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卢晓旭的头像

卢晓旭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2/05
分享

难忘家乡的炊烟

我的家乡是陕西商洛秦巴大山里的一个小山村。山岚轻绕的家乡,黄昏与黎明交织之际,那抹淡蓝而悠长的炊烟,宛如诗行般在瓦砾间、竹林上空轻轻摇曳。随着鸟鸣溪唱,羊群归圈,鸡鸭回巢,山村显得既静谧又热闹,满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母亲或奶奶稳坐灶台边,徐徐往炉膛里添柴,火光映照下的厨房暖意融融,饭菜的醇香弥漫至院落,飘散至田间小径。孩提时,每当结伴玩耍,总会被大人们叮咛,只要看见自家屋顶升起的炊烟,便知是回家吃饭的时候。那炊烟如同一道温暖的密码,悄无声息地传达着家的召唤,提醒我们开饭的时间已至。上小学的日子里,学校坐落在蜿蜒山路的另一头,每日清晨,家中烟囱总是最早的一抹晨曦。母亲或奶奶早起忙碌,为我做上学的早餐,或是亲手擀制的玉米面窝窝,或是包裹着野菜的荞麦团子。偶尔,他们还会省下珍贵的鸡蛋,用土灶锅煎出焦黄的蛋饼,内里的蛋清熟得恰到好处,成为了记忆中最奢侈的美味。尽管生活条件艰苦,父母却倾尽全力确保我们姐弟四人能吃得饱、吃得好。

每当夕阳西下,最后一堂课结束,我便会疾步奔回村庄。远远望见自家房顶那熟悉而亲切的炊烟,就如同看见了倚门而盼的母亲,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和安宁。那份幸福的感觉如同暖流般涌动心间。有时,我会协助母亲或奶奶生火做饭,虽然初次掌握火候难免让灶膛冒出滚滚浓烟,但母亲耐心指导,告诉我何时加大火力,何时减小火力,如何使烟火趋于平缓。菜肴出锅时,母亲会先夹一筷子让我尝鲜,尤其是她精心烹调的蒜苔炒腊肉、洋芋粑粑……那香气四溢至今仍萦绕心头。冬季的夜晚,母亲会在火炉里投入更多的薪柴,使得整个房子都充满热力。暗夜中,母亲坐在炽热的火炉旁,在微弱煤油灯的光影下,修补全家人的衣物,直到深夜。

后来,家里条件好点,父母搬迁到了镇子里,奶奶也驾鹤仙去,家就由小叔居住。岁月无情,再后来,病魔侵袭了身体健硕的小叔,即使在病痛折磨下骨瘦如柴,他依然坚持起身操持家务,屋顶的炊烟从未间断。如今回想起来,心中唯有无尽的酸楚。小叔离世后,我家老屋的炊烟就渐渐变少了,父母偶尔回去一趟,房顶也就偶尔飘起几缕炊烟。随着时光的流逝,父母年岁大了,从镇上回到村子里,要翻过几座大山,路很难走,他们回去的时间也就慢慢变少了,家乡的炊烟也就成为了回忆。

如今,虽然我离开了熟悉的家乡已经30多年,生活在异地他乡。然而,故乡的炊烟始终在我梦中的原野中静静升腾,优美地舞动。母亲和奶奶坐在老灶前,缓缓投进柴火的身影,炉火映红了她们坚毅而又慈祥的脸庞。

故乡的炊烟,是一道永恒不衰的乡愁魂魄,它悠悠荡荡在故乡的天际,漫步于秦巴大山的峻岭之间,游走于每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心底,成为永恒的思念与寄托。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