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娄炳成的头像

娄炳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5/19
分享

中国作家网散文参赛作品:伞之物语

眼下正是石榴花开的季节,无论都市还是乡村,各式各样的伞不仅也像石榴花儿一样四处绽放,还如同流行歌曲一般时尚流动,绸伞、纸伞、黄油伞、黑布伞、折叠伞、自动伞、图案迷人的花伞、格子伞、防紫外线伞,以及花样不断翻新的伞,已经成了美的标志,美的象征,点缀在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里,点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让人们更加年轻,让日子更加美好,让世界更加美丽。

有一首佚名诗人的《伞中恋》写道:“喜雨霏霏恋意柔,青山绿水路通幽。相依伞下鬓私语,半为遮雨半遮羞。”在蒙蒙细雨中恋人更加亲密,青山绿水中的那条小路多么幽静,偎依在伞下的人儿耳鬓厮磨窃窃私语,斜搭在头顶上的那把伞好像一半在遮雨一半在遮他们羞红的脸。诗的意境很美,情深深,意绵绵。

伞作为雨具,男女老幼无不使用,但女性同胞尤为喜爱。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那些大家闺秀、小家碧玉、村妇村姑,在雨雪天,在骄阳下,搭上一柄任何材质做成的伞,或徜徉在大街上,或漫步在小巷中,或行走在阡陌里,都是人间一道靓丽的风景。尤其是在当下,伞在女性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仅次于坤包,阴晴雨雪、逛街郊游、踏春赏秋、远途旅行,几乎都要四季必备,随身携带。

有一幅灵气盎然的水彩画:青山之间一泓碧净的溪流,一个身着傣族服装的窈窕少女,手执一柄秀朴雅致的花绸伞,亭亭袅袅从潺潺的溪流间趟过,清纯、古朴、亮丽、素雅的风情,一下子就淌进了观赏者的心田,那伞轻轻地一个转动,被拨动的心弦也随之弹奏出优美、古典、悠扬的乐音,使得整幅画都流动出伞曲的旋律、伞曲的韵味了。

伞作为工艺品,有很高的观赏审美价值。女性的爱美之心犹胜于男性,便对伞格外钟情;而夏日里,女性的曲线美、灵动美,尤显得分外突出、养眼,再加上伞的衬托,伞的半遮半掩,就有了朦胧美,距离美,也就是美中之美了。伞自从被先贤发明制作来到人间之后,不知道演绎出了多少感人肺腑、令人泪目的美好故事。伞,有时候,就是月老的化身,起着红绳一样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伞而引发出来的爱情故事,最动人的莫过于白素贞与许仙了:“偏偏老天爷忽然发起脾气来,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贞和小青被淋得无处藏身,正发愁呢,突然只觉头顶多了一把伞,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温文尔雅、白净秀气的年轻书生撑着伞在为她们遮雨。白素贞和这小书生四目相交,都不约而同地红了红脸,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过了不久,他们就结为夫妻,并开了一间保和堂药店,日子过得可美了。”在这些清清浅浅的文字描述里,伞幻化成了一场邂逅的契机,一段姻缘的佳话,一个美丽的传说。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物化了的精神,与神化了的物质,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伞文化,便是其中之一。先民出于遮风挡雨的现实需求,发明制作了伞这种工具,已有三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自从逾越了遮风墚雨所用的界限之后,便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其精湛巧妙的制作工艺也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雨伞的国家,古时候,伞被称之为“簦”,《说文》释义:“簦,笠盖也。从竹,登声。——今之省雨伞也。”到了后魏时期,伞被用于官仪,老百姓将之称为“罗伞”,成了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权势和威仪的象征,官阶大小高低不同,罗伞的大小和颜色也有所不同。皇帝出行要用黄色罗伞,以表示“荫庇百姓”,其实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遮阳、挡风、避雨。

