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太行飞剑的头像

太行飞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6/29
分享

母亲的生活智慧

母亲这辈子生了九个孩子,活下来七个。一家九口,全凭父亲每月六十多元的收入过活,生活艰辛是可以想见的。然而,识字不多的母亲却凭借生存智慧,操持家务,养育子女,像山岩上生长的树,努力去适应环境,改善生活。

母亲经常唠叨,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一辈子穷。父亲的工资拿回家以后,一分钱不差地交给母亲。母亲首先拿出大头买全家人的供应粮食,记得全家人是二百多斤粮食和两斤七两胡麻油,粗细搭配的,粗粮多细粮少,这要花费工资的大部分。剩下的十几元钱,母亲会留出买油盐酱醋的钱,然后有剩余的话,就有计划地买一块布,打算做一件新衣服。新衣服给哪一个孩子做,母亲会仔细琢磨的,反正她对每一个孩子有几件衣服都了如指掌。买菜的钱基本上都是父母带领我们赚的,夏天割草卖钱,冬天拾荒卖钱,家里养了猪和兔子,卖掉换钱,父亲开荒种地,蔬菜吃不了可以卖。我们家烧火做饭用的燃料,也是不用花钱买的,父母亲常年抽空带领我们捡煤核、扫树叶、挖谷子根……这样既培养了我们的劳动能力,又解决了家里的烧柴问题。母亲的精打细算,使我们家的钱基本上够花的,不富裕,但也不拮据。

七个孩子的穿衣问题是个大问题,考量着母亲的智慧。母亲一般是给大孩子做衣服,大孩子上学了,学校规定六一儿童节必须穿白衬衣蓝裤子,母亲不能让上学的孩子没有衣服穿。于是她总是给我们四个上学的儿女做新衣服,一次不能做很多,只能一个一个的来,一个月买一块布,先给大孩子打算,再给小孩子打算。最小的妹妹一般是用姐姐的旧衣服改制成小一点的衣服穿。每次看着我们穿着新衣,高高兴兴去上学,母亲总是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不住嘴地说:“会打扮十七八,不会打扮屎疙瘩。”

母亲可能不会知道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故事,但她懂得“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道理。小时候,经常听母亲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我们的衣服只要有一个小洞,母亲就给我们补上,因此我们穿的衣服虽然破旧,但是没有露皮肉,没有露棉絮,看上去都是整齐干净的。母亲说:“不笑补,不笑破,就笑日子不会过”,于是我们家七个孩子都穿着暖和的衣服。

那个岁月,我们穿的衣服都是纯棉布的,不耐磨,没有多久就破了。母亲总是给我们的衣服“打补丁”,上衣胳膊肘、肩膀头,裤子屁股上、膝盖上,都是补丁。母亲将不能穿的衣服扯开,剪下还算结实的布块,补到破旧的衣服上,这样还能继续穿,大的孩子穿着小了,给小的穿。正因为这样,我们总是看见母亲趴在在缝纫机上忙乎着,一家九口人的衣服,鞋帽,袜子,棉被,褥子,枕头……都是母亲一针一线缝补出来的。母亲的腰累弯了,腿也累出了关节炎,一年到头不停歇地劳作,就是为了把我们养大成人。现在想一想,九口人,九床被子,九床褥子,九个枕头,拆洗、缝补,要用多少体力和精力啊,母亲就是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为我们操劳。她该有多么辛苦啊?小时候帮助母亲做家务,我们还会叫苦连天,现在想起来多么脸红啊?

白天悠悠摆四方,夜黑熬油补裤档。母亲常用这句话教育我们要抓紧白天的大好时光,要求我的弟弟妹妹放学以后先做作业,不要等到晚上在灯下写作业。这是因为家里就一盏灯,四个学生写作业,不够用,光线不好费眼睛,影响视力。当弟弟妹妹写作业的时候,我是小老师,帮助母亲监督他们,有时候还辅导他们学习。等晚上弟弟妹妹睡觉了,我开始写作业。昏黄的灯光下,母亲守在身边,做着针线活儿,默默地陪伴,这一刻,心暖暖的,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冬天快要来的时候,母亲又开始念叨,十层单不如一层棉,早早地把棉衣棉裤准备好。内蒙古的冬天特别长,也特别寒冷,母亲从没有让我们穿不上棉衣,她给我们做的棉衣大部分是旧布的。北京的姑奶奶家经常给我们邮寄一些旧衣服,这些衣服又肥又大,我们都不能直接穿,母亲都是将其拆开来,然后裁剪成我们能穿的大小,这样既可以节省布,又可以保证我们在冬天穿上棉衣棉裤。也真是辛苦母亲了,九个人的棉衣棉裤,母亲从春天干到秋天,一刻也不歇息,其辛苦劳累程度,真是比农民伯伯有过之而无不及。

