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伟棠的头像

张伟棠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004/26
分享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广州市增城自来水有限公司发展纪略

陈乐中张伟棠

增邑大地,民丰物阜。

增江河水,滔滔南流。

水,生命之源;水,与各行各业密不可分;水,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容纳万物,滋养万物,泽润万物,水已达致尽善尽美的最高境界。

荔乡人民祖祖辈辈、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增江河畔,他们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一如既往地奋斗在这片美丽、富饶、肥沃的土地上,坚定不移地守望着对美好日子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有一群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在供水战线上的劳动者,他们起早贪黑、顽强拼搏,一代接一代开拓进取,自强不息,让荔乡人民得以享受生活的润泽、沐浴幸福的滋养、收获安康的欢乐!

曾几何时,人们拧开水龙头直接饮用自来水的时候,不禁问道:这真是从天上自己掉下来的甘露吗?

不知何年何月,人们住到几十层的高楼上,一拧水龙头清澈透明的自来水哗哗啦啦流进心里,不禁问道,这真的是自来水吗?

是他们,一群以水为伴的劳动者,五十多年如一日把自然水变成自来水……

一、为了改善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增城自来水从无到有

增城的县城镇位于增江河西岸,二十世纪60年代初,人口只有四、五万人。主要大街有湘江路、中山路,呈“丁”字形。其他街道还有和平路、继枚路、前进路、解放路,成“井”字形。古老街巷有龟峰里、高贤里、西角巷……县城有东南西北四门,东门、南门靠增江河,北门靠鸡公山,西门往广州方向。

继枚路附近有一个地方叫大井头。大井头有一口唐代一直沿用下来的水井。每天清晨,大井头都热闹繁忙。挑水的,洗衣服的,洗蔬菜的,甚至刷牙洗脸的……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他们拿着长长的绳子吊住水桶放进井底水面上,一提一抽,把桶拉翻,然后把装满井水的桶慢慢拉上来,该冲的冲该洗的洗,最后装满两桶挑回家去,倒进水缸……

人们把从井底装水上来的工作叫“打水”。打水是一门技术活儿,不少人半辈子都没学会。把桶放到井底,让水装进水桶里,拉满满的一桶水上来,还真不容易!古时候,还有小孩因为学“打水”掉井里淹死了。

在东门桥旁边有一棵百年老榕树,老榕树下是东门口大埗头。早上,东门口大埗头也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光着屁股游泳的小男孩,不穿内衣洗衣服的小媳妇,卷起裤腿洗菜的胖大婶,赤裸上身挑水的壮哥哥,还有那坐在水边偷窥美女的懒汉……

装有柴油机马达的木船在增江河上来来往往。偶尔有渔民划着小船在水上游弋,船头站着一只虎视眈眈的鸬鹚。也有渔民撒网捕鱼,撒开的鱼网在阳光下折射出五彩斑澜的图案。

入夜,大小船只倦鸟还巢,停泊在横街口附近。

横街口码头是增城最古老最出名的官道,是从水路入南门进县城必经之道。随着人口的增长,横街口码头成了县城居民主要的用水、取水点。黎波每天都要从横街口挑三担水回家。早上挑一次,午饭和晚饭后再挑,再放,再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天,大汗淋漓的老婆从田里回来,抓起木勺舀了满满的一勺水咕噜咕噜喝完了,可是她马上又吐了出来。黎波,你干了什么好事?她揪着老公的耳朵,水里怎么会有柴油味?望着凶神恶煞的老婆大人,黎波有口难辩。

后来,人们骑自行车长途跋涉到城东的太子坑或城西的百花林装水回家作为饮用水。然而,那些所谓的山泉水未经检测,不知含有什么物质,加上转运途中又会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根本没有保障。

人民政府为人民。

1962年春节的鞭炮声还没远去,花炮的硝烟仍未散尽,县城镇政府的领导带着一班中青年干部来到城北增江河边的鸡公山上。看,我们的家乡,风景如画;我们的增江,奔流不息!为了让老百姓用上干净、卫生的水,同志们,就这里,鸡公山上,开天僻地,干!

