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华的头像

杨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2/22
分享

清荷词

夏日炎炎,慵懒弥漫眉间,多日对荷的牵念此时愈发的稠密起来。遥想那满池清逸,清逸之气随清荷在宁静中溢漾,身心仿佛瞬间被意念中无边的凉意包容。夏日炎炎春华尽,独留清荷在水中。耀眼的绿意和水波清香冲盈,清韵暗藏,凉意生香,读荷为书,心陶醉了,暑气自然也就远去了。

喜爱莲,源于在课本上读到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名篇《爱莲说》。其名句 “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喻意深刻,为孤傲的心性铺设提升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或许,周敦颐也是天长日久年复一年面对那一塘清荷,开悟借花喻人只求纯净的心态。能在繁复世相,相守一份避世求真的纯净和如此超凡脱俗隽永绵长的文字,是心灵中凛然不可侵犯的高洁人格。

七月的荷花儒雅清新,碧颜素雪,如孩童真诚透明的眸子。明朝《群芳谱》就记录了莲花“华实齐生”的特质,被视为能同时体现过去现在未来的花之精灵。

循着那丝清凉,穿过农家山庄,避过铄石流金的烈日,绕过田埂苇草,月牙湖畔荷花塘将我的寻觅,渲染成一幅曲径通幽的清凉画卷。走近荷的灵魂世界,看荷,听荷,读荷,再静静的呼吸荷花淡淡的清香,和这池碧水清荷的生命之约,就这么自然随和的牵挂于心,了然于目。

快步踏过塘埂细草,迫不及待来到不太大的荷塘中央。这是很多四方荷塘缀连成片的荷塘,我正真确的站在荷塘中央的埂上。不用说,此时的我宛如凌波仙子,着一袭白衣素裙,寸步于荷叶之上,与独擎的苞蕾分享连天碧伞玉叶,那抹清凉逸爽直指云天,一支独秀透明凝香,纯纯的清香雅韵渗入我的血脉。如此一方荷塘的凝碧玉颜波痕,与内心的素净悠远妥帖吻合,用清凉透明的角度探视自己和世界的模样,原来快乐和幸福是这么简单,静谧淡泊便是生命的高端和出口。

信口吟出几句莲词:荷塘青莲诵佛语,花开如雪冰丝意。禅心修得满塘彩,映日千秋洁如玉。暂且就叫她清荷词吧。

我看不到自己的表情,但我可以肯定,我已经不由自主地沉醉在荷塘荷叶荷花那种透骨清爽飞扬的芳香之中了。

看荷。如此凝神的看荷,心似莲花开,荷香飘荡,静立于天地,秀出于风尘之上,想触摸她却又不易。莲花藏世界,只有看过品味过,亲身体验过淤泥中长出又不被淤泥污染,才能从平淡繁华中出生并开脱出去。想想自己人生旅途的一些变故和折磨,高兴的痛苦的成长的停顿的,无一不是生活的气度和接纳,豁达之情溢于荷塘清雅的姿态。

听荷。在重叠的绿中间,静静的寻找安置自己的那片荷叶,悄悄聆听荷成长开花的声音。这些含着清香奔跑的细节,十里八里都能听见各种浮游的声息,在风的呢喃中伸展,田田青荷不徐不急的伫立,做纯洁静雅的自己,从淤泥中站起,却从不留下痕迹。那些远去的声音恍如儿子小时候的耳语,轻轻的淡淡的甜甜的。我告诉儿子,这是清荷开花的声音,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荷会凋零可是荷根不会死去,来年一样可以听荷,听花香浅笑,留一份清浅在心。一生若如荷,纯净透明,摒弃岁月尘埃浮华,倾听莲的心声,让心性和生活清朗,通透,选择一种淡出风雨深浅的沉静之美。

读荷。品读她,欣赏她,挚爱她,由此而学会坚强自信淡泊静默。荷有很多好听的名字:莲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芙蓉,六月春、水芸、荷华、碧环、玉环、水旦等。烦闷时就去看荷,带着虔诚和祈愿,默念她每一个端庄美丽的名字,满眼层层叠叠拥挤满盈的一塘翠玉,可以怡情怡心,那是比肩相依的扶植绽放和感动。读荷又何尝不是读人生,或许更多的时候正需要这样一种外在环境的宁静来唤醒浮躁的心。

忽然就想起李商隐的词:留得残荷听雨声。荷花只在夏天显露最美的身姿,秋天就会凋零败落,由瞩目到疏离,或许繁华凋尽后的美正是不负一池清水的来年之约,纵有霜迹雨痕,依然在污泥中暗藏自己的气节和炽烈情愫。

清荷不改千秋色,池水长留一瓣香。

月牙湖荷花塘的荷花开了,小城夏意浓浓,有空就去看看荷花,我在心里对自己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