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牧童的头像

牧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01
分享

十年自学考试回眸之三 上轨——入境阶段连载

从一九八五年下半年至一九八六年下半年,我把这段时间我的自学考试称为“上轨——入境阶段。”

通过前两个学期的“茫然——摸索阶段”之后,我似乎对自学渐渐产生了兴趣,苦虽苦,却也乐在其中。我陶醉于攀登上一个知识高峰之后的心旷神怡之中,而且我已开始摸索出了一套自已自学的方式方法,掌握了某些规律性的东西,比较主动了。战略上我注意把握全局,战术上重视方法,规律及重难点的突破。

具体做法上我采用把知识图示图解系统梳理之法,把握课程的内在结构,寻觅规律性的东西,找出知识要点,并掌握重难点,侧重于理解性的记忆。然后自已给自已出模拟题。有了方法,再掌握规律,就能用较少的时间,精力,去掌握较多的知识要点。

一九八五年下半年,我把主要精力用在《文学概论》和《哲学》这二门理论课上,而《古代汉语》只是一般性的兼顾——这门课得益于我平时看书较多,领悟理解能力还可以。应试结果,三门课全部通过,《文学概论》得了六十九分,《哲学》得了七十九分,《古代汉语》得了七十四分半。

另外,从这学期开始,我搞了一个新的做法,也就是说,在考完试回家的第二天,我就能确定这次考试的课程是否通过,具体到能核算出得多少分。

我这人做事比较投入,比较认真。因为在前阶段,每当我考完试一直到成绩通知单寄达之日,我总在比较焦虑的期盼中等待,度过,盼望结果早来,希望能顺利通过。这种强烈感受后来被我写进《文学创作》课的作文《喜讯》之中——后来我又把这篇小说回忆整理后更名为《盼》发表,此文也已收进我的小说集《夕阳无语》之中。

总之,从一九八五年下半年起,我开始在应试答卷过程中,想方设法挤出一点点时间,把我那份卷中不会做或虽做但毫无把握或存有疑问的题目记在香烟壳上。我用的方法是狂草式的缩记法,一行长句我只记三几个字,字迹是除了我之外谁都看不懂的,就是我,也须及时地回忆整理,久了连我自已也没法看懂。这样,考完回来后,我必须先把题目回忆整理出来。然后逐一校对,自已给自已评分;没记的题,就是我有百分之百把握的,都该是满分的。不会或答得不尽如意的,按我设定的标准比例扣分。这项工作做完,我就能知道我的大约分数了。

从此以后,我就这样坚持下来了,及格与否自己早已心中有数,不会在茫茫然中等待,更不会幻想出现奇迹。这样,可以早一点调整好心态,总结修正学习规划、方法,为下一次的考试做更充分的准备。我给自己评分的试卷,与省发下的通知单成绩,误差从没超过三分之差——他们给的有时比我自评的多,有时比我自评的少。

一九八六年,我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我通常的方法是这样的:通读教材——把知识系统化的图解——抓重难点——出模拟卷——考前记忆复习。

在应考过程中,我也逐步驾轻就熟地提高答卷技巧,更科学地掌握好时间,更好地发挥效果。上半年的《现代文学作品选》我得了七十三分,《古代文学作品选》得了八十一分半。下半年的《外国文学》得了八十四分,《教育学》得了七十二分。

我在整个专科自学考试阶段,只有《哲学》这门课重考——而重考时间也是在专科段考试时间内,所以并未延误毕业时间,结局,我还是成为广东中文自考首届毕业生。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