鸡公山原名龟峰山,龟峰秀色曾是增城八景之一。可能是河南信阳的鸡公山太出名了,也可能是全国有数十座鸡公山的缘故,龟峰山被慢慢淡忘了。但是,荔城鸡公山正像雄纠纠、气昂昂的雄鸡,每天迎来喷薄而出的一轮红日,唤醒荔乡人民珍水、爱水、尊水的意识,激励人们迎接美好的明天、美好的生活。

一张简单的蓝图,一排简单的工棚,一群不怕苦、不怕累埋头苦干的开荒牛,运送水泥、沙石来回奔跑的手扶拖拉机……山上山下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画卷徐徐展开。

卢炳是水厂负责人,是个风风火火的急性子。他巴不得三头两天就把自来水厂搞起来,让老百姓喝上干净、健康的放心水。这天,天还没亮,他拿着手电筒来到工地。谁知,还有人比他早。康淦新、叶英才早已在工地上讨论今天的重点工作和注意事项。于是,他们三人一道,手挽着手迎来了河东对岸蕉石岭山顶上的日出,迎来了陆陆续续进入工作岗位的兄弟姐妹……

中午的太阳烤得鸡公山热烘烘的,工地旁边的花草也热得羞答答地低下了头。卢炳和工友们蹲在树下,捧着砵头,大口大口地享受着白米饭、黄牙白、腌咸菜。正值国家困难时期,每天两餐都这么丰盛已十分难得。卢炳心满意足了,他们知道这是政府对水厂建设者们的特殊关怀。饭后,他们没有休息,二话不说就投入工作。不少男工还光膀赤臂搬石头、抬钢筋。一些戴着草帽的女工在太阳底下拆模板,还把模板上的铁钉一根一根起回来……

泵房就在山脚下增派公路零公里处的增城大桥旁边。增江河水从泵房起步,来到山顶水塔,经过净化、过滤、检测,再流向设置在街道、小区、院落和机关单位的用户。

半年时间,鸡公山水厂初露姣容。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下,又经过两个多月紧锣密鼓的大会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3周年的大喜日子里,鸡公山自来水厂正式投产供水!

刚投产的时候,鸡公山水厂日供净水300吨左右,约1万人受惠。当时,水管没有进入家庭,居民需到门口取水。在县城镇居住的人口很快达到6—7万人。为了进一步满足居民生活用水需要,鸡公山水厂把水塔改建成水池,提升了储水能力,很快实现了日产800吨目标。后来,他们又提高工作效率,日产最高达到1000吨,基本满足3万人的饮用需要。

党和政府对鸡公山自来水厂全体干部职工的辛勤劳动进行了表扬和奖励。不少先进工作者、积极分子都得到了搪瓷脸盆、印花茶杯、保温瓶、大毛巾等奖品。自来水厂的干部职工无不欢欣鼓舞。他们纷纷表示,为了党和人民的供水事业,宁愿付出自己所有的心血和汗水!

过春节的时候,一位老党员启用了他那一等奖奖品——搪瓷印花脸盆。盆底印着齐白石画的虾,自来水倒进盆里,那几只活灵活现的虾公马上游起来……全家人欢呼雀跃,自来水让虾公活起来了?老党员说,这是他们家有史以来最开心的一个春节。

二、为了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增城自来水从小到大

1965年6月底,毛泽东同志“6.26”指示发表,“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五湖四海、大江南北,吹遍了雪山、高原,吹遍了城市、乡村。

让自来水“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是贯彻落实毛泽东同志“6.26”指示的全民健康工程,是政治任务,是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的民生大事。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自来水、收音机……这是当时老百姓梦寐以求的美好生活。

鸡公山自来水厂义不容辞、义无反顾,积极、主动、愉快地承担了这项政治任务。

党支部书记多次召集班子成员会议,研究讨论分析,如何让自来水流进城镇乡村、流进千家万户,流进每一位老百姓的心田。

当时,鸡公山水厂用地只有7.5亩,根本无法扩建,原有的机房、水池、仓库和办公室已十分紧凑。况且,原取水管是DN300管,吸水能力有限,每天产量1000吨已超负荷了。然而,县城镇人口不断增加,自来水入户势必造成用水量大增。用水量大就会造成供不应求、水压下降,甚至水管无水。

