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湘山的头像

朱湘山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9/14
分享

海口骑楼:恒久的老城守望

 

 

朱湘山/文

    

海口的美,是四季皆宜的,但我仍偏爱这里的雨天——在一年四季繁花绽放的日子里,雨水都变得温柔,湿润的空气在可视范围内洗涤了大片土地、花木、街道与游人的心,洗去了阳光的炽热,从天到地都是清新怡人的。在海口的老城区,人们根本不会把下雨当回事,那些雨,就像温柔少女的,在追逐的目光里时隐时现,更何况你的旁边就是连绵不断的骑楼。走进骑楼老街,一边欣赏雨中的风景,一边在沿街店铺寻寻觅觅,幽深的长廊,雕梁画栋的窗台,琳琅满目的商品,青石雨巷中不见油纸伞下避雨的倩影,那雨中的老街美景,那古朴廊柱,斑驳粉墙,仿佛一不小心就融化在这海滨的柔波之中,化作一缕如烟的往事,浓郁的南洋风情伴着欧陆画风扑面而来,品读的是一部穿越历史的沧桑,也在不经意间装饰了游人的梦

    中午时分,阳光炙烤着大地,长堤路车水马龙。沿着钟楼的石阶穿过马路,就是新华北路,空中不时有花雨飘落,白色、粉色的鸡蛋花瓣聚积在阶梯的夹角间。三三两两的游人或在河岸观望,或在林间拍照,斑驳的树影落在他们的身上,满脸的幸福和惬意。

河岸东侧,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脚手架内的建筑释放着城市的活力。这些楼宇看上去自信、骄傲,展示出海口老街的昨天和今天的对比。

晒暖的海甸河水波光熠熠,缓缓地流向琼州海峡。记载着海口老街的历史风雨,金色的阳光在树隙间跳闪,河水打磨着岸滩上的卵石,棕榈、花丛和椰林滤掉了马路上的车流声,也遮蔽了周围林立的建筑,越向远处越幽静。

钟楼附近有片老街叫水巷口,顾名思义,这里曾经是当年连接大海的水路码头,骑楼老街从这里向四周辐射,最先走进的是博爱路,那是海口市最繁华的购物老街,食品百货、服装鞋袜、日用杂货应有尽有。向前不远的右侧,就是海口市最著名的中山路了,这是海口人引为自豪的城市名片,走进中山路,仿佛走进了旧时光。如果把它们刷白的外衣去掉,就能直接看到岁月的痕迹:古旧、斑驳、积年的水痕,多年的青苔,陈年的灰尘,以及墙头横出的———某年某月,一粒种子落下了,风也肥,雨也足,阳光更是无限,于是就生根抽条,枝繁叶茂,迎风而长,岁岁枯荣。

走完中山路,穿过新华北路,就是著名的得胜沙路。历史上的得胜沙路,原本就是紧靠大海的沙滩,海口繁荣的港口贸易,招来了海盗的侵袭。1849年,海寇率众来犯,海府地区军民奋起反击,将寇贼逐出“外沙”。“得胜沙”因此得名,并沿用至今。

如果说一座城市可以带给外人最初感动的话,那么回忆历史一定会触动人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在这片老城区有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也可以感受到海口老城的样子和海口百姓的市井生活,七百多年的时光随风而去,这里斑驳的老街依然散发着浓郁的南洋风情,1924年,海口城市改造拆除老城墙,整个城市的格局就顺着海岸线发展,于是骑楼老街成为了海口曾经的繁华旧梦,随处可见古朴的廊柱、露台、窗楣、浮雕等建筑,带给人们优雅的古韵和艺术的享受。

怀着对过往的追忆,人们会经常乘车来到了海口的老城区漫步。这里曾经有海南岛最时髦的商铺和旅馆,海口在清朝的时候是由外国人掌控的海关,是海上贸易的中转站,曾经先后有13个国家在这里设立了领事馆,并在荒凉的土地上陆续的建立了教堂、医院、银行、商会、逐渐繁华起来的贸易也让海口认识了世界,很多海南人汇聚到了海口,从海口出发下南洋开阔了新的生活,他们回来之后又将南洋的生活习俗带回了海口,逐渐成为了海口人日常的生活习惯。

如今,海口的生活节凑并不像我国其它都市那样的匆忙,或者可以用“慢节奏”来形容这里,在老街的茶座、咖啡馆里,可以看到很多人在那里坐着,无论什么话题谈的都是兴趣盎然,让外人一点都感觉不到他们的生活压力,也许他们并不富裕,可是过的却很幸福,久居在都市中的我也很羡慕他们的这种生活状态,内心的自由。

    骑楼老街,也是海口曾经的辉煌,最初是西班牙和英国人在南洋殖民的时候传到了南洋,下南洋回来的华侨又把骑楼的形式带回了我国的华南沿海地带,并逐渐的流行开去,由于夏季炎热多雨,骑楼的功能起到防晒和避雨的作用,而这种墙挨着墙、楼挨着楼的设计也让大家彼此像一个大家庭一样,骑楼的楼层一般只有两三层高,下面是商铺上层是居住的房屋,如今,很多城市都在面临拆迁改造,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长堤路老街上很多斑驳的骑楼也逐渐消失,很多南洋回国祭祖的老华侨们在回到海口的时候,总是会到中山路和得胜沙路等地方转转,给身边的朋友和孩子们讲讲这里当年的故事和他们的辛酸传奇。