伞,不仅是一种古老的生活用品,也不只是官府的仪仗装饰,还是戏曲、歌舞、杂技艺术中常用的道具。杂技中,有蹬伞、蹬缸、蹬椅、蹬桌等表演,比之于水缸、椅子、桌子,伞的重量要轻得多,其难度系数也就很大。但那些杂技表演艺术家,依然能够轻轻巧巧地从正反侧蹬出各种花样来。记得山西省有个歌舞剧叫做《回娘家》,其中就有一场伞舞,一群穿着民族服饰的女孩,每人搭一把精巧的花伞,在明快的音乐声中,翘臀扭腰,单臂摆甩,如杨柳之临风,若丹鹤之亮翅,轻盈灵动,美轮美奂,把伞与女性的风韵表现到了极致。

前不久,应友人之邀,参加了九三学社武都分社在张坝古村举办的读书会活动。清晨时分,一场夜雨刚停,友人带着一把台湾产的纯手工艺制作的榫卯结构的油布花雨伞,原以为是为防备雨天而携带。活动中,有女士演奏古筝,友人便将雨伞撑起,斜放置古筝旁,古村、古屋、古筝、古伞,古色古香,古音缭绕,优雅娟好,妙趣横生。后来,友人还搭起这把伞,在古树下、楼阁上、花丛前留下了她的倩影——这才明白了友人的诗心美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伞之为物,在融入深厚的文化元素之后,就从人的物质生活层面升华到了人的精神生活层面。一把小小的伞,不仅仅只是一把普通的雨具,更多的演绎出了伞文化“大爱”的真谛:亲情之爱,温情之爱,生活之爱,街市之爱,自然之爱,人文之爱,行旅之爱,母性之爱,情侣之爱等等。尤其是,火红的骄阳下,迷蒙的细雨中,举伞伫足的母亲在等候散学的儿女归来,这伞间浸透的是母亲的涓涓爱意,眼中流露的是母亲殷切的希望——爱意和希望合奏出伞的母爱。

伞头秧歌是中国北方众多社火秧歌中的一种。因以手执花伞者领头舞蹈和演唱秧歌,故称“伞头秧歌”。其主要流行在黄河流域的晋西和陕北黄土高原,具体指山西省吕梁市的临县、离石、柳林、方山、中阳、石楼,和陕西省榆林市的吴堡、绥德、佳县、榆林、米脂、子洲、青涧等十几个县、市,以及延安市,其中尤以临县最盛,因此又称“临县伞头秧歌”。

宋代杨万里的《舟过安仁》一诗写道:“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短短的四句诗,不仅写出了童趣,还写出了儿童的智慧,尤其是写出了伞在生活中的延申功用,让人耳目一新。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石榴树》则写道:“可怜颜色好阴凉,叶翦红笺花扑霜。伞盖低垂金翡翠,熏笼乱搭绣衣裳。春芽细炷千灯焰,夏蕊浓焚百和香。见说上林无此树,只教桃柳占年芳。”诗人没有直接写伞,只是将石榴树的树冠比喻为伞,倘若反其意去阅读,将石榴树的绿叶红花、青枝金果用来比喻有花色的伞,的确能给人以“可怜颜色好阴凉,叶翦红笺花扑霜”“春芽细炷千灯焰,夏蕊浓焚百和香”之感。石榴花开的季节,也正是伞纷纷“出阁”的季节。

相传,伞是鲁班的妻子云氏发明的。鲁班妻子历史上记载并不多,据《玉屑》中记载,云氏也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据说鲁班很多的发明灵感都来源于自己的妻子云氏。古时候原本是没有伞的,一旦遇上下雨的天气,人们就会被淋湿。鲁班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被淋湿,因此他在路边制造出了很多的小亭子,专门供人们在下雨天的时候避雨。但是制造亭子毕竟比较耗费时间,也不太方便,聪明的云氏这时候就有了想法,她根据鲁班所建造的亭子的构造研究出了雨伞的雏形,她用布制作了伞面,又根据亭子的结构制作出了伞骨,雨伞的雏形也就因此出现了。实际上,考古发掘证明,伞发明制作的历史,要比鲁班所处的年代早一千多年。

