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满园的头像

刘满园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807/19
分享

《乡村情绪》后记

 

 

                         

        倾情于文学好些年头了,傻不拉叽念小学读初中那阵,就开始有点重文轻理的幼稚。后来上了中专,在原成县师范那样一个极具人文意味的学校里,在张晨、高天佑、刘长江、王帆棣、赵玉虎、成志杰、李业兰等等这样更多文人师友的相互影响下,就更加肆无忌惮,变本加厉了。前两天,跟师专曾经给我代过数学课的董老师闲聊,还说起我至今常梦见自己半学期过去数学作业一点都未做,从梦里恍然惊醒的情景,以及每次考试前,我和几个可能不及格的同学,都要死皮赖脸去给数理化老师送年画走后门要分数的事情。如今回想这些,哈哈一笑当中,已然有了人生的诸多感慨,诸多况味,岁月不饶人啊,好多好多的过往,瞬间便成为了回忆,嘿嘿。年轻的时候,天天做着幼稚的文学梦,学业上往往爱走极端,及至慢慢品尝到偏科的滋味,后悔已然晚矣。

       当然能够梦想成真,走上这条路吃了这碗饭的同学,自然另当别论。我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乡村学校当孩子王,从边缘的洛塘到偏远的五库,一干就是八年。而且接踵而来的各种生活负担,早把当年的一腔热血付之东流了。有人说,一个人若在求学期间浪得虚名,走上社会必然默默无闻,这话绝对真理,尤其于我。后来感觉好多在校期间响当当的同学,出了校门,还真悄无声息了。不过,这事也不能笼而统之,更多学而优者,头脑灵活者,则士则商,如今早已功成名就,连文学爱好者这个名声都唯恐避之不及的,还是大有人在。对我来说,毕业20余年之后,又调到文联来工作,算是圆了我的梦了。必定,文学是我之所爱,我不能写出像模像样的作品,却能够为更多文艺工作者服务,还能浸润在文艺的滋养里,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啊。

    多少年过来,就算积累了一点拉杂文字,也没有多大意思和分量,特别是没有多少文学意蕴,也不敢弄结集成册这样的大事情。在当下文学日趋边缘化的时代,多少名家名作尚且无人阅读欣赏,像我这种水准,只能自欺欺人,顾影自怜,出书弄啥,叫人看笑话?当然了,话虽这么说,内心里依然想着,有朝一日,能把自己本来拿不出手的东西收拾一下,堆积起来,印上那么三五十册,给屈指可数的亲朋好友们留个念想。这样,近来便在同事们的鼓励下,鼓起勇气,汇集起这么一小堆味同嚼蜡的汉字来,实在有些汗颜。大概从2009年开始,经不住老同学叶柄的动员,我开始在中财论坛贴小小说,并坚持了两三年,写了100多篇。如今看来,这些所谓的小小说,还是不够成熟,只能算是一些素材,一些半成品。2014年开始,我又参加了全国(郑州)小小说高研班学习,老实说,这回算是找到组织了,这里集中了全国小小说大家名家,传道授业解惑。两年来,我便不断把这些东西进行捯饬,再磕磕碰碰贴上去,接受老师同学的拍砖和斧正,而后,再进行打磨,最后便有了这样一些依旧还需要修改和完善的东西。

    好在,我慢慢懂得了文学是一辈子的事的深刻含义。其实,爱上了文学的人,一辈子都不会断绝这份向往,它必定是我们心中最美好最神圣的寄托。这一点似乎也挺重要,一辈子写不好,还可以爱好,可以去享受,可以去追求。享受和追求,某种程度上,就是靠近或者走向真善美,走向心灵的平静与安稳。如今在国家层面上,总理报告中,也提倡全民阅读,一个爱好写作者的阅读量,还是超过国家标准和普通民众的。同样,小小说里面有着大智慧。这些年,我心若止水地待在旧城山市政府院内,读王蒙冯骥才,读许行孙方友,读王奎山,读杨晓敏,读秦德龙,读安石榴非鱼,蓝月冷清秋,等等等等,读得非常充实和富足。小小说作品宝库里,的确不乏经典,不乏传世之作。读之品之,受用之,乃人生幸事。回望这一段时日,别的收获没有,对小小说的拥有和享受,还是富余的。于我而言,有此,足矣。

    我是一个老老实实的人,喜欢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实话实说,我这里收集的这些东西,虽然一部分在公开发行的刊物发表过,一部分贴在中国作家网和小小说作家网,一部分在当地报刊上登载过,其中《点灯笼的女人》、《陪钓》、《真会折腾》还入选了中国作协及杨晓敏和秦俑老师选编的2015年小小说年选。但,距离结集出版,还是底气不足,我还有很远的路程要走。这回,我还是心急想吃热豆腐,才抄小路近路,自我安慰,弄了这么个小辑,真的有些汗颜啊。这些涂鸦,多数有点“非虚构”性,更多题材,都来自自己工作生活的小圈子,全然是对生活的某种近乎真实的记录,真切的反映,还没有走出自己,走向“大我”,根本不敢奢谈思想艺术这些深刻的话题。就算这会儿我已经将其编辑在一起了,还是觉着匆忙粗糙,拿不出手。这些文字里的感受和体验,尽管也算真的,善的,独立的,鲜活的,也有我的追求,我的寄托,但我的处理和开掘还不够到位,作品应有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不足不够,我甚至觉着好多题材,还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级的层面上,有着无限大的提升空间。作为一个热爱写作的人,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有所突破,从而更完美地完成自己的文学表达,才是分内之事,别的一切都不重要。

    为此,集中这些文字,自我小结,留此存照之外,就是征求意见,鼓励自己,继续前行,慢慢把这些半成品,舞弄得更加圆润一些,饱满一些,厚重一些,耐读一些。

    于我而言,能够得到这样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善莫大焉。在此,我要郑重感谢陇南市文联毛树林主席,感谢著名小小说作家蓝月老师和原全国小小说高研班冷清秋主任的真情关怀,他们于百忙之中,亲自捉笔,为我加油鼓劲,非常难得。为此,今后我会更加潜心努力,争取慢慢靠近那些美好的寄语。另外,这次编辑工作,也少不得中国文联出版社的愉快合作,少不得同事们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谢过。当然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编辑中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谬误和纰漏,恳请师友们批评指正,我也会铭记于心,改之加勉。谢谢大家

       ——选自 精短小说集《乡村情绪》(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