怎么办?社会在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健康水平的提高势在必行。鸡公山自来水厂的领导们一方面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一方面多次向上级反映情况,想方设法满足城乡居民饮用自来水的需求,让老百姓不再埋怨“春风不度玉门关”。

县政府一方面研究自来水厂增产扩容,另一方面鼓励各镇、各人民公社帮助各大队修建水塔、自行供水。不久,很多地方的水塔建起来了。他们用电泵从井里、河中或水库抽水上塔,然后借助高塔的水压通过镀锌水管把水送进各家各户。社员们是用上“自来水”了,但很快发现了不少问题。首先是水质存在疑问,没有检测,没有化验,只在水塔池中过滤一下就直接饮用。其次,储水量不大,农村又经常停电,三天打鱼四天晒网,社员们经常坐在水龙头边望眼欲穿。第三,原水混浊,水塔上不到半年就积聚了厚厚的泥沙。还有,水源干涸,经常抽不到净水……

1974年初,县政府决定筹建新水厂。地点就选在城东三公里的梅花庄。

为什么选址梅花庄?除了地势高、地方大、空气好、交通方便,更重要的是考虑到水源问题。在县城东面十多公里的地方有个位于博罗县境内的联和水库,水质非常好,远远超过增江河水,适合家庭饮用。

该水库库容量达8000多万立方米,是50年代末增博两县联合建设的,既能防洪又可灌溉。修建时双方约定共同出资出力,日后工程效益双方分享。由于联和水库承接了罗浮山余脉的天然水源,其水可谓“天生丽质”。

很快,梅花庄水厂规划批复了。其主要工程之一是修筑8公里的引水渠道,明渠5公里,暗渠3公里,把联和水库的清水引至梅花庄。工程之二就是划出260亩岭地建设蓄水池、处理池、办公室、化验室、宿舍及仓库。设计机组抽水加压机械能力为312千瓦,日产净水能力1万吨,是鸡公山水厂产能的10倍。

经过建设者们艰苦、顽强的拼搏,经过1500个日日夜夜的奋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的时候,增城县梅花庄自来水厂建成投产,每天1万吨的供水量基本解决了县城镇、增江公社10万人饮用水问题,确保老百姓饮用水的健康。

三、为了满足老百姓的生活需要,增城自来水从步行到奔跑

东方风来满眼春。

1980年,全国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步伐已经迈开。增城县处于珠三角黄金地带,水路、陆路、铁路和空运都十分便捷,属于最先起步的一批县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城乡变化日新月异,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1962年增城全县人口34万人,1980年已超过54万人。这时,荔城镇(含增江)总人口已超过15万。

摆在自来水厂干部职工面前的难题就是如何满足15万居民的饮用水需要。老百姓有时候投诉水压不够,半天都装不到一桶水。也有人投诉自来水怎么会有异味?还有人投诉说今天的自来水怎么带黄色?更有住高层的居民投诉一连几天都要到楼下装水!

鸡公山水厂、梅花庄水厂多次召开业务会,就老百姓提出的意见逐条逐项研究解决。自来水人从没忘记,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一切为了百姓幸福,一切为了用水需要!勤劳、勤朴、勤奋的自来水人不会计较任何得与失,不会考虑任何的荣与辱,不会在乎任何的褒或贬!一个字,干!为了满足老百姓饮用水的需要,干!脱掉上衣、甩开膊膀,干!挥汗如雨,不分昼夜,干!

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哪个地方,不管水管水表,只要发出召唤,自来水人全部响应,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20年来,自来水人已经树立了自己勤奋、拼搏、忘我的工作作风!只要老百姓饮用水方面的需要,不问缘由、不问先后、不问是否,有问题,马上处理!全力以赴,马上搞定!

