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牧童的头像

牧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7/27
分享

《童年牧歌》跋语

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皆因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气才会相求,惺惺才能相惜。

当长工的陈胜竟发言:苟富贵,毋相忘。众长工皆笑之:你为人佣耕,何来富贵?后陈胜揭竿而起,众佣友至其军中相探,但并无一人懂得陈胜,更别说知心,故最后均自取杀身之祸。

韩信乃一文弱书生,却背剑读兵书,而受众泼皮胯下之辱;专心习艺,而不务谋生之正业,受漂母之饭,竟言日后必报,人皆笑之。当秦末乱世投军,项羽不用,又投刘邦,刘也不用。萧何追回韩信,力劝刘邦或用之或杀之,范增也曾如此劝过项羽。可见人才,或是被故意埋没,或是被妒忌而反惹杀身之祸。

韩信不遇刘邦,则平生所学尽废。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皆因韩信心不够黑,他功成名就之后还报漂母,可见其一斑。

人海茫茫,数十年风云际会,如大浪淘沙……有的虽相识相交甚久,但却永远看不懂看不透!幸而尚有相濡以沫、同气相求的纯洁友谊在。

有一师范同窗,欲寻一失联故友,辗转相托找到我。我尽心竭力,也辗转相托寻觅,终于为其找到,由此我识得黄细平君。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细平君频邀我前往相聚喝酒……相隔不远,我也想一聊同为兵团战友时的蹉跎岁月……戊戌腊月廿一,我与细平君初次见面,彼此就觉有缘。

许多曾经共患难的人,回乡后不但老死不相往来,邂逅时也形同路人,细平君至今却仍保留着兵团时期的纯朴感情与豪放好客风格。因我之到访,他又电召另两位兵团战友前来相聚暢谈。

只言片语中,获知细平君之回乡充满传奇性。九十年代初,一位后来调至广州的兵团战友三飞农场定要把他调离海岛,农场党委书记明确宣布坚决不放人。而兵团战友却坚决非调他不可,要农场提任何条件都可,结局兵团战友借资给农场为其补发全场拖欠的干部职工工资,农场才同意细平君调离……

席间细平君偶谈及他近日在微信上连发了他回忆的一段童年生活,以缅怀他的慈母恩情,有人劝他出一本纪念册。我随口说我可帮他编辑做成一本书。一拍即合,他在席上马上把微信收藏发我,我即复制编辑。南祯为之写一篇序评,整理校对文字,我为其排版插图。《童年牧歌》由此而诞生。

更使我意外的是,细平君目前夫妇居住的两套打通的两合一大房子,外加房子前用下一层那套大房子的天台而建造的一个家庭园林,竟也为人所赠!不过这是他儿子的朋友赠他儿子的,他儿子又让给其父母居住。父子两代人的朋友一出手都是大手笔!再看细平君《童年牧歌》中所写的母亲,当知其家族三代为人处世豪侠仗义之渊源有自矣……

腊月底,我编定《童年牧歌》,帮细平君完成一桩心愿,不亦乐乎?

戊戌腊月廿八偶记于陋斋

(原文发表于《童年牧歌》一书;《童年牧歌》凡夫(黄细平)著/二零一九年二月/内部自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