似乎寒冷还没有完全退去,母亲又开始操起夏天的心事,“六月六,七月七,晒晒被子洗洗衣”。这个时候,母亲都会拆洗棉被,被子里面都要洗干净,破旧的地方缝补结实,里面的棉絮放在太阳底下暴晒。母亲说:“这样可以杀死细菌,去掉螨虫,保证冬天盖着舒服。”那时候,家里没有洗衣机,母亲坐在小凳子上,面前是一个大铁盆,低着头,弯着腰,噌噌地搓洗一上午,站都站不起来了,腰就好像断了一样直不起来。每当看到母亲这么辛苦,我就会偷偷落泪,默默地坐下来,接过母亲的搓衣板,低着头,弯着腰,一下一下地搓洗被里被面,直到把它们洗干净。看到母亲这么辛苦,我甚至想这辈子不结婚吧,陪着母亲做点家务,换母亲休息片刻。

母亲每天除了“缝补浆洗”,还要操持全家人的“一日三餐”,忙乎的真是“脚丫子打到后脑勺”,可是她依然坚持很多朴素的民间讲究,比如说“四六不成材”。母亲给小孩的衣服订三个扣子,或者五个扣子;给大人的衣服订五个扣子,或者七个扣子。母亲说,穿四个扣子的衣服不吉利,孩子就不能成才。偶数是阴性的,奇数是阳性的。母亲希望孩子们阳光帅气,不用偶数的扣子。虽然我知道这些讲究未必有道理,但我从这里看见的是母亲的一片爱心。

“不差不差,儿看他爸,女看她妈”,这说的是家风,母亲格外看重。母亲鼓励我们多交朋友、多与人沟通,她总是说人群里有交际能力的人总是能够抓住机遇。倘若我们交往的朋友中如果父母亲名声不好,作风不正派,为人不厚道,母亲就坚决反对与这样的人交往。我们家住在棚户区,有的家长没文化,经常打牌喝酒,还有的偷拿公家的东西,母亲总是教育我们远离这些人家,以免沾染上不好的习气。结婚搞对象的时候,母亲也总是想了解对方的父母亲是不是正派人,母亲认为原生家庭给人的教育是一辈子不容易改掉的,所以娶儿媳妇,不能要母亲作风不正的;嫁闺女,不能找男孩爸爸没有责任感的以及抽烟喝酒严重的。以前,我对母亲的这些规矩不理解,现在我已经到了古稀之年,才感觉母亲的讲究有一定的道理。那是她的经验之谈,生活感悟。

母亲疼爱每一个孩子,努力改善着生活,但也始终坚持“三分饥,三分寒,健健康康保平安”的智慧。我们兄弟姊妹从小身材中等,匀称,不高不低,不胖不瘦,都是因为母亲不让我们穿得太厚,吃得太饱,这样我们比较少得病,身体比较健康。更没有肥胖病和营养不良。这都是母亲的育儿经遵守得严格,我们七个兄弟姐妹都身体健康,智商正常,美丽漂亮,这是多么不容易啊?等到我们养育儿子,孙子的时候,想起母亲的育儿智慧,我们都顺利地养大了自己的孩子,根本用不着父母帮我们“隔辈教养”。

母亲的生存智慧还有很多,远远不止这些。比如,还有“力气是深井里的水,用完了歇息一晚上,又和原来一样多”。小时候帮助母亲做家务,每天晚上都感觉感觉很累,就跟母亲抱怨说:“真倒霉,挨打最多,干活最多,我会累死的。”母亲听了这话,并不责备我,而是很慈祥地抚摸着我的头,轻声说:“傻丫头,年轻轻的,怎么说这种话?力气是深井里的水,用完了歇息一个晚上,还和原来一样多,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力气会越来越大。你不看看咱们村口那井水,每天晚上都是几乎没有水了,你是不是担心它枯竭了,可是第二天早上,又是很充盈的一井水了。”听了母亲的话,我开始体会到母亲为什么不知疲倦的干活。印象中,母亲从来没有歇息片刻,她总是不停顿地干家务活儿,纳鞋底、上鞋帮、缝被子、做褥子、踩着缝纫机做衣服,母亲比我累百倍啊!但是她从来没有跟我抱怨过。我只是帮助母亲做了十分之一的家务活儿,就抱怨累得要死了,看来我是不够懂事,该打!也正是听了母亲的话,我开始懂得什么叫做任劳任怨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在家里,我是大姐,就应该帮助母亲照顾好弟弟妹妹等孩子们;就应该帮助母亲做好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后来,我报名参加了内蒙古建设兵团,由于我卖力气干活,不怕苦,不怕累,很快就被提拔成班长,后来又调动去干小学老师。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被推荐上大学读书,成了连队里最早离开草原,走向高等学府深造的三个人之一,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这要感谢母亲给予我的家庭教育,感谢母亲的生活智慧。

今年的母亲节快到了,孙子在忙乎着给他的母亲送鲜花呢。儿媳也问我,母亲节想要什么礼物。我不由地想起自己的母亲,小时候没有母亲节的概念,也没有给母亲送过礼物。现在想起母亲的劳苦功高,真想送个礼物表示一下,可是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了。忽然想到,虽然未曾给母亲过个像样的母亲节,但是母亲却给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母亲用一生的辛劳写就的生存智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