1982年,为了整合资源,为了扬长避短,为了更好地满足老百姓饮用水的需要,鸡公山水厂、梅花庄水厂划归县建设局管理,转为国有资产,改名为增城县供水公司。1985年,定名为增城县自来水公司。

自来水公司的名称可以变、领导可以变,但自来水人的初心不变、使命不变,为老百姓服务的热情不变、为老百姓的健康而努力不变、为满足老百姓饮用水的需要而奋发向前的决心不变。

在美丽的增江河畔,在增派公路2公里的地方,在县城北面的风水宝地,有一个制高点叫柯灯山。在这里,可俯瞰县城全景,可欣赏增江上下游风光,可观察增城上空的风云变幻!自来水人都喜欢这个地方,他们不约而同,都想到这里干一番大业,都认为,在这个地方可以为老百姓饮用水的需要“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1989年,自来水公司从建设路8号搬到了莲花路3号办公。这时,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柯灯山开建增城自来水厂,由增城县自来水公司全权开发、运作、经营。

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自来水人勤奋向前、忘我拼搏的工作作风发挥得淋漓尽致。什么风呀雨呀,辛苦呀劳累呀,通通抛诸脑后。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一心向前、义无反顾,为了满足老百姓饮用水的需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没有资金,党支部班子成员一起去找银行贷。没有人才,他们想尽千方百计外出招聘!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前景留人。结果,一批技术人才纷纷落户自来水公司。

与此同时,他们对已有的供水工程进行技术改造,不断优化生产能力。梅花庄水厂的大坝加固升高,大大提高了储水量。他们还对供水范围内的管网进行了科学规划,针对老百姓饮用水的需要,加大了管网铺设覆盖面,让清澈滋润的自来水走进千家万户。

柯灯山海拔118米,是城北要塞,既能控制增江河水运,又可钳制增派路陆运,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在山上还有日军修建的炮台、战壕和其他设施。这些东西为水厂的建设带来了不少阻碍。但是,建设者们不畏艰难困苦,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征服了所有的障碍,特别是党员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他们没日没夜,加班苦干,让水厂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路通财通。他们首先修筑了一条通往柯灯山山顶的水泥路,路口接连增派公路和大坝旁边的抽水泵房。他们在路口搭了一个门牌,横额上写着毛泽东同志的诗句:“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有了水泥路,运送材料的拖拉机效率高了,施工进度加快了,水厂建设的工期缩短了。原计划5年的建设期提早了2年。

1991年7月,日产4万吨规模的柯灯山水厂第一期2万吨项目投产,用户反映良好。1993年,第二期2万吨项目顺利供水,老百姓无不拍手欢呼。

柯灯山水厂的建成让服役了30年的鸡公山水厂成为街坊们的历史记忆。

四、为了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增城自来水从强到优

1993年底,增城撤县设市。以张房有为书记的第一届市委市政府班子成员,带领70万增城人民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当时,工业农业,齐头并进;招商引资,全线飘红;经济发展,一日千里;城乡变化,翻天覆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发展强劲的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更为迅猛。农村人口纷纷向城里集结,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城市面积迅速扩大,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渐加快。

新形势,新要求;新机遇,新挑战。增城自来水公司秉承一贯的“优质供水、服务为本”宗旨,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以满足老百姓饮用水需要为己任,主动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

公司领导多次召集党员干部一方面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一方面提升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同时,分析供水管网建设与老百姓饮用水需要所存在的供求矛盾。大家一致认为,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让增城经济乘风破浪一往无前,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群众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日益明显。如果我们不及时了解老百姓的需要,不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等到社会上关于饮用水方面的问题爆发了,我们就会处于一个极为被动的境地。

公司领导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上马日产15万吨供水项目!投产后关闭梅花庄水厂,集中精力搞好柯灯山水厂。

决定公布之后,上下一片哗然。15万吨!这是什么概念?想都不敢想!是现在供水量的五倍!按相应技术要求,水管、水泵、阀门、供电量、储水池和转换系统全部要达到新的标准,这就意味着整个水厂所有设施必须重建。这需要多少资金?况且,就这100多号人忙得过来吗?那么大的供水量,肯定要延伸到其他镇、村和工业园区,人力物力财力,捉襟见肘,鞭长莫及呀!甚至有人认为,全市又不止我们一家自来水厂,普及自来水覆盖面他们也有责任,我们何必去冒那么大的风险呢?特别是当今社会,电价猛涨,我们的水费却原地踏步。成本上扬、投入加大,收入却多不了,如何回笼资金?我们不能不考虑经济效益问题、员工福利问题、发展方向问题。

15万吨的宏伟蓝图遇到了雪山、草地,来到了金沙江、大渡河。为了胜利到达彼岸,公司领导班子参观了深圳、东莞的供水建设,考察了杭州、上海的供水发展,请示了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并走访了不少资深人士。大量的事实证明,具有长远眼光的规划能让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益!