伞在中国诞生之后,随着对外开放和交流的日益扩大,也就逐渐传到了国外。日本在唐朝时先后向中国派出了十九批“遣唐使”,多达五百余人,其中有医师、画师、音乐家及各方面的学者,他们到大唐专门观摩和学习中国文化,不仅把中国的历法,天文、音乐、美术等文化带到了日本,也把包括制伞工艺在内的多种生产技术、制造工艺带到了日本,并分支出独特的日本伞文化。

一七四七年,英国一位叫祖纳斯的商人到中国旅行,发现中国人打着油纸伞在雨中行走,雨停后把伞一收,随身携带,甚为方便,回国时便买了一把。回去后不久,正逢一个雨天,他便撑开带回去的那把雨伞在伦敦街头行走。按当时英国的宗教传统认为:天上下雨是上帝的旨意,用伞遮住雨就是违反天意,是大逆不道的。因此他受到了嘲骂和诅咒,甚至有些人向他投掷鸡蛋。但是,雨伞的好处却人人可见,终于在一片反对声中逐渐盛行起来。到了十九世纪中叶,雨伞成了英国人的生活必备品,而且用伞也成了英国人的一种荣耀和时尚。

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伞的样式、功能的追求也在不断求新,因而一些多功能、新样式的伞也不断被发明出来。如日本现已出现了一种十分别致的伞,伞柄上装有收音机,伞一撑开,就可以听到优美的音乐。另外,日本人还针对通常的伞不能避免鞋子被雨淋湿的情况,发明了一种鞋伞。这种伞立于鞋尖,下雨进撑开就可以防止鞋子和脚被雨淋湿,但在伞不撑开时,它在鞋子的头部却是一种装饰。国外还有一种带香味的伞,伞一撑开,芬芳浓郁,可以想象得到,在雨中打着这种伞,心情是何等舒畅。还有一种伞帽,不用手搭,而是直接戴在头上,为雨天背负重物或垂钓者所喜爱。

说到伞,集中国伞文化之大成者,莫过于中国伞博物馆,它是全国首家伞主题博物馆,综合展示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伞文化、伞历史、伞故事、制伞工艺技术以及伞艺术。在杭州深厚的伞文化底蕴下,博物馆深入挖掘伞的发展轨迹,通过讲述“荷叶的启示”、“带长柄的笠”、“古老的战车”等多元化的中国伞起源之说,引人踏上探索伞及其文化之旅;通过展示清光绪年间“万民伞”真品、金代多闻天王佛像、婀娜多姿的伞舞等阐释伞的文化;以日本、泰国、英国等国的伞技、伞艺为代表,介绍世界各地的伞;甚至在转角处,不期而遇的打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卖伞的店小二,均蕴藏着一份独特奇妙的匠心。

博物馆基本陈列分为“中国伞的起源”、“油纸伞的时代”、“美丽的西湖绸伞”、“伞的文化”、“走向世界的伞”、“形形色色的现代伞”六个单元,并尽可能多地讲述关于伞世界里的一切。尤其是对制伞工艺的挖掘,着力使用多种手段展示各类伞具的制作工艺流程;游客若有兴趣,更可以自己动手画伞面、组装伞、测试伞。濒临失传的西湖绸伞技艺在这里焕发出了新生的活力,闻名遐迩的“西湖借伞”的美丽传说成为了伞文化的注脚,挂着红色油纸伞的序厅寄满了美好的祝福。——这就是中国伞博物馆呈现给我们的一个酷似饱含了浓浓浪漫情怀的江南女子婉约秀美、娉娉袅袅的美丽形象。

中国是伞的国度,是伞文化形成、传承、传播的故乡。作为历时三千余年手工艺制作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伴随着一柄柄、一代代形状不断完美、花样不断翻新的各式各样实体实物的问世,所附着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生活价值、艺术价值、审美价值愈来愈多,酒不醉人人自醉,伞不迷人人自迷。只因世界上有了伞,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便发生了一个新的飞跃;特别是,人们的精神气有了大幅度提升。可见,这个人格化、艺术化、诗意化了的物件,是多么的神奇!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