    海口的骑楼老街分工有序,各有特色:得胜沙是服装一条街,新华路是电器一条街,博爱路是日用百货街,中山路则是最受欢迎的美食一条街,从海南鸡饭店到清补凉,从海南咖啡到海南粉,这里都能品尝到;中山路又是属于文艺青年的,从民宿到艺术展,从琼剧演出到西方文化,这里都有属于你的最爱;中山路还是游客的购物之地,从海南特产到古玩玉器,从拍照圣地到小憩场所,都是游客的心仪之选,及至夜晚沉静下来的时候,钟楼的悠长钟声,回荡在石板巷陌的每一处角落,匆忙的脚步开始变得缓慢,心也在瞬间变得清澈、澄明。林林总总的南洋店铺在灯火阑珊下透出橙色的光芒,中山路的美在夜色中更显得迷离诱人。夜色中,漫步在街巷里,恍惚间让人有种穿越时空的错觉感,如果时间宽裕,不妨在这里坐下来,和两三好友点上椰子汁,品尝来自骑楼的独特韵味。清晨,走在无人的街巷里,看着寻常百姓的屋檐,呼吸着淡淡的花草芬芳,感觉就像一场梦境传说,然而却是真实的梦境。

最初的中山路骑楼集中在广东和海南岛两地,直至北伐战争胜利结束,才迎来了“中山路”的建设高峰期。全国各地的中山路,大多是在1927年到1929年间出现的。海口的中山路建于1662年,即清朝康熙年代建,原名称“还海坊”,后改为北门外路,后又改为大街,是著名的骑楼老街的代表。到1924年改名中山路。据传说,当时该路中段建有一凉亭,孙中山先生来海南时,曾在此亭暂歇,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将该路命名为中山路。      经过时间长河的洗涤,中山路骑楼于2013年再次修缮和业态重整完毕,走出了历史尘烟,正式回归在人们的视野。由于海口骑楼老街建筑群规模宏大、保存完整,2009年6月,被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称号。

夜晚,是骑楼老街一天中最美的时光,迷离的灯火飘曳在古老的水巷口、中山路、博爱路和新华路等老街上,海甸溪的渔歌伴随一声声琼剧清唱,穿行在古街和煦的晚风中,一切恍然若梦,亦如沉睡中的经年往事。家家窗口点亮的灯火,却又将梦境拉回到现实。行人此起彼伏的脚步声,划破老街黄昏时分的静穆,就这样守护着老街千年的沧桑,也送走了一个又一春秋。

夜风船影,醉里和赋,伴随着那些道不尽的千古流芳,一幕幕崇古的清梦开始在游人的脑海中蔓延荡漾。春灯夜色,骑楼有梦!

对于海口人来说,以中山路为代表的骑楼老街就是一个象征,一种专属于这个城市的独特印象。对外地人夸耀自己的城市,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海口骑楼老街,那满满的南洋风情和各色美食,从夜幕降临到曙光熙微的不夜繁华,就是你想到就能触摸到的存在,它总在那里,接纳你的快乐和忧伤。五味杂陈的老街里,深藏着关于这个城市的一切解读,忙碌却不混乱,活泼却不嘈杂,平淡却不厌烦。

当古老的街道走过历史的烟尘,当陈旧的建筑剥落久远的痕迹,留给了后人清新的时尚和古朴的记忆,骑楼老街就成为海口的名片和文化标签。那些美好的忧伤往事,在岁月厚厚的风尘中蹒跚走回了今天。春天去了又回,太阳照常升起,一砖一瓦都留下历史的烙印,在梦境的缝隙中流淌,在青石古巷里飘逸,直到孤帆远影,星汉缥缈。原本放不下的人和事,亦忽然在某个瞬间释然。光阴荏苒,也许很多人都不会再去追忆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有过多少往事,今日走在这里,依然可以让人感受到海口最早的城市记忆,斑驳的老街时光,便是历史的最好印记。

如果说我们今天的骑楼老街还缺点什厶,在我看来,缺了一点真正的文化内涵,缺了一点隐潜在小巷深处的安适书斋和文化沙龙,缺了一点足以使这些老街产生超越时空吸引力艺术灵魂。但愿有一天,能让飘荡在都市喧嚣间的惆怅乡愁收伏在无数古朴典雅骑楼老街让一栋栋饱经沧桑的骑楼重新在文化意义上走上充实。到那时,风景旅游和人物访谒会溶成一体,"梨花村里叩重门,握手相看泪满痕"的动人景象会经常出现,整个琼州大地就会铺展出文化坐标上的重峦叠嶂。

人生一世,瞬间芳华。人,终究要化为尘埃,而这骑楼老街,在尘埃里默然屹立成一个传奇。回眸间,骑楼老街在我眼里留下一抹淡淡的微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