在全厂动员大会上,公司领导阐述了15万吨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第一,增城经济发展迅速,人口不断增加,生活、工业、服务业用水量急剧上升,柯灯山、梅花庄合计最大供水量不到5万吨,现在已满足不了县城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更谈不上向周围村镇供水。第二,梅花庄水厂供水经常出现事故,有时水源不足,有时高灌渠断水,有时意外停产。加上水源地和水厂相距太远,加大了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干脆将其关闭,长痛不如短痛。第三,增城撤县设市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政府立项,用地规划,银行贷款,工程审批等等都更加便利,效率大大提高。第四,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经济的发展势不可挡,用水的增加不言而喻,水厂的产量也必须逐年增加。况且,物价平均每年上涨20%已成和尚头上的虱乸——明摆的事实。可以断言,现在投资1000万元的工程,10年之后绝对要3000万!我们要干多少年才能挣回这2000万哪!

党员干部们明白了,广大员工也明白了。他们全力支持自来水公司领导班子的决议。很快,市政府也批准了自来水公司15万吨项目的建设。凡是为了满足老百姓生活、生产需要的事情,凡是为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做出的规划,都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得到人们的理解、得到各界的支持。

1996年6月,15万吨项目产出的自来水就像及时雨一样滋润着荔城镇及周边的民居、厂房、店铺。

1998年初全线800mm的水管直通石滩镇,石滩人民也得到了15万吨项目的雨露滋润。很快,柯灯山水厂每天供水量突破了10万吨。

事实证明,15万吨项目上马是极具前瞻性的。如果到1996年再开始建设,那就为时太晚了。而且,90年代末投资兴建一座日产15万吨的自来水厂最少要5000万元!

1998年初,增城自来水公司的发展,得到了国家住建部部长、当时还是增城市副市长王蒙徽同志的高度认可。自来水人受到了鞭策,受到了鼓舞,获得了动力。他们快马加鞭,在接收了石滩狗鸣岭水厂之后,供水管网不断向朱村、宁西及周边村居延伸。同时,他们组建了增城市自来水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和增城市水暖建材有限公司,拓展了相关业务,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0年5月,增城市自来水公司由市建设局转归到市公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领导。

2002年6月,增城市自来水公司富鹏营业部开业,公司领导们与广大干部职工一起额手相庆。他们开怀畅饮,相互祝贺。几多汗水,几多辛酸,几多的委屈,都被今天的成果一冲而散!

接着,他们又马不停蹄,接管了中新自来水管网并于次年开办了增城市自来水公司中新营业部。从县城柯灯山水厂通往镇龙的供水管也建成1400mm的大型钢管。宁西、镇龙大部分饮用水由柯灯山水厂供应。

2008年,增城市常住人口超过80万,连同流动人口达到130万。尽管有新和水厂、仙村水厂等为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自来水,但供求矛盾越演越烈,柯灯山水厂每日15万吨的供水量根本满足不了老百姓的需求。有时候,水厂已经超负荷运作,最高供水量已达到16.7万吨,仍然水压不够。看来,再上新项目势在必行。但是,现在搞一个15万吨的供水项目,没有一、两个亿绝对不行。

多年来,增城自来水公司一直把供水事业作为确保老百姓身体健康、生活幸福的民生工程,十分注重公司的社会效益从而淡化了经济效益。因此,公司的资本积累并不可观。如果即时投资一、两个亿去搞新厂,压力非常大。但是,新厂不搞不行,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一切为了老百姓用水的需要,一切为了增城的经济发展服务。我们初心不变,使命不变、宗旨不变。新厂必须上马,刻不容缓,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2009年6月1日,增城自来水招商引资成功,公司性质由原来的国有企业变更为国有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股东分别为增城市公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占55%),广东南峰集团有限公司(占36%)、中国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占9%)。“增城市自来水公司”更名为“广州市增城自来水有限公司”。

