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江南的广袤土地上,无论是城市的大街小巷,还是农村的田畴阡陌,抑或旷野的山巅河畔,你都能够见到被誉为“江南四大名木”之一的樟树。
樟树又称香樟。香,是樟树有别于他树的特点之一。其他花草树木的香,是花开香来、花谢香去,而樟树则是将香藏匿在骨子里,融化在血液中,遍布全身,厮守终生。
樟树的绿叶郁郁葱葱、密密匝匝,优雅而靓丽;里面虬杂的枝丫却粗粗壮壮,以托起巨大的树冠,就如看上去温柔尔雅的少女,实际上却是铮铮铁骨的大内高手。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而樟树则“物多且贵”,集两者于一身,并以其低调谦虚的形象、无私奉献的精神、刚正不阿的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赞誉。江西老表取“樟树”为市名,杭州等地选樟树为“市树”,可见人们对樟树的认可和青睐程度。
樟树是低调谦虚的。他虽然跻身于“四大名木”家族,但没有自命不凡、娇贵无比;他虽然受到人们的宠爱,但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狂妄自大。他有坚韧挺拔的躯干,但不会和英雄树去拼个你死我活,非要出人头地;他会开花,但不比樱花的娇媚妖娆,让人迷离;他的花也香,但不像桂花那样十里飘香,沁入心脾,而总是悄悄地绽放,给人以幽香绵长的回味;他有繁枝茂叶,却不与柳树去争那婀娜多姿,给人以浪漫遐想……当人们把他栽种在山坡村落、地头路边的时候 ,他不嫌土地的贫瘠,而是默默地扎根、静静地生长,以便早日为人们撑起一片遮阳的绿荫,供给人们有用之材。就连那一身常年不褪的绿色外衣,为了不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在更新换代时也是先长出新叶再掉落老叶,其过程是悄悄进行的,不像其他花草树木那样“一岁一枯荣”,甚至还要百般呵护。连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连连感叹“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道出了樟树淳朴、低调、甘于平淡的崇高形象。
樟树的一生,是为人们无私奉献的一生。自从人们把他植下,给了他生命,他就开始了对于人们的奉献回报。每天早晨,他从生出第一片绿叶开始,就和其他植物一起参与光合作用,为净化空气、防灰防尘,改善人们生存环境作贡献;骄阳如火的夏天,他用葱郁茂盛的枝叶给城市搭建起一条条遮挡阳光的绿荫通道,以便人们行走;草木凋零的冬天,他不畏严寒,依然一身绿色,给大地装点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给人以生命常青、生活多彩、春天就在前头的感受……所以有前人称赞樟树是“常绿不拘秋夏冬,问风不逊桂花香。泊名愿落梅兰后,心静好陪日月长。”可以看出,樟树这种不贪图享受、乐于奉献的精神自古以来就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肯定。
其实,樟树对人们的贡献远不至此。当人们需要的时候,他甚至会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他的木材,是名贵家具、高档建筑、造船和雕刻的理想材料;根茎、树皮和樟树籽可以提炼出樟脑和樟脑油,是医药和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用樟叶喂养的樟蚕,其蚕丝是编织渔网的材料,还是外科手术时缝合伤口的缝线。
古代著名诗人李清照曾在《夏日绝句》中说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如果这句话用于对樟树的褒奖,亦不为过。樟树与生俱来的特殊香气和挥发油,使他具有独特的耐温、抗腐、祛虫的能力,让他在生长过程中有着百毒不侵的肌体,减轻了人们为呵护他所要付出的辛苦劳动;即使他被砍伐后做成了家具、建造成建筑、船舶或雕刻品,依然做到了经久不腐、不为虫蛀。这不仅让人联想到:大自然中的樟树尚且能够做到刚正不阿、拒腐抗虫,作为人类中的某些人怎么就做不到呢?
最近看到一篇四年级语文《樟树赞》,著名女作家茹志娟深情描述了前国家领导人宋庆龄先生因为喜爱房前的两棵樟树而不愿意搬家的故事,文字不长,故事简单,却让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宋庆龄先生真的是因为舍不得两棵樟树而不搬家吗?是,也不是。是,是因为这两棵樟树确实长得高大葳蕤、葱葱郁郁,“树荫很大”好乘凉。然而真正让宋庆龄先生难以割舍的是樟树所具有的至死不渝的奉献精神和高尚情操,这与宋庆龄先生对敌人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对人民呕心沥血的崇高品德是多么的相似、相通。宋庆龄先生把樟树当作了朋友,当作了同志,以至于心心相惜,不忍分离。
“樟之盖兮麓下,云垂幄兮为帷。”面对历经风雨、抗严寒、熬酷暑诸多恶劣环境尚能昂首挺胸傲视苍穹的樟树,我们是否应该以宋庆龄先生为榜样,结识樟树这样一位朋友?以樟为友,可以励志;以樟为镜,可以警示。如此,我们也定将练就一副抗风寒、拒蛀虫的钢筋铁骨,成为对社会对人民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