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杜秀香的头像

杜秀香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4/22
分享

春秋二三事

《左传》载:“鲁桓公十二年冬,宋人以诸侯伐郑,报宋之战也。焚渠门,入及大逵。伐东效,取牛首。以大宫之椽归,为卢门之椽。”

解释一下,鲁桓公十二年,是周桓王二十年,也就是公元前700年。这一年,鲁桓公很忙,不是忙着奏乐忙着舞,而是忙着外交。《春秋》载:“六月壬寅日,鲁桓公与杞侯(杞靖公)、莒子盟于曲池;七月丁亥日,鲁桓公与宋庄公、燕人(南燕大夫)盟于毂丘;八月,鲁桓公与宋庄公会于虚;十一月,鲁桓公与宋庄公会与龟;十一月丙戌日鲁桓公与郑伯(郑厉公)盟于武父。”五个月,辗转三国,参加五次会盟,鲁桓公堪称劳模中的战斗机了。其中,鲁桓公见了宋庄公三次。排除“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兄弟情,一定是有要事。《左传》告诉我们:“公欲平宋、郑。”原来,宋国和郑国之间有恩怨,鲁桓公出来做“和事佬”。奈何,宋庄公油盐不进,于是,有了上文鲁桓公十二年冬的宋、郑之战。

再解释一下,渠门,是郑国的城门;大宫,是郑国的太庙;卢门,则是宋国的城门。也就是说,宋国为报一战之仇,大张旗鼓带着诸侯们讨伐郑国。结果呢,就是烧了郑国的城门,然后将郑国太庙的椽子带回宋国,作了宋国城门的椽子。

《左传》开篇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那是国之大事,是比战争、政治、外交、民生、农事等等所有事都重要的事。太庙,更是一国的神圣之地。所以,宋庄公将郑国太庙的椽子拿回去做自己城门的椽子,此种做法,可谓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也算诛心了。不过,由此也能看出春秋时期的战争还是讲“武德”的。

春秋时期,特别是春秋早期,还没有孔子悲叹的“礼崩乐坏”,也没有人叹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彼时,周礼还是诸侯们遵循的行为规范,君子之风也是贵族们奉行的美德。两国相战,必须要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例如,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会盟中原七国伐楚,楚成王得知消息后,惶恐之余觉得齐国毫无道理,他一边集结军队准备迎战,一边派遣大夫屈完去质问齐桓公:“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呃……”齐桓公一时语塞,好在齐相管仲反应敏捷,强词夺理地说:“从前,召康公赐给了我们先祖征伐诸侯的权利,征讨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棱,北到无棣。你们楚国常年不给周天子纳贡,以致周王室的祭祀用品都供应不上。另外,周昭王在汉水落水溺亡,也是你们的责任。”面对管仲的咄咄逼人,屈完以良好的认错态度保证楚国按时纳贡后,又不卑不亢反击了关于周昭王的责备,管仲一时竟也词穷。最后,再没有征伐理由的齐桓公也就带着诸侯们撤兵了。

当然,有了战争理由,还得客客气气下战书,告诉人家作战的时间、地点以及打仗的方式。随后,双方面对面摆好阵势,开打!如果对方君主过世或者闹灾荒,则不能攻打。比如,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讨伐郑国,郑国搬来自己的“大哥”楚国,于是,宋、楚两国发生了史上有名的泓水之战。泓水之战之所以名留青史,就是因为宋襄公的“君子之义”。他不听公子目夷的建议,不肯袭击正在渡河的楚军,也不肯趁对方列阵未完进行攻击,坚持等楚军摆好阵势才下令进攻,结果兵败受伤。后世有人赞扬他朝圣者一样的精神,也有人批评他不合时宜的“仁义”很是愚蠢。其实,宋襄公的做法不过是周礼的余波,君子的遗风,只是在他的时代,有那么一点不合时宜了。

另外,双方交战,一方战败,士兵逃跑,只要跑出50米,对方士兵就不能再追,所以,后世才有了“五十步笑一百步”的典故。还有,追的时候也不能乘人之危。一次,晋国与楚国交战,结果晋国败了。晋国士兵逃跑时有辆战车坏了,追他们的楚国士兵问他们为什么不跑了,晋国士兵说车坏了,楚国士兵就下车帮他们修好战车,等他们上车后才开始继续追赶。追到五十步,楚国士兵就停下了,晋国士兵也回头致意:“我们败仗打的少,逃跑没经验。”说完,双方友好地挥手告别。

不止如此,春秋时期的战争还有什么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不鼓不成列……彼时,战争是贵族们玩的“游戏”。各个诸侯国,彼此之间不是同姓宗族就是姻亲关系,打仗,就是问一句:“你服不服?你认不认我当老大?”识时务者只要说一句:“I服了you。”对方就会得意洋洋地和你结盟,然后挥挥手不带走一寸土地,退兵回国。再大不了就是烧了你的城门,或者将你太庙的东西搬回自己的都城,恶心你一下。攻城略地、灭国屠城、杀降坑卒,不存在。比之后来战国时期动不动几十万人的伤亡,春秋时期真可称得上彬彬有礼,甚至有点可爱了。

《左传》看到第95页,我喜欢的姜小白终于登场了,虽然出场不那么隆重,甚至还有些狼狈,可并不影响他此后华丽丽的人生。

姜小白,姜太公吕尚第十二代孙,春秋第一条大恐龙,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这哥们登场时正在逃难,他哥哥齐襄公当政期间,政治混乱,被公孙无知弑杀。姜小白在鲍叔牙的保护下逃往莒国。次年,公孙无知被杀,公子小白回国即位,是谓齐桓公。他有雄才、善纳谏、会用人,在管仲和鲍叔牙的辅佐下,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稳坐春秋五霸第一把交椅。此外,他还为中国的成语故事发光发热,留下了“一箭之仇”“老马识途”“庭燎招士”等等典故。

最最重要的还是这哥们够坦诚。在管仲大谈称霸正道时,齐桓公弱弱地问:“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及酒与田猎,有妨霸乎?”啥意思呢?就是他坦然承认自己有好色、好酒、好田猎的毛病,并问管仲这些“爱好”会不会妨碍他成就霸业。作为一代名相,管仲自然言语得体,对答如流,他以十分肯定且委婉的语气说:“此疾非其贵者耳,然亦无害于霸。”这些不良嗜好确实不符合您一国之君的尊贵身份,但也不妨碍您的称霸大业。忐忑的齐桓公忍不住又问:“何如而害霸?”什么才能妨碍称霸呢?于是,世上最著名的一段话诞生了。管仲回答:“不知贤,害霸;知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而不信,害霸;信而复使小人参之,害霸。”这段话就不翻译了,懂的人都能看懂!

春秋的历史之所以好看,就是因为春秋时代的人莫名有点可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