2010年6月,广州市增城自来水有限公司进一步完成了增资扩股工作,注册资本从原来的237.6万元人民币增至13787.6万元,增城市公有资本经营有限公司占22.49%股份,广东南峰集团有限公司占62%股份,中国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占15.51%股份。

同时,经请示增城市政府批准,自来水公司决定在柯灯山已废弃的4万吨生产线上新建一套日产12万立方的制水系统。由于公司实力雄厚,加上天时地利人和,新系统建设进展顺利,创造了“增城自来水速度”,短短两年时间就全面完成了新系统建设。

2012年9月,12万吨新系统竣工投产,与原有的15万吨生产线一起合计日生产能力27万吨,大大满足了荔城、增江、石滩、朱村、中新等地方约60万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需要。

时代在进步,经济在发展。老百姓对自来水供水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自来水公司从完善规章制度、健全激励机制入手进一步加强了内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2012年8月,经中国水协与住建部供水水质监测中心共同审核,柯灯山水厂被评为全国第四批达标水厂。水质好了,老百姓用得放心、用得健康。水量足了,老百姓的怨言没有了。服务质量好了,老百姓纷纷竖起大拇指为自来水公司点赞。

2015年5月,增城撤市设区。广东南峰集团有限公司退出,广州市增城自来水有限公司股权发生了变化:增城市公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占59.18%,中国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占40.82%。新的班子,新的作为,广州市增城自来水有限公司党支部带领全体自来水人融入了新一轮的发展。

2015年5月,自来水公司乘胜出击,接管了朱村自来水厂,直接向朱村范围内的所有单位、企业、院校、商铺、住户供水。2018年10月接管了三江水厂,实现直接供水并全部覆盖。2019年1月接管了宁西供水业务,公司业务量大增。

五、为了老百姓饮用水健康,增城自来水经受了各种考验

人民生活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代又一代的自来水人为了满足老百姓饮用水的需要,数十年如一日,废寝忘食,起早贪黑,奋战在供水第一线。不管周六周日,不管刮风下雨,不管国庆春节,人们万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候,他们还在泵房值班,还在管网线上巡查,还在化验室里坚守岗位。遇到水管爆裂、电器短路等意外的时候,他们更像打仗一样拼个“你死我活”,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供水。

2003年春,谁忘得了那个黑色的星期六,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白天犹如夜的黑!人们躲在屋里不敢出门。忽然,柯灯山水厂变压器跳闸了,水泵全部停止了运转。这时,意外发生了,山顶池水回流的巨大压力冲破了转换阀,大量池水倒灌,瞬间淹没了整个泵房,抽水机浸泡在水中。

值班厂长马上向公司领导汇报,同时组织人力进行抢修。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4台水泵的马达全部被水浸坏了。这种500KW高压马达比较特殊,要在外地才能买到,最快也要两天时间。刚好那时又没有备用马达。如果买新马达回来,加上更换时间,没有60小时绝对不行。试想,全城停水,数十万人没水用,吃、喝、拉、撒怎么办?工厂停工、饭馆停业、学校停课,后果不堪设想。

公司领导们觉得问题十分严重,他们迅速赶回单位,并向市政府分管领导做了汇报。在公司领导和技术人员召集紧急会议研究抢修应急方案的同时,纯朴善良、乐于奉献的自来水人纷纷顶着狂风、冒着暴雨回到单位原地待命,他们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领导们分担责任;也希望能以自己微薄之力尽快恢复供水,让老百姓重露笑容;他们更加希望自己有强大无比的力量为老百姓送来甘露、清泉!

很快,全体自来水人按照抢修方案的安排,分工合作、各就各位,同步推进。他们安排一班人马把湿水马达运到广州增城特种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进行拆解、烘干、复原。特种电力设备公司的老板何锦添先生接到了公资办领导和市领导的电话后,马上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投入抢修工作。第一台马达修复后,马上运回水厂泵房,早已在等候的技术人员立即组织安装。另外一队人马同时开展线路检查、阀门更换、场地清理、供水准备等工作。一场看来要60个小时才能结束的战斗,他们仅仅用了18个小时便取得了可喜的胜利!

