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和的头像

周和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0/04
分享

村庄的名字

和人有名字一样,每个村庄都有属于它的名字。

 

我的故乡是吉林省西部一个靠近内蒙的地方,地处科尔沁右翼中旗东侧,向海自然保护区北侧,这里是一片湖泽水库相连又风沙较大偏远的特殊地带。这里主要以沙地和丘陵为主,农民以农业和牧业为生。一方山水一方人,同样这里村庄的名字也富有这一方的特色。

 

我所在的村庄叫宝贝坑。宝贝坑里实际上这里并没有什么宝贝,比如矿产或者共它宝贵的资源,至少目前还没有发现。关于这个名字起源,说村里最初只有几户人家,围着一个水泡子而住,那个水泡子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村子西北方向不远的一个小水库,后来被一个渔场承包。在很多年里,都是渔场用来养鱼。而大约在半个世纪前,这里还只水泡子,还远远没有成为渔场。水泡子边上只有几户人家。可能是因为当时这个水泡子里的鱼产比较丰富,所以得名宝贝坑。

 

后来,迁到这的人越来越多,就整村搬迁到了现在的村庄所在的位置。我们的村子分前村和后村,南北狭长。前村地势较低,在一个大坡下,也有几分在“坑”里的意思。后村在坡上,地势较高。村庄四周,都是我们村的庄稼地。在村子往西二里路的地方,就是宝贝坑那个小水库向南疏洪用的一个条河道。这条河四季有水,以夏秋水量最多充沛,河中野生鱼类较多。河道一半深,一半浅,是我和小伙伴们童年洗澡和网鱼的快乐天堂。

 

尽管童年在宝贝坑里充满快乐,但对于我们村儿的名字,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它甚是土气。或者觉得它莫名其妙。仿佛只有它真出现什么宝贝,才会从心中认可这个名字。可不管如何,它都是从姥姥年轻时就叫这个名字了,我没有任何权利让它改名。后来,我走出我们村后才知道,村子以外的世界还有许多比我们村的名字更土气,叫出来更让人觉得没什么底气的名字。

 

由于地处和内蒙交界处,我们村所在的周边许多乡镇都是蒙古族乡镇,乡镇的各村的名字也有不少是用蒙语起的。比如车力、胡力吐、新艾里、敖包营子、白音忙哈、太本村、准太本村、毛塔拉、巴彦塔拉等等,这些都是必须有蒙语翻译才明白意思的村子;还有一种应该是汉族人较多的村子,它们大多是用姓氏起的:霍家段、魏家段、姚家屯、郑家洼子、马家屯、村家岭、乔家围子、何家窝堡;还有就是具有创业色彩的村子:立业屯、创业屯、富强屯、繁荣屯、新立屯、立新屯、兴发屯、向前屯、自强屯等等,名字的含义一目了然;还有一种就是像我老家这样执着地坚守最初建村立屯土名的村子:羊场子窝铺、地印子、草房、榆林、十二间房、五间房、大房框子、半拉山昭、湖苍沟、前五家子、后五家子、黄花甸子等等,也有的名字起的相当有水平:太平川、万宝山、安定镇、宏图村、庄子甸、二龙山、丰满村、富海屯、明星村、万福村……

 

这些村子我大多并没有去过,只是摊开地图,找寻我所在的村庄时,发现它们就在我所在的村庄周围,有的熟悉,有的陌生,但都一样亲切。

 

我时常想,一个村子起什么名子,应该和它这个村当时的领导者,也就是村长有关,村长有文化或者找了有文化的人来起名,这个村就有一个文一点的名字,而村长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有过多考虑村子的名字好坏,就随便起了名字。这和村里人有的父母给孩子起文雅的名字,而有的家长则喜欢管孩子叫猫蛋儿、狗蛋儿”是一个道理。

 

除了文雅与否,我觉得村子的命运,有时似乎也和名字有关。实际上我出生的村子不是宝贝坑,而是宝贝坑往东七十里的长龙村。村子叫长龙,有龙似乎就得有水。在我五岁到八岁期间,这个叫长龙的村子先后发过两次大水。每次发洪水,整个村子都会成为一片汪洋大海,后来又发生过一两次大水。总之,这个地处洮儿河南岸叫做长龙的村子,总是水患不断。我九岁那年,为了躲水灾,父母迁到了姥姥家所在的村子宝贝坑,从此,这里收留了我们这一家子难民。我这里生活了十余年,成为比出生地生活还久的故乡。我的故乡宝贝坑虽然没有什么宝贝,但这些年来基本都是风调雨顺,这也许让它显得名副其实了。

 

这些村庄就是故乡所在那片大地的上星星一样分布着,它们彼此联络,又各自生长,在田野间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故乡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