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梁爱琴的头像

梁爱琴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9/10
分享

母女

母女

作者:梁爱琴

老单家在小城是有些名气的,因为家里孩子多,八个孩子,前七个清一色女孩,小八是个男孩。大家庭很和睦,人也善良,父亲是个有情趣的人,养花种菜养狗养鸡等等;母亲温柔顺从,对父亲言听计从,对邻居也都和颜悦色;孩子们有的像父亲,有的像母亲,一家人相亲相爱。

要说最有个性的孩子就是小五,她只比小六大一岁。小五两岁的时候,帮着母亲看孩子的奶奶病逝了。这下子两个孩子,母亲还要上班,肚里还怀着小七,母亲也三十二岁了,突然感觉特别累,脾气也不好了,经常大呼小叫。此时母亲的小姑子结婚四五年了还没有孩子,就说把母亲的孩子过继一个可好?就要小五好了,孩子小不懂事,也能让分身乏术的母亲更集中精力照看一大家子的吃吃喝喝,也能继续为单家延续香火。父母亲商量以后就让小姑抱走了小五。一走六年,不知是否受了小五的牵引,小姑生了两个男孩一个女孩,但小姑对小五还是非常钟爱。

等到小五上学的年龄,小姑来小城要小五的户口。这个时候小六、小七、小八也长大了,母亲突然心里有愧似的并不想失去小五这个女儿。六年分别的日子里,母亲经常想起小五,如今见到长大的小五,内心很激动,很想弥补给小五许多爱。父亲考虑到小五在这里是城镇户口,可以吃公粮,长大还有招工的机会,一旦迁走户口就成了农村户口,这些待遇都没有了。为了小五的前途考虑,父亲最终留下了小五。小姑空手而归了,但孩子的前程似乎更加重要,虽然不开心和舍不得,但似乎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小五跟小姑分别的那一天,小姑是抹着泪、三步一回头走的,没让小五知道。小五从农村来到小城,被姐姐们领着到处疯玩,都是农村没见过的玩意。当夜晚来临的时候小五没见到小姑,就哇哇大哭起来,一直哭,一直哭。开始母亲还哄她,哄了很长时间也没用,小五越哄越哭得凶猛。母亲没见过这么厉害的、不识抬举的孩子,就不管小五了,任凭这孩子哭,直到实在困得不行,小五挂着泪痕睡着了。

第二天小五醒来的时候终于明白了什么,又哇哇哭起来,直哭得姐姐们也不像一开始那么喜欢她。哭了三天,小五似乎开窍了,知道哭也没用,于是跟姐妹们打成一片,日子倒也热闹。唯独夜深人静睡不着的时候,小五还会默默流泪,想亲爱的小姑,想着想着也就睡着了,第二天起床似乎又什么都不记得了。小五失去了一个温馨快乐自由的农村的家,开始了一个人融入城镇大家庭的过程,这个家庭讲求公平,讲求分工合作。小五开始一个人的奋斗,观察和采取行动,防御和团结,小小的心灵变得缜密,开始思考。

母亲要小五干什么,小五也不很配合或者做得总不像别的孩子符合自己要求,母亲就觉出生分来,忍不住骂上一句。但是刚对小五说了一句狠话,母亲就又心疼这孩子那么久没在自己的身边,愧疚就来了,劝自己要更加善待这个小五才是。小五和母亲似乎总有看不见的隔膜,不曾亲密过,牵手、拥抱、摸摸头等都没有,却常常是母亲生气地骂一句,小五就梗着脖子僵持着,最后不欢而散,小五往左,母亲往右。母亲有时候责骂狠了,小五就离家出走,而母亲对其他孩子则没有那么多顾虑,也打也骂的,可就是没有一个会出走。

小五是倔强的,学习也好,考上中专,有了稳定的工作,开始找对象,似乎一切都顺理成章。但小五的过往还是压抑了自己,因为要适应新的大家庭。这个大家庭嘛,也很温暖,有闹矛盾的时候,这时小五就发狠好好学习考出去。小五如愿以偿了,找对象的时候也不知道要找什么样的,懵懵懂懂,只要人长得俊、对自己好、老实诚恳就行;再加上父亲生病了,似乎不久于人世,小五就特别想成家,把自己安顿好,让父亲放心。母亲总是老观念,女人就是靠男人过日子的,人老实就好,那有那么多要求呢?