然而,意外无处不在,事故随时发生。2006年2月23日深夜,柯灯山水厂取水点上游,一艘抽沙机船沉没,机油漏了出来,污染了大片河面。自来水公司马上进入了一级戒备,采取了紧急应对措施。同时向公资办作了详细汇报,公资办又向市政府报告了案情。

很快,市政府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黄小晶为总指挥的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还派了环保局长陈伟元、海事处领导钟锡权、公安局副局长李俊忠来到现场共同指挥救援和油污清理。副市长李沃田、丘岳峰、邬卫东等领导也亲临现场察看并提出了救援和清理工作意见。

一连三天,自来水公司全军出动,与防污公司专业人员一起进行油污的清理。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安排了500公斤吸油毡、100公斤溢油吸收剂、200米吸油拖栏,还有一大批救援物资。他们在取水点外围设置了三道围油栏。在第一道围栏与第二道围栏之间,工作船24小时来回作业,用吸油毡吸取油污。

他们又在第二道围栏和第三道围栏之间安排人力物力用溢油吸收剂清理越过一、二道防线的“漏网之鱼”,杜绝油污突破第三道防线流入取水点。还有部分工作人员冒着刺骨的寒风,潜到冰冷的水中清理早前渗入取水点的油渍。

连续一周,自来水公司不分周六、周日,不顾白天、黑夜,加派人员在厂区至取水点上游2公里的范围监控巡查,防止油污再度出现,保证水质不受影响。同时,全体技术员特别加强了水质检测工作,提高了检测的精准度,为确保正常供水提供准确和可靠的依据。

经过20多天的努力,“2.23”水源保卫战顺利结束,自来水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受到了市领导的褒奖,谢智勇、柯国峰、刘福全、刘玉生、陈玉华、何桥光、汤国俊、许迎勇、沈炽雄、潘浩坤同志还受到了通报表扬。

还有一事让增城自来水人难以忘怀。那就是2010年6月16日特大暴雨袭击华南,广东的韶关、清远、河源、惠州、广州日降雨量超过100毫米,有些站点降雨量超过200毫米,最高纪录为294毫米,全省受灾人口40多万人,增江河上游流域更加成了重灾区。

由于连日特大暴雨,上游工地又多,大量沙泥冲到增江河内。河水混浊度高达8000度,超出了可制水标准的10倍,用手捧水一看,全是黄色泥沙。柯灯山水厂只好采取临时停水的紧急措施。由于没水煮饭,荔城居民只能到商场买水。桶装水、瓶装水、包装饮料,抢购一空,一时间“荔城水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叶牛平等领导立即赶赴柯灯山水厂召开现场会,全力组织有关部门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制水、供水。马上通过各媒体平台发布公告,让广大市民知道停水原因和停水时间,以免造成恐慌。同时,调动所有的消防车,为市民提供基本生活用水。

满足老百姓饮用水需要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每时每刻的首要任务。自来水公司干部职工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全体动员马上投入到“硬要浑水变清水”的战斗。技术员们想尽了千方百计,除了在取水点外围设置多层围栏,防阻沙泥浊水,还充分利用活性炭的分解作用,增加净水剂的投入,通过多个更为严格的工序确保供水达到国家标准。

与此同时,水务局对上游水源受污染原因进行排查,及时清除污染源。环保、卫生部门每半小时一次对取水点原水进行检测。气象部门加强对天气情况报告,为有关决策提供依据。各镇街抽调人力物力,向停水区域的居民提供饮用水源,确保满足老百姓基本生活用水的需要。

经过10多个小时的奋战,早上8点30分停水,下午6点开始已陆陆续续恢复供水,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因此而造成的老百姓生产、生活上的不便,获得了上级领导和广大市民的一致赞扬。

六、为了老百姓生活的幸福美满,增城自来水站在新的起点,奔向新的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增城自来水公司一直没有忘记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没有忘记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董事长、总经理带头进行了一系列的学习和调研,并多次召开民主生活会,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刻查摆满足老百姓用水需要方面存在的不足,确定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互联网各种平台已融进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网上预约、微信支付、一键服务、资料信息……全部都通过手机来完成。买菜的老太婆在簸箕边缘放了个二维码;摩的司机把客人送到目的地便亮出挂在胸前的二维码;就连跑到山村大榕树下为老爷爷理发的师傅也说“扫一扫”……

