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彭炜的头像

彭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1/22
分享

诚与成

不知何时起,我迷上了《中庸》《大学》,并非我向往圣人之道,只是因为我想治好眼下的心病。

现代心病者愈发地多,据说上亿的精神患者,而我好巧不巧承受了太大压力,成为了其中一员。初始我不明白为何我行善积德还会这样,直到我看翻看这两部“秘籍”。

现代人不看书的时代,就像是急于求成的鲤鱼,想要跃龙门而不得。哪怕看书的也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非有至诚之心托付。

我记得前不久有恐怖直播主播宣布放下征战“迷信”,而是选择了另一条诧异的路,那就是放生“三万天”。

人们都说他是感召“上天”,以诚而行。

古代“君权神授”,都是需“天心至诚”。你能欺骗一切,却欺骗不了上天。

我曾经磕头百遍,每天诵经,祈求自己能够痊愈,寻求了各种玄学方法,最后发现只有书籍能“化解万事,清算业力”。

他们说“业力”就是“迷信”。可你翻开书开始,再看到最后,不就是象征“因果”。因为你看了书,有了“因”,那么你获得的东西就是“果”。

“道果”并不是不可求,而是怎么在内外求。内修“至诚之心”,外修“儒雅之身”。

身心本就是一体而已,没有谁能够分离开来,哪怕是精神病也有片刻的良知。于是乎,“致良知,知行合一”来了。

还是老生常谈的“王阳明”。

可他也是至诚发愿,读书破万卷,包括了“大学”“诗经”“中庸”等等,博览群书之后,他自然得道了。这个“道果”就是“至诚之道”。

每天阳光照耀,外面车水马龙,喧嚣带动了自己的心思,经历洗漱之后,便是坐在一边,翻看起书籍。

这些圣贤书不会像现在网文一样“流水账”,几乎每句话都能是后世警醒的经典。

我喜欢读故事,而正好也有结合故事的这类经典,看起来倒是不如多年前的人们费力。

文言文好一点,但是古文确实味同嚼蜡,只是好在现代写书人很多,只要尊重书籍意思,不偏离的解释倒也是足够改善心灵。

越是翻阅这些,我首先我相信命运的安排,其次就是相信我能用“至诚之道”改变现状。每每想起袁了凡,想起后世的弘一法师,想起每一个生活积极正能量至诚之人,我都对自己记了一笔过。

我确实不够真诚,更谈不上至诚。

可我至少走在了“诚”字这个圈里,我比起很多人来说,至少愿意说真话。

是我错我就改,不是我错我绝不会“背黑锅”。当然,我也不想被“命运”摆布。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能改变命与运。

书这种东西是真的神奇,翻书十天多,其实已经改变了我很多不良思想。现代人或许以游戏为主,能享受其中,而真正享受读书的人,或许才找得到书中的“黄金屋”“颜如玉”。

都说读书的人能改变面相。

倒不是什么迷信玄学,而是真的读书的正能量能够改善人的心智的同时让人少了“惊惧”和“自扰”。

读书能够“自扫门前雪”,读书也能“修改命与运”,只要你有相信的力量。

所有的圣贤,包括诸葛亮曾经历“九死一生”,无非都是有自己的道,自己不相信命运却也能妥协命运。

诸葛亮最后点“七星灯”是为了搏一搏,倘若他没有出山,自在于山林间,肯定不会出现后来的事情。

命运有时候就是这样奇怪,但读书破万卷的他,到底维护了蜀汉江山多年。

当古人一本本卷册读完,豁然开朗者比比皆是,也因此入仕途当官的不少都是读书人。

每每接近春日,春光洒在书本上,我仿佛都握紧了虚拟的笔,想要勾画出未来的蓝图。我可以相信“人定胜天”,也可以相信“人无完人”。

正是没有一个完美无缺的存在,才需要发心老天爷,读圣贤书,写圣贤文,笔调不是在纸上,而一定要跃然心头。

心中如果有不可磨灭的意志,我相信书中的圣贤都会打开一扇窗户,飞来的一定是喜鹊,喜上眉梢。

就像是我前不久听到的喜鹊音,真正的是舒心泰然,或许是诚意吸引了它们。

我合上书籍,以发愿至诚之心,把性命交托给它。不是因为我没有依靠,也不是因为我迷信,而是圣贤喜欢认真的后人,能够正确善待他们著作的人。

哪怕不是圣人,做一个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普通人,也就是人间最大的福报。

也许我不久后病会痊愈,会重新看待这个世界,也能扫清一切负面能量。

不过那都不重要,一本本书开合之间,生命和精神已然升华。不管未来至诚之道,有没有成就。

可“诚”本就是“成”,“成”也需“诚”,不分彼此。

就好像那句话,“心即宇宙,宇宙即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