小五谈的对象,人是很老实,长相英俊,但没有父亲。两人谈了半年就结婚了,订婚、彩礼、仪式等程序也走得简单,就算简单,小五的对象还是在婚礼那天给新娘穿鞋这个环节上梗着脖子表示不服。为了婚礼能进行下去,小五就忍气吞声地让步了。母亲不知道小五的忍让,或者见到了小五的忍让,心里多少欣慰,毕竟这是个男人的世界,女人终究是软弱的。而小五偏是个要强的人,因为父亲病重,小五总想为大家庭分担一份责任,尽到自己的孝心,不想生出是非,而这一忍竟然就忍了二十年。

小五结婚还不到一年,父亲就去世了,小五一身红装换成了白衣,那一年小五二十二岁,母亲五十二岁。母亲寡居,但没想太多,只想把未成年的孩子拉扯大,尤其是把小八,这个单家的独苗好好照顾好,工作和成家。但是小城一个鳏夫就总来家,跟母亲拉呱,母亲的脸上就有了笑容。小五有一次回娘家碰上了,就特别厌弃,赶鳏夫走了。从此小五又多了心眼,回娘家的频率就高了,见一次鳏夫就骂一次,母亲脸色就讪讪的,并不说话。终于鳏夫再也不敢来了,家里重归宁静。

五六年过去了小五跟妹妹说起这件事时,非常大义凛然,“我早就看出那个人不怀好意,想得美!”

十年过去了,小五的婚姻并不顺利,老实的丈夫除了老实听话,总是缺少担当,像个孩子,家里大事小情都是小五顶着。一个家作为丈夫的男人既没有一点分担,也没有一拍即合的愉悦,长年累月下来,小五抑郁了。一个女人到底需要怎样的丈夫呢?贴心的、兴趣相投的、知冷知热的、能让自己依靠的?这一切小五都没有得到,婚姻走到二十年的时候终于走到了头。此时的小五是否懂得婚姻的真谛呢?是否想过当年父亲过世、母亲的孤单呢?而母亲一直无法理解小五,觉得女婿忠厚老实蛮可怜的,对小五离婚的事情一直耿耿于怀。一提起小五离婚,母女又一次对峙,母亲生气地骂一句,小五就梗着脖子僵持着,最后不欢而散,小五往左,母亲往右。

但母亲还是让步了,她是怯懦和柔顺惯了的人,对小五的倔强也没有办法,就像当年小五重回家庭时,自己想要跟这个孩子亲密却总有隔膜;就像当年父亲去世,有人陪自己说话聊解苦闷时,却被小五义正言辞的拒人于千里之外。小五的婚姻分裂,母亲不能理解女儿。母亲不知道两口子除了吃饭穿衣,男人到底还要干什么?这样的母亲其实是幸福的,母亲跟父亲在一起的日子,父亲管着养家糊口,母亲管着做饭洗衣,各尽其责就是最好的婚姻,这是三十年代生人的特点吧,简单而知足。

因为离婚这件事,母亲不理解,总是唠唠叨叨,小五也不想总跟母亲坐到一处了。小五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孤单,缺少关爱的,小时候孤单,结婚后孤单,离婚后还是孤单。后来小五又开始恋爱,跟一个比自己大十多岁的男人,小五实在太需要有人分担自己的情绪。这件事终于让母亲看低了小五,斥责起来,母女的关系似乎更加冷漠。过去母亲与小五的对立似乎母亲总是缺了点底气的,唯独这件事,母亲的腰杆彻底挺直了;而小五的确比过去少了些锋芒,因为人到中年失败的婚姻,因为如今尴尬得竟要从一个老头那里寻爱。小五的姐妹也极少支持小五,小五越发孤立起来。

将要迈进第二次婚姻的时候,小五还是犹豫了,那么孤单,没人支持的小五第一次觉得力量不够,最终放弃了这个老男人。也许是因为爱得不够不深;也许是因为太多娘家人的反对,虽然是无声的;也许是因为孩子,女人永远是要考虑自己母亲这个身份的;也许是自己根本没有准备好和想清楚;也许小五还是缺乏力量和勇气的。

母亲是管不了小五的,小时候的小五就管不了,长大的小五管不了,结婚管不了,离婚也管不了,再婚还是管不了......但小五最终没有与老男人结婚,母亲觉得自己终于胜利了一回,扬眉吐气了,小五却垂头丧气。母亲的一生似乎只是随波逐流,命运如何安排,就接受这样的安排,一天一天把日子过下来。好在上天不错,淳朴的婚姻,团结的一家人,平等的社会环境。而小五却命运多舛,可能这是时代造就的鸿沟,不可同日而语。

可事情还没有完,又过了五年,小五品咂出更多人生的况味,终于驾驭了人生。小五的大胆和自信都回来了,充满力量和自信,找到一个情投意合的丈夫,还不小心赶了一回时髦,相差十岁姐弟恋。此时的母亲接近耄耋之年,再也没有跟小五僵持和对峙,只是呵呵笑着说:开心就好,开心就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