老百姓的需要就是我们的目标。创建增城自来水微信公众号、实现网上业务办理势在必行。一声令下,公司的技术人员、业务骨干马上行动起来。2016年6月,增城自来水公众号正式上线,网上缴费平台正式开通。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进行绑定帐号缴纳水费,也可以通过手机了解用水常识,业务流程、水质报告,用户指南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可以第一时间收到停水通知和了解供水方面的突发情况。老百姓足不出户,完全可以了解饮用水方面的所有问题。网上便民服务的推出,迅速提高了自来水公司的良好形象。

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会停息,增城自来水人开拓进取,追求完美的步伐也不会停止。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优质供水,服务为本”的宗旨,自来水公司在报纸、电视、网站和公众号上公开了客服热线和投诉电话,接受用户和社会各界咨询、投拆,并及时向诉求人反馈处置情况。同时,他们从社会各界聘请了18位有代表性的热心人士作为供水监督员,不定期召开监督员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促进各项工作不断完善。

为了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自来水的制造、供应流程,自来水公司每季度都举办“水厂开放日”,邀请群众代表走进柯灯山,详细了解制水供水的真实情况和用水知识以及各种为民便民措施,进一步培养广大市民尊水、珍水、爱水的意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为了有效地防控各类风险,确保安全生产和正常供水,自来水公司除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到位,还编制了《供水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计划地组织各种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保障了公司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确保老百姓生产、生活用水的正常供应。

一直以来,自来水公司都把满足老百姓饮用水的需要作为奋斗目标,不计成本,不计得失,除了主动配合政府部门积极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还多次进行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改造和二次供水保洁系列服务,有效地解决了供水不足和供水水质问题,赢得了老百姓的赞誉。

2014年5月,特大暴雨袭击派潭,造成大面积停水停电,部分交通瘫痪,老百姓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灾情就是命令。增城自来水公司二话没说,马上组织人力物力奔赴抗洪救灾第一线。他们携带作业工具连夜进入村居,了解情况,立即进行施工。一连4天,先后派出了20多人次到了灾区实施抢修供水管网工作。他们不怕危险,克服了重重困难,冒雨进行抢修。雨停了,太阳出来了,所有村居的自来水也通了。望着派潭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累了几天的自来水人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2017年,双地铁时代来了,增城区正式融入了粤港澳大弯区建设,并定位为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中等规划生态之城。按照220万人口的发展目标,从全区现在的供水量来看,不出5年,增城的饮用水就会供不应求,随之而来的社会矛盾可能会层出不穷。

自来水公司的领导们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他们清楚增城供水事业的现状,知道供水存在的不足,摸清了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快,增城区国资局把一份筹建增城自来水有限公司第二水厂的立项报告送到了区政府主要领导手上。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只要是为老百姓谋福利的事情、只要是为了解决老百姓生产、生活问题的方案,我们共产党人都百分百的重视、百分百的支持、百分百的落实。很快,自来水有限公司第二水厂建设方案获得批复。

新厂选址柯灯山西侧,占地面积89.2亩,规划供水规模为每日30万吨,配套1800mm大管4575米,计划分两期建设。第一期15万吨项目将于2021年7月建成,第二期15万吨初步预计2025年建设。新厂区将注重现代科技元素并体现绿水青山的环保理念,既能进行优质高效的生产运作,又可显示现代企业的精神风貌,除了整洁亮丽的厂房,整齐划一的水池,还有绿树成荫的厂道、芳草鲜美鸟语花香的园林……新厂建成后,增城自来水的总产量为57万立方米/日,完全可以满足荔城、增江、石滩、三江,朱村、中新、福和、宁西及镇龙约120万人生产、生活用水的需要。

2019年3月,增城自来水有限公司形成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又一代自来水人意气风发,满怀信心,站在新的起点,踏上新的历程,为了不断满足老百姓饮用水的需要、为了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美满、为了全区人民越来越幸福,他们永远奔跑在壮丽的供水路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