大摆地穿过全班同学的视线,回到自己的座位。一个流程下来,就好像完成了一个特定的仪式。
如果有谁的父母有事情没有来或者来晚的同学,那么,那个孩子就会假装在写作业,但是耳朵一直是竖着的。
小时候我们好像默认为,谁的父母雨天先来送伞和雨靴,谁的父母就比较爱他一点。
我最羡慕小A,她雨天就不用穿雨靴,因为她爸会背她回去。
C c:
这是小学的时候,我一直记在心里的一件事,我当时想,趴在爸爸的背上是什么样的感觉?
当时我爸一年在家的时间不超过一个月,所以我和我爸的关系生疏到什么程度呢。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请回答1988》里宝拉和她爸的相处片段,一毛一样。
就是只要两个人单独待在一个空间里,超过十分钟,就会很尴尬,我们俩其中一个人就会逃离那个空间。
小时候我爸待在家的时候实在太少了,所以我们彼此都没有找到不尴尬的相处方式。
这些年,稍有好转。至少我可以在家里放心的开他玩笑了,有时候还会帮着妈妈怼他一下。他也不恼,只是笑。
我爸身上还发生过很多“传奇”的故事。
只要是打牌,不管是斗地主还是炸金花,一定是逢赌必输。
他经历过三次高考,第一次是离分数线最接近的一次。
他做过很多生意,每次都以为窥探了商机,最后都成了日后在饭桌上我们调侃他的话柄。
总的来说,我一直对我爸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失望。但在我爸为数不多的优点中,我还算能扒出来一个,那就是积极且乐观。
比如我经常把“不想工作了,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了”挂在嘴边。我妈还经常说,养儿女太受罪了,以后要去庙里当尼姑。
但我爸就非常不一样。他去年47了,还把李嘉诚当偶像。我也是从他口中才知道,李嘉诚是60岁才被评选为华人首富的(小声说:今年他比较受挫,败给了考驾照哈哈哈哈)
所以过年,在饭桌上,我们很多时候都不知道他喝没喝酒,毕竟没喝的时候也跟醉了一样。
我爸好像永远对生活抱着一股“必胜”的信心。在他的世界里,不管发生了什么事,生活开关键都是可以重新启动的。
这份乐观,咋一看好像没什么用。后来才发现,这份“不管经历多少事,仍然不缺乏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多么的重要。
03
我记得有一次,我爸发了一个朋友圈,说什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之类的名言警句,重点是,还艾特了我和我弟。
本来也没有什么,但那天我刚好心情不好,就在评论下面怼了他。大致意思是“道理我们已经听了很多年了,但是不代表我们就可以过好自己的一生,不要再逼我们了...”
我敲了几百个字,畅快淋漓的表达着自己的观点。却在按了发送键之后,有点愧疚。
我想,也许他就是干活累了,觉得自己老了,所以告诫一下还年轻的子女而已。可是,为什么我要像个咄咄逼人的辩论选手一样,非要推翻他的理论不可呢?
曾经我对自己很苛刻。
当初总有好多年,等成熟,等优秀,等赚钱,然后等惦记的人爱上自己...像块未经雕饰的璞玉,新鲜又鲁莽地和这个世界碰撞。
当我们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价值观, 也开始对父母苛刻。
苛刻他们从来不懂我们,没有时间陪伴我们,没有给我们优渥的生活条件...把所有的不满意都让原生家庭背锅。
可是某个矛盾激化的夜晚之后,你又开始意识到,其实人都是不完美的,你眼里那个曾经无所不能的英雄,也一样。
有一天,你发现他不再那么高大,反而开始依赖你。
在我以前人生中的某个时刻,对于没能和我爸形成十分亲近的父女关系,我比较遗憾,我想我爸应该也一样。
可是,成年之后,我开始理解,并且试着接受这份并不怎么合格的爱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